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

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

2017-10-11

孩童时期,碰上舍不得花钱的父母,孩子会受很多委屈。

朋友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她妈妈过得很节俭。

每次买菜,都会让别人多送;难得买一次水果,都会因为一两毛钱和别人吵架。

有时候,妈妈带她和妹妹去澡堂,也会想办法逃票,要么是趁着人不注意,妈妈让妹妹和自己先进去,要么是和别人说好话,说孩子小,洗不了多长时间。

有一年冬天,她实在身上痒痒,想洗澡,就让妈妈带她去。妈妈骂骂咧咧带着她,进了澡堂,当然只付了一个人的钱。

结果那天,洗澡时遇到了同学,她的妈妈认出之后,一直在和这个同学抱怨:“才洗了一个月,就又要来洗澡。”

那时候,她觉得既尴尬又委屈,但却不敢开口说一句话,深怕一开口,忍不住哭出来。

成年后,她妈妈过来和她一起生活,经济已经改善,但是她妈妈思维却转不过来。

每次给孩子买礼物,她的妈妈都会说浪费;

带孩子去吃肯德基,她妈妈却指责自己惯孩子;

坏掉的水果,也舍不得扔,必须得吃掉。

虽然和妈妈多次沟通,但就是没有用。有一天,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本来三张票已经买好了,她妈妈却坚持要退两张:她妈妈不进去,孩子可以跟着人堆偷偷进去。

尴尬、耻辱、恐惧,朋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一刻,她突然大发脾气:“妈,我们已经有钱了,现在我们要用钱买脸。”

有太多的父母,如朋友的妈妈一般,即使贫困的状况已经改善,贫困的思维却无法改变。

但正如网友说得那般:“在同一个地方吃同一种苦,其实是种愚蠢。”

在他们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省钱好。

节俭本是美德,可凡事要有个度,节俭过度就成了抠门。

孩子小时候从来不给零花钱;买什么都抱怨贵;孩子表达正常需求,可能还要被骂。

孩子独立后想替孩子省省省,总觉得自己多省一点,孩子就能轻松一点,做个体检不愿意,买个保险还生气。

苦难从来不是美德,时时觉得自己很穷则是极大的痛苦。

而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时时被教导要省钱的孩子,长大后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一花钱就有负罪感,买东西也只买便宜的,即使富裕了,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这种贫困思维。 

一心盯着存款有多少的父母,大多会牺牲生活质量来省钱。

之前有人在网上吐槽家事,说自己的父母太过节俭,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结婚以后,和媳妇一起在南方某城市买了房。媳妇体贴,答应让我在老家的父母过来跟我一起住,但矛盾也由此产生:

在家里,媳妇有时开着灯看电视,我爸妈会下意识地把灯关掉;

媳妇开车上班,父母就在后面跟着唠叨,认为油钱太贵,应该坐公交;

周末出门,打出租也不行;

剩菜舍不得扔,体检不愿做,旅行就更没可能。”

网友说,自己和媳妇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但他的父母搞得他们像还没脱贫。

沟通多次也没有用,这些事闹得媳妇也很不开心。

节俭不仅苦了自己,也让一起生活的孩子受委屈。

作家连岳曾讲过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寄住在外婆家,但是他的外婆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在他外婆看来,连岳的存在是一个“额外的粮食消耗者”,所以很不喜欢他,每次吃饭,只要连岳多吃菜,他外婆就会闹情绪,用白眼瞪他。

连岳说,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很抑郁,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只能写信给父母,说自己在外婆家不开心。写完之后,又自我怀疑,怎么可以说外婆坏话。

成年后的连岳才发现,当年自己没有错。他说:

节俭不会让社会进步,消费才会:每个人都不消费,生产力还怎么进步?工业革命怎么会发生?如果是那样,你恐怕还生活在点煤油灯的时代。

节俭作为一种美德被代代传颂,但人们却没想到,节俭的意义是什么。

物质极度匮乏,人们只能节俭。生计都难以解决的父母,爱孩子只能靠本能。

但当经济条件已有所改善,过度节俭就不再值得提倡,该提倡的是适度消费,以及为了自己的欲望去奋斗的精神。在正常欲望没有满足之前,过度压制只能造成悲剧。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在一个故事中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包括生活中的压力感和不确定性。

《鹦鹉螺》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WhyPovertyIsLikeaDisease)的文章来分析贫困心理。

作者库珀40岁,年薪超过70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杜鲁门国家安全项目的成员。

表面上看,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常常自我质疑,充满焦虑,不敢要小孩,因为总觉得钱还没有攒够。

他在文章中指出,长期处在贫困之中的人,会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无法考虑长远打算,特别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也有文章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穷养孩子难翻身。

穷养出身孩子往往丧失了“轻松感”,因为从小不仅缺少金钱,也缺少来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处在压力的环境下,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战战兢兢,害怕出错,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总认为,失去就是万劫不复。

还记得吗,《人民的名义》中,项目处长赵德汉贪污的钱堆满了整整一面墙,他却一分也不敢花。贪污事实败露之后,他只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在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总会有一种匮乏感,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稀缺心态”,即“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如果从小就被灌输“缺钱”的观念,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强烈的“金钱崇拜”,由衷地觉得钱是个好东西,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

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

贫穷思维就像遗产,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刻在孩子的人生里。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

当然,会花钱不是瞎花钱,摆阔绰,而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用物质优化自己的生活。

就好比:十五块钱和一千五百块钱一件的衣服,应该买哪一件?

太过节俭的人,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十五块钱和一千五百块钱,都是穿一年,但是一千五百块钱的扔了会觉得可惜,十五块钱的就随便扔。即使很喜欢一千五百块钱的款式、颜色和质地,也不会买下这件衣服。他们一心想要省钱,不会考虑一千五百块钱的衣服,每一次穿可能都觉得开心,这笔钱,不仅买了一件衣服,还买了一年的开心。

当然,我不是苛责父母,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省钱,是为了孩子。他们想给孩子买房子压力小一点,生孩子的压力小一点,为了孩子情愿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

但缺衣少食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生活是,适度消费,才更有乐趣。

比省钱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的财商教育

有调查显示,与日韩、越南等国家相比中国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最多,但金钱教育也是最为落后的,仅有15.6%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19%的孩子选择将钱存进银行。

而在德国,有50%的孩子对于自己的钱有明确的规划。

究其原因,是中国很多家长自身都不会理财,甚至活了半辈子还是日光族,又怎能将合理的理财观念传递给孩子呢?

世上最懂理财的当属犹太人。

犹太家族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礼物便是股票,这是犹太父母独特的理财教育。

从小让孩子了解金钱、管理金钱,当孩子有初步的概念后便会给孩子制定详细的理财规划。犹太父母还喜欢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懂得理财的逻辑并培养孩子们的金钱意识。

“付出劳动,必须获得回报”,犹太人建立起“有偿回报机制”,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来换取零花钱。

他们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理财教育,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即“珍惜你的劳动,重视的你劳动”,认真付出,就会获得报酬和回报。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为孩子购买股票,其实对于孩子的财商教育,是为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念,这些从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做到。

与其说:“太贵了,咱家买不起”,不如告诉孩子,咱们家每个月都有预算,下个月给你买;或是这个玩具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玩儿,等你过生日妈妈送给你作为礼物,即让商品变成期待;

与其说:“咱家穷,只能靠你好好上学,将来才能赚钱养家”,不如询问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家里可以为你带来什么,即父母是你后盾并非财神;

与其说:“学习好就行,其他你都不用管”,不如告诉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增加体育锻炼,即作为家中一份子,要共同为家庭出力。

穷养本身并不是问题,怎么穷养,才是问题。

真正的穷养,是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就得付出,即使生活不富足也不要丧失勇气;而不是跟孩子哭穷,让他过早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辛酸,为了金钱抹杀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应当教会他如何“给予”和付出,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而是自食其力,自信而勇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与“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苦难不是美德,穷养不是固化孩子的思维”还看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 原因感动无数人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这10个问题,一定要考考孩子!
怎样开启孩子的自闭心扉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警惕!毁掉BB心理健康6因素
    聪明父母绝不能犯五大禁忌
    4大伤害别强迫孩子"分享"
    "冷暴力"家庭容易生弱智儿
    有心父母留给孩子五大投资
    小心!这些话很伤害你宝宝
    不要让孩子成为“两面派”
    对付“磨人”宝宝四方法
    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5技巧
    称赞就是"青霉素" 忌滥用
    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
    8个关键问题决定宝宝一生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
    好家长的“十大习惯”
    孩子胆小,错在父母
    从出生开始 养育快乐宝宝
    2010年教子话题5宗“最”
    生活小事折射的育儿大问题
    教育孩子避免6种错误态度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让BB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家长应成为早教中的主导
    如何改变宝宝的胆怯心理
    对宝宝进行成功"天才"教育
    请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育儿成本都是“冤枉钱”吗
    面对宝宝任性该如何处理
    宝宝学做人永远比成才重要
    呵护创造力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