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林城的地方,城中种着好几万棵梧桐树。女孩梧桐在七岁那年,认识了转学来的小雨,两个好朋友在梧桐树下慢慢长大。
时间一年年过去,林城的大路越来越多,梧桐树越来越少,小雨也回到了他少雨的故乡。
一个早春的下午,梧桐发现林荫路边的梧桐树有一半被砍掉了,因为要修建地铁。
梧桐写信告诉了小雨,几天后收到小雨的回信,信封中一根绿丝带滑了出来,梧桐该拿这根绿丝带怎么办呢?
《梧桐》
戴芸 文 / 张钢 图
蒲蒲兰最新原创绘本《梧桐》一条“绿丝带”,连接人与树,城市与自然,过去与未来!树与我们,是城市中彼此守望的生命。岁月,在记忆里流转。城市,在光影中变迁。
梧桐和梧桐的故事
文:戴芸
我长大的地方,曾经是一座“梧桐之城”。当然,她现在仍然是一座“梧桐之城”,只是以前“更梧桐”一些。据说,城里曾有十多万棵梧桐树。具体数字我不能确定,但是我记得,一到盛夏,遮天蔽日,我家门口那条街,雨不大出门都不用打伞。对于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过的人来说,梧桐树是他们每个人生命故事的一部分,是这个夏天像火炉,冬天像冰窖一样的城市里,恒久不变的温暖。
但是,梧桐树无法靠自己在城市现代化的狂潮中安身立命。一边是发展和速度,另一边是温度和故事,而人们每一次的权衡和取舍,都在为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梧桐树,塑造新的模样,写下新的故事。
我们和我们的安身之处就是这样互为故事,相拥取暖。就像这本书里的梧桐树和在树下长大的女孩梧桐,她们活在彼此的故事里,互相滋养,互相书写,你繁盛,所以我繁盛。
因此,《梧桐》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梧桐树的书。这本书的绘者张钢是北京人。他出去写生,画过大雪里萧瑟的城楼,也画过被秋日斜阳映成金色的北海公园的白塔。我们看梧桐树是什么感觉,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有些东西,不问南北西东,只要你心里住着一个地方,就会懂得。那个地方也许没有梧桐树,但是可能有别的树,或者花,或者一条河,一座桥,一间老宅子。世界各地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了。我们可以一觉之间飞跃大洲大洋,醒来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反正都是面目相似的机场、地铁、高楼、快餐店和咖啡馆。在这样的世界里,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地方,是多么珍贵。
人总要在某个地方长大,而所有安放过我们的地方都会和我们的生命产生强烈的连结,只是我们的孩子尚不自知。我们喝的水、吃的饭,每晚散步的小路,周末撒欢的公园,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脚旁边的一花一木,春天的雨,冬天的雪,还有和身边人的吵吵闹闹、哭哭笑笑……所有这些,对孩子们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活在当下,不问往来。
成长,却是一个逐步自觉的过程,是体会到自己与栖身之地的依存,是察觉到美好也许不恒久,是开始懂得一切都值得珍惜、需要爱护。而阅读,是这一路的陪伴,因为故事总是可以以它自己特有的爱和力量,让孩子们在其中寻找和发现自己。小时候,他们喜欢在绘本里看到吃喝拉撒,看到自己方圆几米以内的喜怒哀乐;当他们的注意力和同理心开始慢慢往更大更远的地方转移的时候,他们对于绘本也许会有更多期待,而《梧桐》就算是对这种期待的一个回应吧。
孩子们所在的地方,都已经成为他们每个人故事的一部分;而有一天,当他们可以为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写点新故事的时候,也许他们能够想起,梧桐曾经令梧桐成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希望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世界,能够彼此成就,一起活成更美好的故事。
- END -
上一篇:没事别这样叫自己的娃,时间长了,
下一篇:上海升学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