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优生优育 >备孕百科 >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

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

2020-08-19

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很多家长却为此犯难:打骂怕伤害孩子,讲道理孩子又不懂,该怎么办?

其实,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往往都是因为太急于让孩子改正错误,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并且下次不会再犯。

孩子犯错,最主要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教育才能行之有效。让孩子认识错误主动改正,爸妈只需要讲这7句话!

懂得教育的父母,一定是“听”孩子话的。

1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决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关乎着事情能否顺利解决。

遇到状况(比如,孩子跟同学起冲突,被老师批评了)很多爸妈都习惯于自己下结论:肯定是你先动手了,人家才打你的;一定是你做错了,老师才批评你……

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当家长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已经默认了是孩子有错在先。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发生什么事情了?家长这么问孩子,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说出事情的经过,是不是有错在先,家长一听就可以分辨出来,不会冤枉孩子。

即使真的有错,孩子也会因为有辩解的机会,而甘心认错。

2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在孩子说完事情之后,不要着急去划分谁对谁错,而是应该问问孩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那些能说出口的悲伤,就都不算是悲伤了。

同样的,孩子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情绪发泄出来,心情就会好很多,接下来做什么都会简单很多。

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有些家长一上来就跟孩子说对错,孩子稍加反驳或者不按父母说的做,就会被冠以不听话、不认错的“罪名”,孩子能不委屈吗?

所以说,要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前提是先让孩子“任性抱怨”一下。这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发泄而已;之后再说事,孩子会“听话”很多。

3

你有什么想法吗?

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出谋划策,宣布自己的决定,孩子也许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任何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也一样。这个时候,不管他说出来的是荒诞的、无济于事的、可笑的还是切实可行的,家长都不需要过多评判,让孩子畅所欲言即可。

如果孩子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适当引导,跟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一下,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

家长切忌“自以为是”,把自己认为对的、合理的解决方式强加给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

这样孩子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下一次还是会束手无策。

4

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筛选的过程,让孩子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要费劲帮孩子判断呢?他自己就可以知道嘛!

对照上一个问题一一说出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你会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后果孩子都明白。那些不切实际的、荒唐的想法自然就会被排除,都只是孩子一时之气而已,他其实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做。

如果孩子真的不能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这也是一个跟孩子说明利弊的好时机。可以一起讨论,但不要只是说给孩子听;而且就事论事就可以,说教多了,孩子没有切身体会,也不愿意听。

通过讨论,孩子就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自己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比家长劈头盖脸的命令更容易接受。

5

那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己可以怎么做,家长还要给孩子选择:是做还是不做,或者选哪一种,让孩子在明确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家长往往教子心切,觉得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赶紧让他道歉或者认错,下次才能长记性。其实不然,真的犯了错的孩子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能很快就承认,孩子也要面子,需要缓冲。

家长可以把几种解决方法拎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有选择我们期望的那种而生气,强迫孩子去改变。

家长不能言而无信,等孩子决定了再说不行,这样孩子会对大人失去信任。

尊重孩子的决定,鼓励他勇敢去做,即使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孩子也能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6

你希望我怎么做?

家长除了帮孩子把关之外,还要及时给他提供帮助。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怎么帮助他的时候,爸妈一定要积极支持!

也有的孩子胆子大,行动力强,他们更热衷于自己去解决问题,不希望父母插手。家长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乖乖听话就好,有助于孩子的独立自主。

每一次出现问题,就是一次检验的机会。孩子经过一次,就会积累一分经验,爸爸妈妈不用每次都去帮助孩子,这样反而不能让孩子独立,久而久之只会养成凡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时候,孩子明明自己可以解决,家长却站出来擅自替孩子做出判断和决定,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遇到难题不知所措,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孩子出现偏差的时候,父母还是有责任及时拉一把,把孩子拉回正确的路上,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7

结果怎么样?是不是你想得那样?

事情解决了,但家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打铁趁热,趁孩子对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还有印象,可以问问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怎么解决?

爸爸妈妈这么问,一是可以检验孩子经过事件有没有自己的认识,二也可以让孩子明确此类事件的处理方法,下一次可以自己解决。

多给孩子机会,反复几次,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能够自己独立解决了。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遇到事情找爸妈找老师很正常。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运用一些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了,比如有人拿了自己的玩具,那他就去玩别人的,这就是一种方法——通过交换来解决问题。

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孩子会有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如果方式不对,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可能会害了孩子!

打骂是下下之策,真的懂得教育的父母,一定是那些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一起成长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与“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相关文章
孩子讲这3个口头禅,家长要警惕,会让孩子情商“直线下降”
金秀警方返还赃物获群众点赞
换季等于生病?宝宝秋季高发的4大疾病,家长别大意
这五类家长带娃,很容易被人贩子盯上,尤其是第一种,很常见!
一孕傻三年,你怀孕时都做过哪些傻事?宝妈们的经历太可爱了吧
看过“只有层次低的父母,才靠打骂教育孩子!聪明的父母只用7句话!”还看
2018年春运回家千万要看好自家孩子
探究试管婴儿:试管婴儿宝宝出生后缺陷的概率会比普通宝宝高吗?
带孩子看病,“玻璃心”家长秒变“佛系”?
怀孕后,这几种家务不用孕妈自己动手,那你是真被宠上天了
二胎家庭,父母如果不想让手足交恶,就别轻易犯这3种错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老婆因坐月子痛苦-坐月子中的五大雷区,大家肯定都踩雷过
    孕吐反应重说明胎停流产概率小,六个方法可有效缓解,孕妈收藏
    妯娌之间,会不会见不得对方好?网友:总有一天要平分遗产
    宝宝咳嗽了,用这种药危害最大
    12星座:未来几天桃花不断地3个星座,可能会遇到你的真命天子
    宝宝冲奶粉和“转奶”,都有一个关键步骤,做不好宝宝很容易胀气
    胎儿远比你想象的“脆弱”,孕期的你不要大意,这3种撞击要避免
    你还在乱摸宝宝吗?宝妈记住“两摸两不摸”,宝宝想不聪明都难
    二胎相差15岁以上,父母一定要考虑好3方面再生,否则危害不小
    孩子“玻璃心”太严重,抗压能力不是说有就有,家长要学聪明
    屡次管教仍然偷钱怎么办,不要只打孩子,原因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
    女性生没生过孩子,差别很大,这些特征难逃老人的“火眼金睛”
    这种野菜到处都是,居然还是白发克星!
    羊水栓塞是“产科死神”?孕妈能够做到这3点,风险会大大降低!
    “妈妈,我可以喝可乐吗?”家长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把妻子亲手送给了别人”:生离的痛,永远比不上死别!
    “我带过200个孩子,发现他们才是婚姻的照妖镜!”
    验孕棒出现“两道杠”,后来又消失了是怎么回事?怀没怀孕这样看
    “年度最火”QQ空间扎心短句,句句触动人心,总有一句让你眼红
    宝宝2岁前,这4种食物不要碰,越吃脾胃越差
    孩子小时候若有3个特征,那么恭喜你,将来多半是个大高个
    愿我们都怀着善意,长成美好的模样!
    儿媳和女儿一起坐月子,聪明的婆婆这样做,才会让家庭保持和睦
    到了排卵期,女性身体会有几大变化,你都知道吗?
    九岁男孩眼睛频繁发痒,注意呵护孩子的眼睛!
    孕期肢体水肿,准妈妈的应对方式很直接,孕妈别疏忽
    孩子不爱学习,或许是家长这5个偏见惹的祸!现在看还不晚
    辟谣,孩子感冒,腹泻,便秘都是因为奶粉?其中的原因没这么简单
    一种“新型偏心”在二胎家庭特流行,只要出现就是一毁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