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最好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

最好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

2015-12-09

  人体内的微现生态平衡尽管如此重要,但人们却常常有意无意地破坏这种微观平衡关系。据统计,我国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在3%左右,造成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有的是医生滥用,有的是患者自己购买。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会大量杀灭人体内的非致病菌群,此时一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致病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起来。这种致病菌增多,非致病菌减少的现象就叫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这种致病菌因对抗生素不敏感,

  又失去了非致病菌对他们的抑制,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过去,医生们为了把那些被抗生素杀灭的细菌重新植入病人的肠道,只好把健康人的大便用水稀释过滤后灌入病人的肠道。现在虽然有了双歧杆菌等活菌制剂,但由于活菌制剂难以长时间保存,普及推广使用还有困难。因此,重点还是防止发生菌群失调。而防止发生菌群失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动物、昆虫和植物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共同生存,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平衡环境。这种自然生态平衡关系一旦被人为地打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

  在我们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和皮肤等处也存在着一个微观生态平衡环境。在这个微观生态平衡环境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约500多种,重量可达1千克。如果按细胞个数计算的话,人体自身细胞只占人体携带菌的10%左右。人体寄生菌最多的部位是肠道,约占全身携带菌总数的80%。因此,在健康人排出的大便中,细菌的体积约占大便体积的30%-40%。这么大数量的细菌栖息于人的肠道之中,细菌与细菌之间,细菌与人体之间是如何安然相处,长期共存的呢?

  人在胎儿时期是无菌的,出生时也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数小时,口腔、上呼吸道、肠道等处便有细菌生长。开始,肠道内是以大肠杆菌占多数。经过1 天~2天后,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和消化球菌等厌氧菌逐渐增多。

  它们在肠道内抢滩占地,很快布满肠道并与肠黏膜牢固结合,形成一道细菌生物膜,使后来的细菌再无立足之地。由于这些厌氧菌在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醋酸,从而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生长。

  有的细菌与致病菌争夺营养,有的细菌通过产生过氧化氢来抑制致病菌,还有的细菌能产生一种叫细菌素的物质来抑制痢疾杆菌和链球菌的生长。因此,在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内虽然布满了细南,但能致病的细菌却很少。人体内这种非致病菌和致病菌的比例关系,就是人体内的微观生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数量增多,就会引起疾病。

  细菌与细菌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那么,这些非致病菌与宿主(即人体)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这些厌氧菌离开人体这个环境根本无法生存,而人类如果没有了这些细菌的保护也难以存活。据报导,因菌群失调引起的假膜肠炎、败血症和肺部感染死亡率高达60%左右。所以,人类和这些非致病菌结合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是相伴终生绝不分离。这些细菌生长在人体内,除了能抑制其他致病菌

  在人体内的繁殖外,还有很多益处。例如:双歧杆菌等在人体内可合成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K、菸酸、叶酸和尼克酸,能起到防止维生素缺乏症的作用。有些细菌还能产生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由于这些细菌的存在,可激活人体内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对致病菌的吞噬能力,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从而提髙人体的抗感染能力。近年来,我国还用动物实验方法证实双歧杆菌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临床使用双歧杆菌作为免疫賦活剂治疗癌症、白斑症和银屑病等,取得了一定疗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与“最好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宝宝咳嗽怎么办 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 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矫正
看过“最好就是不要滥用抗生素”还看
新生儿腭裂
宝宝在春季易患湿疹
新生儿泪囊炎
多指畸形
新生儿常见疾病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女性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孕?
    如何降低遗传疾病发生率?
    专家教你如何绕过不孕雷区
    怎样才能避免出生缺陷?
    抑郁症也会遗传
    孕前过度准备适得其反
    孕前有抑郁会影响后代性格
    新一年,开始美丽的孕前计划
    哪些孕妇不适合生男孩
    怀孕不能太“算计”排卵时间
    乙肝爸妈也可以生健康宝宝
    10天排毒计划让身体健康活力
    如何预防遗传病的可能性
    怀孕不能单靠妊娠试纸自测
    别让卵子错过最佳“保质期”
    告诉你春季怀孕的三大坏处
    男性孕前要远离哪些工作场所
    中医秘方祝你早孕
    人类的喜怒哀乐可以代代相传
    睡前4小动作 抗衰又保健
    最新发现:打呼噜也会遗传
    晋级孕妈咪必做的6件事
    怀孕前丈夫要注意什么?
    受孕方法误区你知多少?
    自测:你具备做爸妈的条件吗
    冬季备孕 积极准备迎接新生命
    高龄女性如何备孕
    二胎妈妈要了解的若干事
    优生:择偶前先调查一下
    怀孕和分娩的理想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