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消失的-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优生优育 >备孕百科 >“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消失的

“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消失的

2020-09-15

文|好孕姐

中秋节时,带孩子去闺蜜家聚餐。大人坐在一起说话,孩子们就在一起玩耍,闺蜜家的孩子比较调皮,来回蹦蹦跳跳的,安静不下来。闺蜜老公说了孩子好几次,孩子跟没听见似的,自顾自的玩耍。越怕什么,就来什么,孩子一不下心把闺蜜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闺蜜老公听到声响后,急忙对孩子说:“你别动,让爸爸来”。

随后,闺蜜老公就把碎片收拾好,并且给闺蜜说清楚来龙去脉,承诺给闺蜜买一个。就这样,在爸爸的参与下,这件事情圆满解决。可是,看似解决问题的背后,却也遗留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孩子办错事,爸爸负责解决,孩子没有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犯错,爸爸来负责解决。会失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要格外注意。

爸爸替孩子解决问题的危害

1、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有位著名作家曾说过,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在一起,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却注定为分离。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而作为父母,我们也不能将孩子拴在身边一辈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个著名的理论:做60分的父母。他提倡父母的爱要呈现逐渐递减的方式,在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我们要做100分的父母,要细心全面的照顾孩子,因为这时候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

但是过了这段时间,随着孩子年轻的增长,随着孩子从对父母的绝对依赖到相对依赖,到独立,父母也要学会回到自己生活里。做60分的父母,是刚刚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父母最失败的一面就是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依赖,小的时候可以依赖父母,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任何人会一直待在他的身边,自己要有解决事情的能力,而不是一出事就叫爸爸。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依赖心理,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步。

2、孩子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

老话有说:吃一垫长一智。我们需要在犯错误的过程中,吸取教训,然后做为人生的宝贵经验。但是犯错不是单纯的犯错,而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知道怎样解决才是做合适的。

如果在孩子犯错之后,都是父母去帮忙解决问题。会造成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去避免,孩子就不会成长。

王家卫曾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孩子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不能及时纠正,不能避免下次还会犯。只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对未来更加有规划,这也是孩子成长很重要的一步。

爸爸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做

1、做个“懒”父母,放手让孩子来

“懒”父母会教出勤劳的孩子,可是勤劳的父母只会教出懒孩子。父母一味的宠爱孩子,不要孩子做事情,不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吃苦受罪的也是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认为:动手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通过解决问题和做家务,可以让孩子实现“心灵手巧”。

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自己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房间。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让他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父母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孩子解决,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目的的以引导是启发式引导的引申义。在《正面管教》中曾提到过,启发式引导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而是花时间引导孩子思考,要敢于让他自己面对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

2、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时候,孩子是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父母的参与,自己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在这种时候,父母要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在孩子去犯错或者遇到难题时,鼓励孩子去解决。这个鼓励看似是无用功,但却可能是引导孩子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关键。

用社会促进效应可以解释这一问题,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他人在场,会促进个体的行为能力或水平。通俗来讲,就是个人在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旁边会有鼓励和相信,那当时的效率是会升高的。在孩子解决问题之前,父母鼓励孩子,会增加孩子的自信,也会增加解决问题的概率。

所以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其实,只要父母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可以自己解决。

现如今,很多的父母都太过焦虑,过重的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只在乎这件事处理的怎样,却不在乎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父母宁愿自己快速解决,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

但是未来社会最缺的就是思考、独立解决的能力,这会让他们更好的立足社会。所以,网友们,你们准备好下次让孩子独自解决问题了吗?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与““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消失的”相关文章
孩子讲这3个口头禅,家长要警惕,会让孩子情商“直线下降”
金秀警方返还赃物获群众点赞
换季等于生病?宝宝秋季高发的4大疾病,家长别大意
这五类家长带娃,很容易被人贩子盯上,尤其是第一种,很常见!
一孕傻三年,你怀孕时都做过哪些傻事?宝妈们的经历太可爱了吧
看过““你别动,让爸爸来”,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消失的”还看
冬天如何坐个舒服的月子?
父母通过阅读名著缩写本提高阅读水平,这样的做法是一种误区!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家长必读
2018年春运回家千万要看好自家孩子
2019幼儿园端午节放假通知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宝宝未闭的囟门碰不得
    新生儿头颅血肿并不可怕
    新生儿48小时内要应对的事
    新生宝宝益智营养(五)
    宝宝卤门发育变化
    宝宝胎记是病吗
    怕受“二茬罪”选择剖宫产不明智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保健工作注意事项
    宝宝出生后父母该要做什么
    从尿液可判断宝宝健康情况
    新生儿打嗝的三大原因
    护理刚出生宝宝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六大状况新生儿不宜洗澡
    新生宝宝特殊的生理现象
    新妈乳头咬伤破裂该注意什么?
    新生宝宝大脑智力开发(二)
    宝宝戴手套害处多
    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宝宝的居家环境噪音误区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一)
    新生儿长牙
    新生儿口腔有白斑不可自行涂擦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新生儿营养下(图)
    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新生儿保健(图)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三)
    乳母不要代替宝宝服药
    新生儿脓疱疮与闷热潮湿有密切关系
    新生儿度夏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