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注意事项 >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

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

2015-12-03

  17种手法,做早产宝宝的按摩师

  抚触与穴位按摩都能促进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穴位按摩由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了刺激,更具有健脾、补肾的功能,对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根据早产儿在不同月龄的生理发育特点,将按摩手法总结如下:

  操作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很重要,会使婴儿感到舒适,起到更好的效果。

  1.选择温暖安静清洁的房间,室温保持28~3O℃。早产儿可在暖箱中进行,冬季箱温保持在30~32℃,夏季28~30℃。同时可播放柔和的音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2.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按摩,在吃奶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行。或者选择沐浴后,不宜过饿过饱,婴儿疲倦或者烦躁不安时不宜抚触。

  3.操作者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在手心倒入少量润滑油,轻轻地在宝宝的肌肤上滑动。操作前抚触者应温暖双手。

  未到预产期的5种抚触手法

  此阶段宝宝还模仿在母亲体内的生活环境,所以不宜过多、过强的刺激,以皮肤接触为主,即抚触。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头部

  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两侧以上滑动,让上下颌形成微笑状。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停在耳后,像梳头那样动作。

  2.胸部

  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弧形按摩腹部,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

  3.四肢

  两手抓住宝宝的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手臂做法相同。

  4.手和足

  用两拇指交替从宝宝的掌心向手指方向推进,足部抚触是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搓每根手指和足趾。

  5.背部

  以脊椎为中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从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按摩,到颈椎部位。

  已到预产期的6种按摩手法

  此阶段宝宝的视觉、听觉发展迅速,适当运用按摩手法,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头部

  推坎宫5~6次,并揉太阳5~10次;开天门15~20次;两拇指自二眉之间沿鼻梁至鼻翼两旁推揉5~6次,并揉四白穴5~10次;揉全耳,往复5~6次,揉听宫15~20次。

  2.胸部

  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做弧形按摩。

  3.腹部

  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若遇到宝宝腹泻时,则摩腹应为逆时针方向进行。

  4.四肢

  一手抓住宝宝的胳膊,一手轻揉宝宝上臂和前臂肌肉群。对侧手臂做法相同。下肢同上肢,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10~20下。

  5.手和足

  一手握住宝宝的手腕,一手拇指以宝宝的手心为中心画圆5~6次。手背以操作者食指、中指托住手心,两拇指由掌指关节端向腕关节推进,往复5~10次。补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补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足部按摩是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搓每根足趾。

  6.背部

  捏脊,用拇指桡侧缘,食、中指三指捏拿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双手交替捻动,自下而上(自尾骨端至第七颈椎)。最后用手掌掌侧沿脊柱两侧的肋骨走向滑行,迂回。

  矫正月龄在3~4个月的6种按摩手法

  此阶段宝宝的发音增多,且4个月后的宝宝准备添加辅食,故要加强脾胃功能的调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头部

  推坎宫5~6次,并揉太阳5~10次;开天门15~20次;两拇指自二眉之间沿鼻梁至鼻翼两旁推揉5~6次,并揉四白穴5~10次;揉全耳,往复5~6次,揉听宫15~20次;揉颊车、下关穴各15~20次,可以促进宝宝发音。

  2.胸部

  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做弧形按摩。

  3.腹部

  两手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若遇到宝宝腹泻时,则摩腹应为逆时针方向进行。

  4.四肢

  一手抓住宝宝的胳膊,一手轻揉宝宝上臂和前臂肌肉群。对侧手臂做法相同。下肢同上肢,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10~20下。

  5.手和足

  一手握住宝宝的手腕,一手拇指以宝宝的手心为中心画圆5~6次。手背以操作者食指、中指托住手心,两拇指由掌指关节端向腕关节推进,往复5~10次。推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推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推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足部按摩是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搓每根足趾。

  6.背部

  揉龟尾20次可通调督脉、益气理肠;捏脊,用拇指挠侧缘,食、中指三指捏拿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双手交替捻动,自下而上。每捏3下将背脊皮肤提1下,称捏三提一,每次3遍。最后用手掌掌侧沿脊柱两侧的肋骨走向滑行,迂回。

  还可根据小儿具体表现适当加减其他穴位及手法。

  解析15种小儿推拿

  1.脾经 位于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罗纹面。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跟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自指跟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亦有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为补的,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2.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肝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肝经,反之亦为补。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3.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心经,反之为补,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推心经对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有效。

  4.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肺经,反之为补,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补肺经能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

  5.肾经 位于小指远端指节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肾经,反之为补,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补肾经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

  6.坎宫 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7.攒竹(天门)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

  8.太阳 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可清热明目、止头痛。

  9.四白 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方鼻翼旁,可明目。

  10.听宫 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可促进听力。

  11.下关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12.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咬肌中。

  13.中脘 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14.龟尾 在尾椎骨端。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本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15.足三里 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消化道疾患,与摩腹、捏脊等配合应用于小儿保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相关文章
宝宝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宝宝饮食的注意事项
老祖宗留下的给宝宝把尿裹腿等方法 现在还能继续用吗
新妈妈遭遇感冒 还要继续母乳喂养吗
新生儿的6种情感交流方式
有损宝宝视力的八种事
看过“给早产儿按摩的17种手法”还看
给宝宝取名 准爸妈应如何做
宝宝第一次坐飞机需要注意的事项
新生宝宝护理需避免的6个误区
预防调理宝宝身体 食疗缓解更健康
马宝宝起名宜用哪些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几个常见有效的办法帮助宝宝入眠
    BB拉绿色便便原因
    新生儿喂奶正确的间隔时间
    BB不要通过喂饱或摇晃方式哄睡
    从宝贝睡姿看健康状况
    哭喊睡眠训练到底怎么样?
    为什么宝宝会经常哭不停呢?
    别让这三个错误认识 使你放弃母乳喂养
    那些土方法是如何喂养孩子的?
    导致孩子无法入睡的原因有哪些呢?
    睡前哭闹 解读北鼻5大睡眠现象
    宝宝掏耳朵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该如何护理?
    新妈该如何克服喂奶困难
    为什么多抱孩子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
    孩子要不要自己睡觉?
    产后上班开始新的喂养方式
    BB频吐奶 如何出招解决
    麻麻必读 新BB发烧就要这么干
    宝宝吐奶是正常的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吸奶器?
    为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
    给宝宝按摩的好处多多
    探访新生儿 这些事做不得
    绝不能对新生儿做的3件事
    宝宝睡不了整觉的常见原因
    早产儿的喂养计划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
    开奶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孩子睡眠四误区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