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病机制
1、生理性因素
红细胞生成素:肾外部位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继发的低氧环境不敏感。出生时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部位由肾外(多数在肝脏)转移到肾脏,在早产儿,这种转移延迟,导致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可能是其基因表达调节障碍,亦可能是靶细胞对其敏感性低下所致。
红细胞数量少:早产儿出生时每公斤体重平均红细胞数较足月儿低。
生长迅速:血浆容量扩张,导致血液稀释。
氧耗量少:相对足月儿,早产儿氧耗量较少,因此他们对氧的低需求允许在贫血中表现出的低携氧能力。
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出生时体内贮存维生素E量少,并持续至生后2~3个月,维生素E缺乏时,红细胞膜的脂类过氧化物损伤胞膜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2、病理性因素
营养因素:出生前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出生后由于吸吮和消化能力差致摄入营养不足。
铜:在妊娠最后12周,胎儿肝内铜的储存量才开始增加,因此早产儿肝内铜的储存量不足。铁的吸收及储存铁的释放靠血浆中90%以上的铜在正常情况下是与铜蓝蛋白结合。铜缺乏亦可产生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铁:对妊娠各期研究发现,胎儿储铁率大约和其体重增加呈正比例,所以整个妊娠期胎儿维持恒定铁含量75mg/kg,并以3种形式存在:
a血红蛋白铁、b组织铁、c储存铁。
在无贫血婴儿,总铁量75%以血红蛋白铁形式储存,1g血红蛋白含3.4mg元素铁。出生时红细胞量低的婴儿,其铁储存量亦低且决定生后血液学状态。体重1400g的早产儿,骨髓可染铁的研究发现出生时可染铁少,到第8周骨髓内已不能见到含铁血黄素;而足月儿骨髓铁储存到20~24周方耗尽,因此早产儿较足月儿缺铁出现早。
叶酸:新生儿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成人2~3倍,由于生长迅速,代谢活力高,需要量为成人的4~10倍,生后3~4周内常降至缺乏范围。低体重儿下降更快,因其肝储存量仅159mg,而足月儿为224g。早产儿1500g者,血清叶酸降低导致叶酸缺乏的发生率为10%~30%,在生后3个月内见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E: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很重要,是一种抗过氧化剂。婴儿出生时血清值为7.2~16.8mol/L,是母亲维生素E值的1/3~1/2。维生素E与婴儿体重成正比,婴儿愈小其缺乏程度愈大,例如出生体重3500g小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量为20mg,而出生体重1000g的婴儿储存量仅3mg。
疾病因素:疾病致摄入不足,消耗增加。
医源性失血:医源性失血对低体重儿来讲,其量相对多,这些均说明早产儿易早期发生缺铁。如早产儿体重为1500g,总血容量约为150ml,抽血量如累积达7.5~15ml,失血量达5%~10%。1000g婴儿抽血1ml相当成人抽血70ml。
上一篇:早产宝宝感染贫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早产宝宝感染贫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