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游戏玩具 >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

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

2017-08-24

游戏是3岁前宝宝主要生活内容,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对宝宝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简直就是他的工作。如果不经意间破坏了宝宝这种生活方式,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作为爸爸妈妈首先要了解宝宝这种生活方式,才不至于破坏他们这种生活。

下面我将带您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

想象出来的神秘之旅

在宝宝一日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假装游戏。比如说,宝宝对着空杯子假装着喝饮料或给他的玩具娃娃换尿布,这些都是假装游戏。

一岁半至2岁

宝宝的假装游戏较简单,大多是自己一日生活的简单重复;

2岁

宝宝的假装游戏变得复杂了点,不再是自己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行为有了一定的概括,比如他会拿起一个玩具电话,对着话筒说:“喂!你是谁呀?”然后进行一番“对话”,最后说“再见”,再挂断电话;

2岁以后

宝宝会把任何其他物品当成电话,如他会很高兴拿起一块积木打起电话来;2岁以后,宝宝的假装游戏变得越来越复杂。他可能不仅仅去喂他的玩具娃娃,而是去为娃娃做一顿美餐,这一游戏活动过程就比较复杂,涉及洗菜、切菜、烧菜等一些列活动。所有这些都发展了宝宝综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或使自己新的生活经验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这些假装游戏,宝宝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宝宝所特有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对世界的把握,并且能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能把这种丰富多彩带给你。

不妨一试:

1、给宝宝一个空盒子,在1岁左右时,他可能会用嘴去咬它,也可能会把盒子放到高高的椅子上看着它落到地上;

2、把这个同样的盒子给一岁半的宝宝,他可能把它当作百宝箱,把家里的小东西都放进去;

3、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他也许神气十足的把它当作帽子戴在头上;

4、快3岁的时候,他也许能把它想象成信箱、快速汽艇、小鸟的家,或者其他我们从来想不到的东西。

如何使你的宝宝发展出丰富的想象力呢?

鼓励、支持宝宝自发的假装游戏,顺着他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当时给予一定的建议,但千万要记住的是:不能强迫他干什么!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给宝宝提供假装游戏材料。材料要丰富;材料要卫生和安全;材料要符合宝宝年龄特点,给小一点的宝宝提供一些模型,即材料与真实东西比较相象,如玩具锅、玩具勺子等。给大一点的宝宝提供的材料可以随意点,各种废旧物品、树枝等都是好的游戏材料,不要提供过多的模型,这样会限制宝宝想象力的发展。

(2)给宝宝提供假装游戏的空间。空间要开阔,不能有太多的障碍物;要充满童趣,如墙面可以张贴一些宝宝喜欢的小动物画,不能贴的太高,地上可以铺宝宝专用的塑胶地毯等。

(3)给宝宝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在宝宝做游戏时,爸爸妈妈不能取笑宝宝的假装行为,认为他在作假而不屑一顾。相反,应该尊重、支持他的假装行为,和他一起做游戏。比如,宝宝拿起一块积木打起电话时,这时爸爸妈妈也可以拿起积木当电话来接听宝宝的电话,和宝宝对话。

自言自语VS说话高手

看到宝宝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你会怎么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说话游戏,这类游戏是宝宝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游戏中,宝宝独特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到愉快,同时也包括他自己。这类游戏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宝宝先要把自己想象成某种角色,然后按照某种角色行为进行说话。爸爸妈妈可能会经常看到宝宝一边玩玩具一边自言自语的现象,其实这就是宝宝创造性的说话游戏。

在游戏中,他已经不是代表自己说话,而是代表游戏情境中的某一角色说话。比如说,在玩玩具熊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白兔,和玩具熊说个不停。

宝宝游戏中的语言可能是爸爸妈妈平时说过的话,也可能是他听过的故事中的对话,也可能是语言经验的综合和创造。

总之,通过这种游戏,宝宝学会使用语言,为以后和同伴的正常交往奠定了基础。

在冲突中学会相处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尽管有时候会发生冲突,但几分钟后又开开心心在一起玩了。这种和同伴一起玩的活动就是宝宝的社交游戏。这种游戏对于宝宝社会性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3岁前宝宝这种游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同伴在场,彼此之间都独自玩自己的,但是彼此之间会受对方行为影响,如模仿对方的行为。另一种情况是和同伴一起玩,可能共同玩一样东西,或者彼此配合进行游戏。

对于3岁前宝宝来说,第一种类型社交游戏较多,尽管看上去他们之间互不交流,但是孩子以这种松散的方式在一起玩,互相模仿着。实际上,研究者发现,2岁的孩子通过观察同伴学会了许多技能。许多孩子直到3岁左右才能较好地跟他人交往,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让你的宝宝有机会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尽管他们只是在一起玩,但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就学会了如何谈判。这是孩子学习社交技巧,如妥协、互惠等的最好途径。

TIPS:当宝宝之间发生冲突时,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因为冲突正是发展社会性的重要契机。有了冲突,他们要么不欢而散,要么有人作出让步。如果不欢而散了,他们就会体验到互不相让所带来的后果。对于还想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孩子来说,他会想办法解决冲突,或者让步、或者协调,解决冲突本身就是宝宝学习社会交往的过程。

有关游戏的Q&A

1、游戏中宝宝为什么会“固执己见”?

答:在游戏中,确实有些宝宝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你对宝宝游戏中的行为感到困惑,并产生改变他行为的想法,宝宝同样也会对你的表现感到莫名其妙。因为3岁前宝宝认为父母的工作就是为他做每一件事,包括理解他的想法。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的孩子不理解这种不可能。因而爸爸妈妈可能会和宝宝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你的一些做法可能让他感到不愉快。但是这些不愉快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些痛苦的教训学会应对失望。这种不愉快也很容易化解,因为3岁前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当他因为不高兴而哭泣时,还可能拿着手中的东西玩,或者试图继续平静地玩游戏。

TIPS:当宝宝在游戏时,要尽量允许他命令你。因为宝宝控制周围世界的能力很弱,而他正是通过控制游戏寻找到控制的感觉,建立起自信的。

2、游戏中的宝宝为何如此“痴迷”?

答:不要为此担忧,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宝宝许多天都在玩同样的游戏,你是不是要为此担忧了?3岁前宝宝经常对一种活动的兴趣会持续一周左右,然后才会转移到其他活动中。这是宝宝练习技能、建构概念、形成对事物认识的最主要方法。宝宝总是喜欢重复熟悉的东西或行为,这些重复是他获得控制感的途径。

3、为何游戏中的宝宝“不愿意停止”?

答:对于许多宝宝来说,沉迷于游戏而不想吃饭,或者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或者不想做其他事情,他只想继续游戏。这种行为可能会让爸爸妈妈很恼火,因为它可能打乱了一日生活计划。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妈妈可能会强制终止游戏活动。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宝宝自律能力培养,而且会导致宝宝和妈妈之间发生冲突。

TIPS:在你希望宝宝结束游戏时的前5分钟左右提醒孩子结束游戏,说明要做的事情,这样给宝宝一个思想准备。尽管宝宝也许不理解5分钟有多长,但是他将会慢慢理解它是停止游戏的标志。这种方法一定要坚持,如果你每天尝试新的技巧让孩子停止游戏,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与“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相关文章
学会这样玩的孩子,情商都很高
3款小游戏,提高宝宝追视能力
适合0~2岁孩子的亲子游戏
玩具“奥斯卡”单品:银辉“变色龙”震撼京东首发
9种小游戏,宝宝越玩越聪明
看过“走进宝宝神奇的游戏世界”还看
小时候的爸爸也爱玩——滚铁环、拍洋画、骑马打仗……
适合宝宝的床上亲子游戏
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
不用昂贵的早教班 在家就可以进行的触感游戏
在游戏中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教育指导:早期教育的最佳时间
    早教停课1月有余,家长担心老板跑路
    孩子成长的五个阶段
    教育指导:早期教育不是提前学文化
    教育指导:新生儿早期教育好处多
    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教育指导: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一块基石
    教育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别忘运动发育
    教育指导:帮助孩子成才的早教方法
    教育指导:什么情况应该给宝宝选择插班
    教育指导:宝宝上早教班有用吗?
    研究发现 音乐教育并不能让孩子变聪明
    教育指导:三岁以前的孩子如何进行性教育
    让孩子乖乖吃药
    教育指导:如何开始早期教育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问题
    这样爱孩子
    说好停课三周,早教机构直接搬走了
    早教乱象该怎么管理
    教育指导: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教育指导:看看美国早期教育的内容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
    几类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育指导:到底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注意:孩子见人就羞怯怎么办
    教育指导:新生儿如何做早期教育
    这样做让孩子学会懂得回报
    你知道吗?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指导:怎样能成功“培养”依赖的宝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