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的陪伴,竟然90%都是“假的”-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你给孩子的陪伴,竟然90%都是“假的”

你给孩子的陪伴,竟然90%都是“假的”

2017-11-13

有教育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

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

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来看看我们平时都是怎么陪伴孩子的呢?

带孩子去游乐场所,让孩子自己去玩,

自己找朋友玩,或和自己玩,

而父母盯着手机专心致致,

一副全然忘了孩子的样子。

参加某些亲子活动,

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

或让孩子独自研究什么新奇小项目,

而父母则忙于接电话,

安排工作什么的,忙得让孩子不敢打扰。

在孩子的纠缠恳求下,

终于答应陪着看部动画片,

孩子兴奋又开心,但看不到十分钟,

父母要么不耐烦,要么玩手机,

甚至有一些爸爸还在孩子身旁睡着了;

睡前,孩子一再要求父母讲个故事,

父母会大吼埋怨:都忙了一天,

哪有力气给你讲故事,赶紧睡觉去吧;

即使陪着孩子做作业,也是充满火药味……

曾有位妈妈在微信向我诉苦,

她说她5岁的儿子很调皮,

爱耍赖,爱发脾气,霸道不讲道理,

比留守儿童问题都多。

但父母明明就陪在他身边,

从没离开他半步,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才五岁就拥有专属自己的ipad,

爷爷奶奶也当他是手心的宝,

疼得不要不要的,

他应该是个很幸福的孩子才对,

但为何孩子还这样让人头疼?

我问:“那你和孩子爸爸,

平时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呢?”

妈妈说:“小孩子啥也不懂,给他玩具,

给他好吃好喝好玩,有老人看着,

就可以啦,还要怎么相处呢?

我们要上班,回到家也挺累的,

孩子可以在父母身边玩,

他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呀。”

我顿然明白她儿子为什么会如此了。

这孩子的坏脾气,

爱耍赖,霸道不讲道理,

都只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而已。

孩子的父母并没有给孩子真正意义的陪伴,

所以孩子即使天天在父母身边,

但依然是孤独的。

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很多孩子看似笑靥如花,幸福快乐,

没有留守的伤痛,也没有物质的匮乏,

但却无比“孤独”,无比“焦躁”,

因为虽然父母在身边,

但依然缺陪伴,缺关注,缺爱。

我们的陪伴,仅是保证了孩子的安全,

满足了孩子的吃喝,

驱赶了孩子的黏扰及依赖。

这些都不是孩子想要的陪伴。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

不是物质满足,更不是说教和监督。

陪伴是什么?

陪伴,是全身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陪伴,是真诚的接纳和欣赏;

陪伴,是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陪伴,是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用心倾听孩子的快乐、悲伤、苦恼困惑……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但一定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认同。

所以,一个孩子,

不会在意自己的父母光芒有多耀眼,

赚钱有多少,

更多会在乎父母给了自己多少陪伴和快乐。

只会铭记:

父母送自己上学的那条平凡之路;

与父母旅途上所有的美景美食;

病痛时,父母在身边的点滴照顾;

开心时,父母在身旁的快乐同享;

成就时,父母因此露出的骄傲笑容。

这些,才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幸福。

失去这些幸福,

孩子更容易郁郁寡欢、自暴自弃,

以致人生留下缺憾无以弥补。

 

哈佛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建议,

在以下这些关键时间,父母应该放下手机,放下工作,跟孩子好好相处:

1.在去学校的路上

2.接孩子放学的时候

3.孩子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

4.当家长下班回到家时

5.晚饭时间

6.睡前时间

那么,要怎么陪伴?

1.不要指责和催促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叨叨孩子衣服乱丢,

玩具乱扔,学习不积极。

也有父母总是很焦虑,

看不得孩子清闲一小会,

看了不到半小时的电视,就河东狮吼:

你怎么还不去学习啊。

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

把这些挑剔和责骂的时间,

用来和孩子轻松愉快地玩或交流,

或看电视或看书,

这样陪伴的时间不就有了吗?

2.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

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童年伙伴,

内心其实是有些孤独的。

所以,孩子真的很喜欢与父母一起,

无论做什么,只要和父母一起,

孩子就是快乐的。

建议父母可利用共处时间,

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

如共同阅读一本书,

烘焙食物,制作手工,画画,下厨等等,

尽管有时孩子会帮倒忙,

但孩子很享受这些亲子时光,不是吗?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相处时光,

一起学习人生道理,

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人际交往。

3.多些鼓励和耐心

现在社会压力大,

很多父母基本都是从周一忙到周五。

下班后或周末或假期,

是父母和孩子难得的亲子互动时间,

所以请把烦恼丢开,

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

用心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

比如想去哪玩,想吃什么,想要看什么电视;

也让孩子帮忙做点家务,

这些无压力的相处,都会是不错的亲子互动。

4.真诚用心地倾听

很多孩子会利用晚上时间,

向父母诉说幼儿园或学校的新鲜事,

也会向父母提问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

面对孩子求知的眼神,家长切忌敷衍,

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

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5.别忘了陪伴孩子看电视。

孩子独自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是很多家庭常见的现象。

当父母闲下来,

别忘了陪伴孩子一起看看电视,

并适时引导孩子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引导得当,将是孩子兴趣发展的关键,

比如《粉红猪小妹》,对孩子的成长,

是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而在看电视过程中及时给孩子解答某些疑问,

也会是孩子很好的记忆方式和教育方式。

当我们的孩子长到10岁、15岁、18岁,

你会发现,他们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

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

不会时刻依在你怀里撒娇求抱抱;

不再“无理取闹”引你关注;

不再需要你讲故事陪他入眠;

不再需要你牵着他的小手送到学校……

你终会发现,在孩子身上,

很多和你最亲昵的时光,

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多花时间专注陪孩子吧,

再多的物质与金钱,

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

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别再看手机入迷……

孩子的成长,仅有一次,

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

请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

不要让“陪伴”两字,成了你日后的憾,

成了孩子长大后的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你给孩子的陪伴,竟然90%都是“假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你给孩子的陪伴,竟然90%都是“假的””还看
亲子阅读,开始的越早越好(附推荐书单)
这样带孩子逛公园,效果比早教班好
十类幼儿园常规律动儿歌,为宝宝收藏!
什么样的妈妈会养出叛逆孩子?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不要扼杀宝宝的“自恋”
    “好孩子”该怎样夸?
    六种个性宝宝的教育经验谈
    英国人怎么培养孩子顽皮
    孩子的性格由谁来决定?
    教育孩子最易犯的七误区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
    0-3岁是适应社会的关键期
    四方法帮孩子度过认生期
    妈妈“懒”一点宝宝更独立
    男孩女孩都要“穷养”?
    小细节优化亲子时间
    增进亲子关系的五关键时刻
    四类型父母最受孩子喜欢
    三岁学外语宝宝有四大优势
    2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培养宝宝勇敢品质的方法
    家长要常记孩子的“好”
    聪明妈妈也会犯的3个错误
    孩子4岁是道坎么?
    小测试,测测宝宝的虚荣心
    交往能力决定生存能力?
    让孩子听话的九个秘诀
    四招拓展孩子的词汇量
    懒妈妈带出聪明能干的宝宝
    宝宝黏人何时拒绝
    你的宝宝是“小气鬼”吗?
    莫唠叨男孩 多倾听女孩
    为什么宝宝喜欢按按钮?
    亲子关系的五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