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备孕百科 >优生优育 >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

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

2015-11-13

  11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介绍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工作进展。

  我国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连续6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增速放缓,城镇之间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报告》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增速放缓,城镇之间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含预测期在城镇落户的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约2.2亿人,城城之间流动人口约7000万人。“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城镇之间人口流动将日趋活跃。

  《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与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稳步提升。2014年,83%的流动人口接受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基本公共服务。2013年生育子女的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为90%。流动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为87%,2—6岁流动儿童全程接种比例为94%。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比例持续上升,2014年83%的流动人口至少参加1种基本医疗保险,比2011年上升15个百分点。

  王谦说,流动人口服务必须做到均等化,外地人和当地人享受一样的服务。同时,要做好接续服务,保证服务不由于流动而受到影响。其中,看病就医是最重要的服务。一是加强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省平台和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方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合患者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三是鼓励各地探索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开展结报。四是农民工输入地输出地签署有关协议,方便农民工报销就医费用。同样看病,在不同地方、不同层级的医院看,报销比例可能不同。所以,除了加强信息沟通,还要完善相关制度,尽快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有关部门需要了解个人婚育信息,可在网上沟通《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与2010年相比,2013年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3%,达到58%。相应地,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明显下降。跨省和省内流动人群都保持了这一趋势。

  王谦说,我国已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电子化。今年7月,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查询平台正式启用,到10月底,有25个省份已经正式上线应用,预计到11月底会达到29个省份。平台启用以来,总体来说运行良好,到目前为止全国跨省查询量86万人。浙江等12个省份已经取消了纸质婚育证明,这项改革目的就是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信息的互联互通,改变过去流动人口外出需要事先获得纸质证明的模式,为流动人口在异地获得计划生育服务提供很大方便,减少了群众的麻烦。在解决流动人口办证难的问题上,卫生计生部门推行了承诺制、首接责任制。在过去的两年里,群众反映办证难的投诉大幅度下降。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一孩二孩生育登记都已经不再审批了,流动人口生育第二个孩子也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原来用于一孩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已经扩展到二孩,比如手续不全可以通过承诺制来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的数量会大幅度上升。

  王谦说,推行育龄妇女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就是不需要再出示纸质证明。如果有关部门需要了解个人婚育信息,流入与流出地的相关机构在网上就可以沟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动人口既然出去的时候不需要办证明,也就不存在在现居住地登记之后再跑回户籍所在地办证的问题,因为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拖家带口流动增多,融入城市愿望强烈《报告》显示,流动儿童和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流动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调查表明,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的约占60%。越来越多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2014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8%,较2010年下降2个百分点。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不断上升,4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9.7%上升到2014年的12.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由2010年的7.6%上升到2014年的12.1%。

  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增强,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2014年,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的平均时间超过3年,在现居住地居住3年及以上的占55%,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37%。半数以上流动人口有今后在现居住地长期居留的意愿,打算在现居住地继续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56%。随着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的增长,流动人口打算今后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意愿增强。

  王谦说,流动人口拖家带口流动的越来越多。流动人口最初是劳动力的流动,接着是夫妻两个带着孩子流动,再往后是老人跟着流动。全世界都是这个规律。中国正处在夫妻两个带着孩子流动的阶段,开始出现老年人跟着流动。今年国家卫计委已经开展了相关调查,重点是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和参保情况以及利用卫生服务的有关情况。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与“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相关文章
怀孕前哪些疾病必须治愈
吃药祛痘半年后再怀孕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大
优生优育与受孕时机有关吗
高龄生育是违反自然规律
看过“12省份取消纸质婚育证明 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还看
患了甲亢或甲减治愈3个月后再怀孕
女性抑郁症遗传危险性更大
神经管缺陷
出生季节真能影响聪明度?
14个遗传“怪现象”大揭秘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常喝水的宝宝更聪明,但这四种水千万不能喝!
    宝妈因喂奶患颈椎病!给孩子喂奶一定要注意姿势,学会科学方法
    吃了变聪明的5种菜,一定一样不落做给孩子吃!
    孩子难免犯错,高情商家长都用这种方式批评,孩子大都虚心接受
    夫妻“恩爱”,被6岁女儿撞见怎么办?高情商父母这么回答
    宝宝总是挠脸抓头,这是怎么回事?这3点原因妈妈不能忽视
    微笑Fan·第167期
    男明星晒儿子聊天记录:谢谢你,教会这个满身缺点的我
    小宝宝长牙的征兆跟时间和顺序方面,你又知道几个?别犯错
    一碗粥差点要了8月娃的命!忠告:这4种食物,娃不满1岁别乱吃
    宝妈坐月子,不听婆婆劝坚持洗头,哪知落下“月子病”后悔了!
    这4种伪健康食物,花了钱还可能害了孩子!千万别再买了!
    这4个养孩子过程中的“谣言”,特别是第三个,很多父母都做过
    3岁孩子近视900度,几乎失明!家里有这个东西的,别不当回事!
    娃之间的“社交冲突”成常态,别插手做“裁判”,这样引导才双赢
    大S自控力上热搜:自律的孩子,究竟有多厉害
    姐姐结婚,弟弟当花童,撒花动作流露内心想法:我不同意这门婚事
    过年零食这样吃!
    保姆带孩子三个月,宝妈气的当场报警,只因保姆做了一件事!
    妈妈喂1岁宝宝吃饭,爸爸悄悄走近亲了宝宝,宝宝的反应笑倒爸爸
    宝宝冬天干燥火气大,吃它下火开胃不便秘
    冰箱最好这么擦!简单干净!囤货过年!
    宝宝不睡觉,妈妈心好累!这26招搞定全部睡眠问题
    这孩子填词填出“瑶瑟一曲,枝影相娱”的美句,神童吗?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迎首次大更新 上古之兽来袭
    儿时那些聪明的小伙伴,后来都怎么样了?
    这9条安全提示送给家长,助孩子平安过寒假!
    刚满月的孩子老是摇头,奶奶夸孩子聪明,医生检查后全家绝望
    为什么孩子一碰就发脾气?
    定期去做儿保,了解孩子7个方面的发育情况,你还觉得不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