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游戏玩具 >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

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

2018-04-26

陪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和孩子交流沟通,甚至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让孩子心理更健康。这就要看爸爸妈妈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了。同样的游戏不同的玩法和家长的参与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宝贝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玩具,开始游戏的一天。陪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和孩子交流沟通,甚至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让孩子心理更健康。这就要看爸爸妈妈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了。同样的游戏不同的玩法和家长的参与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1.表达对游戏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游戏没有兴趣,游戏当然不会好玩。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勉强他去玩他不感兴趣的游戏,很容易玩不下去。倒不如和孩子商量着玩,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爸爸妈妈在陪孩子游戏时,要和孩子一样真诚投入、非常专心,短时间完整的注意力投入,比长时间的敷衍来得更有力量。

2.积极地倾听

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注意自己,而且越多越好。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爱意,让他更想展现自己。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的可能有它潜在的涵义,爸爸妈妈多花些心思去倾听孩子所说的,收获的可能是孩子想对你说却不敢或不知如何开口的心里话。在倾听中,让孩子带领你去看他所看到的世界。

3.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游戏是孩子的国度。进入孩子的世界,你除了多听,还应开放自己,多问多学。不要假设孩子和你有一样的想法,也不要急着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常常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太阳可以是绿的,云也可以是黄的,爸爸妈妈有了这样的包容力,孩子更能拥有他自己。多问问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的想法,否则孩子会由于你的呵斥破坏了游戏的兴致,孩子也可能会觉得很委屈,这就得不偿失了。

4.遇到问题,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

游戏也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孩子也会遇到问题和困难。爸爸妈妈可能会不自觉地帮他解决问题。其实游戏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搬不动他整箱的积木时,可以问问孩子“怎么办呢?”,多些耐心,你可能会和孩子一起享受他打开箱子,搬出积木,解决问题的得意与骄傲。

虽然在游戏的世界中,孩子才是主角,但爸爸妈妈全身心地投入与陪伴,也是游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你的陪伴,孩子会玩得更带劲,也会因此而拥有一份健康的心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与“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相关文章
学会这样玩的孩子,情商都很高
3款小游戏,提高宝宝追视能力
适合0~2岁孩子的亲子游戏
玩具“奥斯卡”单品:银辉“变色龙”震撼京东首发
9种小游戏,宝宝越玩越聪明
看过“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还看
小时候的爸爸也爱玩——滚铁环、拍洋画、骑马打仗……
适合宝宝的床上亲子游戏
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
不用昂贵的早教班 在家就可以进行的触感游戏
在游戏中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聪明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早期教育:能构建宝宝的潜意识板块
    注意:这些容易让宝宝受伤的游戏
    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四个方法
    怎样选择早教机构
    早期教育:音乐早教须知7件事
    2017早期教育:三个重点
    你知道吗?早期教育的八个误区
    早期教育对性格的培育的重要阶段
    西方家庭的教育
    早期教育,这样做才有效果
    培养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
    早期教育:3到6岁儿童阅读的书籍
    早教到底有什么具体作用?
    学前孩子不同阶段的性教育
    宝宝早期教育更重要的事学什么?
    早期教育的原则
    对宝宝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
    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早期教育:职场妈妈怎么做?
    怎样的早期教育对宝宝好?
    抓住早教关键期
    “读书”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到底应该学什么?
    一岁以内的宝宝适合阅读什么书籍
    早期教育不一定要去早教机构
    怎样做正确的早期教育
    早期识字不等同于早期教育
    “赢在起跑线”真的赢了吗?
    是“教育”孩子,不是“强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