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家长还在沾沾自喜-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家长还在沾沾自喜

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家长还在沾沾自喜

2018-04-27

我家孩子可聪明了,2岁就上幼儿园了

这是小星妈妈和朋友聊天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小星妈妈以为孩子会读书识字,就是聪明。但是送孩子这么早就上幼儿园,真的好吗?

结果貌似并没有小星妈妈想象中那么如意,小星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感冒咳嗽就没断过,而且变得不爱说话,胆子特别小,有人跟小星说话的时候,他只会胆怯的点头或摇头,特别惧怕和外人交流。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都会把孩子给送进幼儿园照顾,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既能学读书写字,也可以让家长解放双手,一心扑到工作上。也有很多家长经常把低龄幼儿送到幼儿园拿来炫耀,却不知道这可能并非是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一定就是,太早入学容易交叉感染

很多宝妈都会发现,宝宝刚上幼儿园的一段时间,特别容易生病。因为孩子年龄太小的话,抵抗力、免疫力普遍比较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幼儿园算是公众场合,孩子很多,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只要班里有一个孩子生病,可能一个班的小孩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孩子心理不健全,容易有攻击性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是家长手心的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一旦进入幼儿园以后,就不会有这种特殊照顾了,一个老师通常要照顾到十几二十个学生,甚至是一整个班,难免会有孩子无法时时顾及的到。

孩子的情感没有被照顾到,就会出现孤独感,哭闹,甚至烦躁不安,长期如此,孩子的心理不健全,就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再其次,孩子容易形成自闭、内向的性格

太早让孩子入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缺乏安全感,而且这个年龄还没有适应大环境,就被放入一个团体里,孩子难免会不适应。

最后,创造力被扼杀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是为了开发智力,但过早入托,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扼杀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画画的时候,老师在一旁指指点点,说你这朵云颜色画的不对,看你这圆画得一点都不圆。

3岁以前孩子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正是天马行空的时期,老师的干预容易让孩子思维僵化。当孩子从幼儿园出来以后,就变成幼儿园批量复制的模板。

所以,孩子3岁以前最好不要往幼儿园里送,趁着孩子还小,还愿意整天粘着自己,多陪陪他吧。等到将来孩子小、初、高住校,大学异地求学,毕业结婚生子的时候,想陪还没机会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与“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家长还在沾沾自喜”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太早入托孩子性格内向懦弱,很多家长还在沾沾自喜”还看
别让强势妈妈毁了你的家庭
晒娃狂魔看过来:家有宝 轻点晒
国脉圣田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促进交流
馨蕙馨:雾霾天孕妇该如何防护
老人带孩子 这些行为必须纠正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为什么“小病包儿”脾气大?
    了解哭泣BB背后的真相
    家长教育宝宝讲礼貌的策略
    解读孩子敏感期的四大行为
    如何帮倔宝宝“下台阶”
    解决宝宝踢被子8妙招
    如何让孩子面对大人的“不”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动作训练游戏:弯弯腰,捡东西
    家有顽皮宝宝的教育策略
    帮助恋物BB戒掉恋物情结
    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5大方略让宝贝告别啃指甲
    防止宝宝脾气失控的锦囊妙计
    面对没有耐心孩子的全攻略
    顽皮妈妈与宝宝斗智斗勇
    0~3岁宝宝时间观塑造方案
    一岁的宝宝该教她什么?
    最易被忽略的20个育儿坏习惯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宝宝不再啃指甲的5个方略
    从根源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孩子毛手毛脚的毛病怎么改
    宝宝看电视的8种方式最要不得
    孩子不听话,贿赂or鼓励?
    宝宝吃手 妈妈该怎么应对
    爬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胜任
    四种典型的婴儿意图
    提醒:孩子哭闹别马上哄
    父母教孩子说话的错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