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

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

2018-01-20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让人触目惊心:

一位爷爷带着孙女上街买东西,买好东西后准备离开,而孙女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爷爷没给买,就不肯回去。

没想到,这位爷爷既不安抚孩子也不满足孩子,而是直接打了孙女一个大巴掌,导致孙女当场鼻子受伤流血,商场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来劝解,并安抚孩子。

爷爷见围观者太多就试图带走孙女了事,而这时的孩子,是既疼痛又委屈,所以更加不愿意跟着走,爷爷在气急败坏之下,武力重演,又给了孙女一巴掌。

很难想象在传统印象里可亲可敬的爷爷,会用这样的武力来对付自己的亲孙女。孩子只是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遭到爷爷如此“残忍”地拒绝。

有网友心疼地说,哪个孩子没有顽皮耍赖的时候,哪个孩子没有到了商场迈不开腿的时候,如果大人能耐心一点,宽容一点,我们的孩子何至于受这么大的伤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因为物质索要被严酷拒绝的人,将来或将发展成内在匮乏型的人格。

因为曾经要求却被冷酷或者暴力拒绝,所以他们会在潜意识形成这样的认知:我不够好,我不配得到。

于是,长大以后,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他们都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害怕悲剧重演,遭到同样的拒绝。

说到拒绝孩子,几乎是家里每天都要上演的戏码。

你正在做事,孩子就是要求你陪他玩;

该写作业了,他却一定要看会儿动画片;

临睡觉了,孩子还要求吃糖果;

明明家里一大堆玩具了,孩子还是要求买买买……

为了应对这些“不可理喻”的要求,有的粗暴打骂,有的连哄带骗。

曾经听孩子讨论时说,“大人都是骗人的,尤其是当我们提出某种要求的时候,他们简直是谎言专家。”

的确,如果说运用武力拒绝孩子是家长中的少数,那么运用谎言来拒绝,大多数家长都中枪。

比如家里明明有糖果,而父母怕孩子吃坏了牙,就谎称糖果被老鼠叼走了。

该吃饭的时候,孩子还想看电视,父母想不出其他办法,直接将电视插头拔了,告诉她电视机坏了。

当孩子因得不到一样东西哭闹,你吓唬他警察会来抓他;当孩子想要出去玩,你告诉他外面好多坏人会抱走他……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在给孩子的三个假设一文中,就写到:我们要假设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可爱,他人是合作互助的。

只有这三个假设成功地传递给孩子,他们才能自信乐观,并且有充足的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童年里,不能总是用谎言来拒绝他。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或者愿望的回应,随心情而定。

心情好了,孩子要什么都给,心情不好,孩子要什么都拒绝。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里面,Terry生活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们的父母都勤奋努力,但非常忙碌。

正因为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只能在物质上给予孩子们弥补,比如给女儿买很多喜欢的运动鞋,给弟弟买很多新奇的玩具。

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妈妈心情好的时候,这些就容易实现,而妈妈心情不好了,即使是一个最小的请求,都会遭到妈妈黑脸的拒绝。

这样阴晴不定的回应方式,却容易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是用物质替代陪伴,会让孩子在物质里迷失自己。Terry和姐姐都觉得自己虽然有很多东西,但没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并不快乐。

第二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容易变成情绪不稳定的人。姐姐喜怒无常,弟弟悲观消极的性格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尤其是当你认为孩子行为不当,或者要求过分的时候。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说:

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个方面:

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而他们所有的要求其实都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

比如孩子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会特别粘人,希望你陪他玩,这其实折射出孩子发现父母注意力转移了,她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孩子希望你带他去户外,去攀爬跑跳,这是他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向往,是基于探索和发展的需要。

另外,当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的时候,才会通过不合理行为或者要求,来挑战甚至惹恼父母。

诚然,无论我们父母有多能干,多耐心,我们都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和心愿。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梭就曾说过:害孩子很简单,那就是事事都满足他,但是,这个满足并不等于爱。

那么,有没有一些更合理的方式,既起到拒绝孩子的作用,又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呢?

用“可以”代替“不”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频繁对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会委屈甚至愤怒。

所以用“可以”来代替“不”,就会更巧妙。

过去我儿子总想在饭前吃零食,当我说不可以的时候,他就连饭都不吃了。后来我改变了说法,对他说:可以的,你吃好饭就可以吃零食了。

孩子一听到“可以”二字,情绪顿时平缓了很多,就会很愿意先吃饭。

这个在应对孩子做作业方面也恰当,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就想先玩一会,假如父母开口就回绝“不可以”时,孩子会很沮丧,即便开始写作业,也可能心不在焉。

而当父母说“嗯,你写完作业以后,就可以玩很长时间咯”。孩子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了。

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书里就介绍了这样的方法,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直接回绝他,而是给她一个期盼,这样孩子会因为得到尊重而感到很愉快。

用陪伴来回应孩子的难缠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每当我们忙碌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最难缠了。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谈事情,就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儿子就先后8次来打扰我,理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要你来看我搭积木,我要出去玩,我要看电视,甚至说我要尿尿,你陪我去。

我和朋友的谈话被他一次次打断,险些就不耐烦而对她发了火。

后来我突然想到自己刚从外地回来,已经几天没有陪过他了,我立即知道他不断骚扰我背后的原因,是要引起我的关注。

于是,我和朋友商量先陪孩子玩十分钟再过来接着聊。其实孩子要的不多,当我全身心和他玩了一会之后,他就很开心地表示支持妈妈的工作,愿意等客人走了之后再来找我。

那时候孩子才五岁。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要的并不多,除了陪伴以外。”

我深深地认同,当我们感到孩子难缠的时候,其实恰恰是他们需要陪伴的时候,而我们如果一味将孩子推开,只会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或者不被爱,如果我们去回应他们的感受,并每天安排固定的陪伴时间,孩子难缠的问题就解决了。

面对“过分”的要求,转移注意力

有读者曾问我:5岁的孩子总喜欢搞破坏怎么办?

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要把电视拆了,我要去把妹妹的头发剪下来研究一下……

其实这些都和孩子的探索需求有关,他通过探索来认识世界,甚至通过搞破坏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虽然,这可能孩子在探索世界,但是,这些“过分”的要求我们不能一一答应,所以适时地转移注意力尤为重要。

好爸爸吴尊就做了个好的示范,有天早上,先起床的姐姐neinei一个人觉得无聊,就想去把熟睡中的弟弟闹醒来玩,吴尊当然不能答应。

但是并没有批评女儿不懂事,而是将女儿搂在怀里陪她玩,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孩子玩得尽兴了,自然就没有去骚扰弟弟了。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尤其是当他们“胃口大开”的时候。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一刀切地说“不”,也不会说谎欺骗孩子,更不会用武力责骂解决。

先摸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规则,并在他们有破坏行为的时候用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用“怀柔”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找个台阶下。

孩子就能愉快地与我们合作,而“拒绝”的负面影响就将隐于无形之中。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与“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拒绝孩子别说“不”,说“可以””还看
秋天出游,让孩子边玩边学!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各年龄段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不要阻止宝宝“乱扔东西”
    宝宝脚丫的特点
    儿童6种性格要早抓
    让磨床宝宝迅速起床的小妙招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睡眠习惯
    哄宝宝开怀大笑的方法
    培养孩子精细动作的游戏
    教你轻松学会帮宝宝做抚触
    宝宝爱咬人家长别担心
    培养亲子感情多抱抱宝宝
    宝宝睡觉磨牙六大原因及对策
    满地乱扔的玩具“会说话”
    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
    别阻止婴儿吃“手抓饭”
    注意力训练从零岁开始
    哪些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宝宝9种错误的睡眠方式
    理解孩子学习走路的暴躁
    宝宝学走路的错误观念
    如何有效的刺激宝宝的视觉神经发育
    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
    孩子经常迟睡熬夜的3大危害!
    让宝宝在水中做自由运动
    鼓励宝宝独立
    拥抱会让宝宝未来更聪明
    父母应教会宝宝自己玩耍
    公平意识从小培养
    训练宝宝抓握能力 让宝宝更聪明
    孩子养成坏习惯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