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儿,秋冬季腹泻都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发现,在肚脐(神阙穴)施以艾灸,可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秋冬腹泻效果明显。
隔姜灸脐的方法在肚脐施以艾灸名曰“脐灸”,中医常用脐灸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艾条悬灸。即手持点燃的艾条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感觉脐周有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尤以秋冬季施灸效果最佳,对秋冬季腹泻,特别是因素体虚弱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防治效果较好。
二是神阙隔姜灸。姜切片后,在姜片上刺数孔,覆盖于脐上,将艾炷直接放于姜片上,点燃艾柱,以感脐部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当然,脐灸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二是饭后或空腹不宜灸脐;三是艾条悬灸时,艾火不可离脐部太近,避免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浮针≠传统针灸常常有人问:浮针就是针灸吗?浮针疗法的确来源于传统针灸,发明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符仲华教授是地道的针灸科班出身,本科、研究生、教学都是针灸专业。随着浮针的发展,其理论、思维等与传统针灸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也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首先,浮针针具不同。浮针疗法使用的是一次性浮针,由针芯、软管座及针座和外面的保护套管组成。在针具上,浮针与传统针灸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
其次,操作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针灸是在选定的穴位处垂直进针后,经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出现临床的酸、麻、胀、痛等得气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浮针的治疗是使用专用进针器,将一次性使用浮针弹射至患肌附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顺势推进,退针旋转将软管座固定于卡槽,然后中指、拇指夹持针柄,食指、无名指做跷跷板样的扇形扫散。浮针治疗时,一般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结束将软管留置皮下4~6小时。浮针的治疗不追求得气,但浮针治疗会比传统针灸效率更高一些,安全性也好。
再次,理论基础不同。传统针灸的理论基础是以经络穴位、虚实补泻及子午流注等传统医学为基础。浮针疗法与解剖、生理等现代医学紧密衔接,着眼于患肌。浮针疗法更重视诊断、鉴别诊断等现代临床思维,更致力于实证的治疗。
上一篇:小儿哮喘的中医物理疗法
下一篇:冬季宝宝容易上火,妈妈该怎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