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这样做-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这样做

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这样做

2017-08-24

父女关系过度亲密并不是好现象,如果父亲在意识到女儿的过度依恋心理后,仍没能根据女儿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就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下面故事中的小薇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小薇在老师眼里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好,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小薇的妈妈却满腹的烦恼,因为小薇在家里经常会做出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小薇从小就和爸爸感情特别好,爸爸也很宠她,一有时间就带着她玩。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爸爸给她穿衣服,小薇很认真地对爸爸说,爸爸,长大了我要嫁给你。

爸爸妈妈听了也没放在心上。

每次小薇犯了错误,总是在爸爸面前撒娇,以逃避惩罚。

小薇的妈妈认为,父母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唱黑脸,否则会惯坏孩子,因此,她对小薇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经常扮演严厉的角色。

渐渐地,妈妈发现,小薇和她越来越疏远了,有什么悄悄话也不和自己说,而是告诉爸爸,晚上也要和爸爸睡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在意,认为小薇这是孩子气的表现,长大了就懂事了。但是小薇现在已经上初一了,不但没有变得懂事,有些行为反而更让人哭笑不得了。

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薇对客人的小孩不够礼貌。

客人走后,妈妈批评了她几句,她竟脱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

每当父母发生争执时,小薇总是帮爸爸一起攻击妈妈,特别是当爸爸埋怨妈妈时,她就幸灾乐祸地扮鬼脸。

有一次小薇的爸爸要出差,小薇知道了,坚决不让爸爸出门。无奈之下,爸爸趁她上学的时候才脱身。

放学回家之后,小薇发现爸爸走了,又哭又闹,硬说是妈妈捣鬼,甚至还说,要是没有妈妈,爸爸会对她更好的。

爸爸走后,无论妈妈怎样关心她,她都冷冰冰的,不理不睬。而给爸爸打电话时,她又像是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吃惊,说她多么多么想念爸爸,爸爸不在家,她觉得没意思等等。

妈妈对小薇的种种行为深感困惑,这孩子是怎么了?是幼稚、没长大,还是出了其他问题?长期这样下去,小薇和自己的关系岂不是会越来越僵?

从小薇的表现来看,有明显的亲近父亲、反对母亲的情绪和行为,这些是恋父情结的典型表现。

所谓恋父情结,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恋父情结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

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把母亲置诸一边,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也称作性心理倒错。

恋父情结对女孩的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如果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就会像故事中小薇那样,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以后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

此种情结的出现一般源于女孩在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注意性别差异,出现性的好奇心。

在这一时期,男孩恋爱母亲,嫉妒父亲;女孩亲近父亲,嫉妒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

女孩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火机等)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带着,老师一旦在她午休的时候将其拿走,她就会大哭,甚至用头撞地,有的孩子甚至会昏死过去。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如若不然,待孩子年纪大了之后,恋父情结有可能变得更加强烈,难以控制。

故事中小薇的恋父情结,追其根源,是幼儿时期父亲的过分溺爱和母爱的不足造成的。年幼的小薇,由于妈妈工作的缘故,和妈妈接触较少,在最需要母爱的滋润时,脑海中印刻的是爸爸的抚爱。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爸爸的娇宠和妈妈的严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造成了在情感上与妈妈的逐渐疏远,甚至认为是妈妈分享了爸爸本该给予她的全部关爱,渐渐地对妈妈产生了一些怨恨。

对于女孩的恋父情节,父母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设法给予引导与克服。

家长首先要对女孩进行性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女孩明白男女有别,结合女孩身心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知识教育,让女孩从依恋父亲的情节中解脱出来。满足孩子渴望获得性知识的需求,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帮助女孩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是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其次是要在行为上配合。女孩的恋父情结,主要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与母爱的不平衡,因此,父母双方要适度配合,不要单方面矫枉过正,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女儿,满足女儿的诉求。

当然,我们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角色的转变,是因人因事而异的。事实上,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靠父亲和母亲共同培养起来的。弗洛姆也曾说过:母爱能使孩子学会爱和关心,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础,而父爱则有利于孩子在心态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及早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女儿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孩子会过于依恋母亲,因此也极易变得幼稚与依赖。但是,父女关系过度亲密并不是好现象,如果父亲在意识到女儿的过度依恋心理后,仍没能根据女儿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就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与“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这样做”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预防女孩的“恋父情结”这样做”还看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件事!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 家长必备功课你做没?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秘籍
宝宝不爱去幼儿园竟然是因为这个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宝宝的床上启蒙小游戏
    新生儿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
    宝宝打嗝应该如何处理
    宝宝说“不”该纠正还是保护?
    尴尬的幸福,女儿扬言要嫁爸爸
    爸爸去哪儿爸爸类型大分析 你是哪种
    如何避免孩子的起床气?
    不同性情的孩子有不同带养技巧
    如何让宝宝肌肤水当当?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睡眠对宝宝发育有何影响
    宝宝不合作,或与你的言行有关
    培养交际达人——人际关系敏感期
    天气骤冷 如何助宝宝温暖过冬
    秋季宝宝护理需注意的五个小细节
    适合宝宝的经典音乐 宝妈们收货啦
    别再指责轩轩——聊聊婚姻敏感期
    宝宝各年龄段要接受的独立训练
    输赢不在“起跑线”
    家有萌宝爱化妆,怎么破?
    小妙招让宝宝爱上白开水
    防宝宝踢被子小妙招
    教孩子走路的7种游戏
    严格家教 对孩子好还是不好?
    一哭就抱的孩子很难带?
    如何给宝宝正确止咳
    品格胜于知识,德商教育促宝宝幸福
    2岁以下最好不要喝鲜奶
    三个小故事带你认识嫉妒宝宝
    “斗妈”灵感源自心灵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