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如何进行家庭护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0-1岁百科 >婴儿护理 >轮状病毒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轮状病毒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2015-11-18

  可能很多父母可能认为既然轮状病毒的传染源都是在幼儿园和外面,那宝宝不出去就能降低得轮状病毒的概率了吗?而据美国微生物学研究指出,在家中看似清洁的物体上,有16%潜藏着轮状病毒!

  根据一项对1,200名、家有2岁以下婴幼儿家长的调查发现,近五成家长认为,只要家中好好清洁,就不会有轮状病毒存在,超过七成了解家中最容易窝藏病毒的是玩具、门把及马桶。

  所以即便宝宝宅在家,也仍有感染风险!因为轮状病毒存在于环境中,大人在外容易将病毒带回家中,轮状病毒可存活在物体表面长达10天之久。目前没有针对轮状病毒治疗的药物,最有效的预防方法,除了做好个人与宝宝的卫生习惯,还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虽然小孩子不出门,但大人会把外面流行细菌、病毒带回家,建议家长回家后,应先换下外出服,漱口洗手,再去抱幼儿。

  如何居家照顾感染轮状病毒的宝宝?如果宝宝不幸感染了轮状病毒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实在是太正常了!只要没有出现脱水的症状,(9个月以下的宝宝头上前囟门有凹陷)就可以参照下面的方式在家里照顾护理

  1、尽速隔离

  轮状病毒容易经由小朋友彼此接触而传染,因此如果家里小孩感染了,最好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幼儿园、学校等地方,避免集体感染。

  2、加强卫生

  除了加强洗手以外,爸妈也要将宝宝接触过的物品与活动范围撤底清洁消毒。替宝宝清理完排泄物和呕吐物后,也应洗干净双手。

  3、继续喂母乳

  如果宝宝还在喝母乳的阶段,妈妈们可以继续哺喂母乳,因为母奶的吸收利用率好,也可以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

  

  4、改用无乳糖奶粉

  喝配方奶的小朋友腹泻时,建议先将牛奶稀释喂食,5~7天后如果仍然持续腹泻。建议立刻改用无乳糖配方奶(即腹泻奶粉),再慢慢视情况换回原来的奶粉。

  5、清淡饮食

  小孩呕吐完后,可以先禁食4~6小时,之后可以吃点白稀饭、白面条、白馒头、苹果等较清淡的食物,避免吃油腻、过甜、奶蛋豆类的食物,再观察宝宝腹泻情况慢慢恢复原有饮食。

  6、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是照顾感染轮状病毒小孩最重要的是事情,所以爸妈一定要注意水分与电解质的补充,建议到药房购买儿童专用电解质液。

  温馨小提示:

  切记不要让宝宝喝过多运动饮料,因为其所含的糖分过多,反而会恶化腹泻情况。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轮状病毒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相关文章
为什么新生婴儿一定要哭 不哭打屁股
新生儿白天不睡觉怎么办 宝宝白天不睡觉正常吗
奶瓶的保质期是多久 奶瓶多久更换好
如何给婴儿选购贴身衣物?
新生儿很多“异常”不是病
看过“轮状病毒如何进行家庭护理”还看
新生儿吐奶块
宝宝被蚊子咬
奶痂
宝宝睡觉摇头
宝宝能吹风扇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产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法
    新妈妈产后患痔疮是怎么回事
    产后为什么会产生恶露?
    产后月经复潮是怎么回事?
    产后恶露不尽该怎么办?
    产后恶露不尽的3种原因
    新妈妈产后容易感染的3种疾病
    导致产后腰痛最常见的5个动作
    产后乳房胡乱按摩可致乳腺炎
    轻松应对产后便秘的方法
    产后便秘的种种原因
    产后新妈妈痔疮的治疗方法
    降低产后恶露发生率的方法
    产后月经迟迟不来是什么原因?
    产后该如何正确的治疗痔疮?
    产后造成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产后便秘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产后最常见的10种疾病(下)
    新妈妈产后宫颈糜烂该怎么办?
    治疗产后腰痛的方法有哪些?
    产后新妈妈如何避免肛裂?
    新妈妈的产后恶露何时可排尽?
    产后腰腿痛该如何防治?
    如何预防产后风湿的方法
    产后背腰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新妈妈颈部疼痛该怎么办?
    造成产后风湿病的主要病因
    新妈妈产后肛裂该怎么办?
    产后为何容易得风湿病?
    产后结核病的最佳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