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好父母专栏
浙江9岁女童章子欣被租客带走最终溺水身亡,租客自杀,到7月13日下午小子欣的遗体在海上被找到,这件事进入下一个阶段,警方会调查这个事件的完整经过,给出合理的解释,这里不再就本案的细节加以推测,网络上有许多“福尔摩斯推理大师”给出许多解释,仅仅是一种推测,我们应该相信警方的权威发布,而不传播太多毫无根据的猜yao测yan。
但是在警方权威信息发布之前,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应该反思一下这个事件,对孩子的危机教育角度应该吸取哪些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如何提升孩子的危机处理能力,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等展开讨论。
小子欣是2010年出生的,通常意义上的虚岁应该是10岁,实际9周岁,事情发生之后人们也有一个疑惑,这么一个10岁孩子,用法律上的术语也是限制行为民事能力的人(过去低限年龄是10岁,现在改为8岁),换句话说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例如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号码,具备判断一些事情的能力。
然而,小子欣整个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觉察危险的存在么?
从她爸爸对外展示的信息来看,似乎7月4日-7月7日晚上信息中断之前,全程都是快乐的玩耍,拍照片,拍视频,传语音,包括蹲在旅馆洗手池下上网游戏,开心地说“这里信号强!”租客是如何做到让一个10岁女童完全的信任,可以同吃同住一间房(这在一个10岁女童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有专业人士分析过,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家庭,小子欣从小比较孤独,父母经常在一起就吵架,甚至有家暴的行为,后来妈妈离开之后,父亲也去天津打工,终年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常常被关在楼上独自一人看电视,或者下楼陪着爷爷奶奶摆摊,生活圈子比较小,因此当租客两人给予她关怀,买东西给她吃啊,玩啊,孩子就觉得租客两人比较亲近,在情感上已经认同了这对租客男女。
这或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孩子在心理上接纳租客,这也是最初她愿意跟他们走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愿意,爷爷奶奶即使受到一些报酬的诱惑(据其口述是租客承诺,并没有实际拿到钱),也是无法让孩子跟陌生租客走的。
父母关心的是未来其他类似年龄段的孩子遇到相似的场景时该如何应对呢?也有可能有各种原因会和陌生人相处。也许需要教会孩子一些与陌生人相处的基本常识,让他们对照一下:
常识一:居心不良的陌生人并不一定都长得凶神恶煞的脸,并非让你一眼就感到厌恶和害怕。
有可能陌生人长得还很和善,还能逗你开心,让你觉得就像邻家大叔一样。如果单独跟随外出时间超过一定的心理底线,例如半天或者一天。虽然表面上没有伤害行为,但此时也需要孩子学会“多听多看多联系”。
例如,听听陌生人的交流自己到了什么地方,看看周围的环境,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或者自然标记一个奇特大树等等,多联系指用手机(现在孩子外出也都有电话手表等定位装置)和家人联系,及时通知家人来接自己。
常识二: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尽可能吃好喝好睡好,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有过一个真实的案例,犯罪分子把八九岁孩子带走之后,孩子一会儿说自己饿了,一会儿又说自己渴了,没有大喊大叫,一点儿都不害怕的样子。因为孩子的爸爸曾经告诉他:“咱们平时不惹事,但是有了事咱们不怕事,要该吃吃该喝喝,正确应对危险。”就是因为爸爸的这句话,那个孩子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仍能镇定自如,正常的饮食让他保住了体力。最后,家人报警,警察来了,孩子得救了,被救出来的时候精神状态非常好。因为他始终镇定,犯罪分子也没有下杀手,试想如果大喊大叫就会激怒犯罪分子,提前采取扼杀措施。
常识三:有时候就是要“装疯卖萌,不露锋芒”,巧妙应对陌生人的问话。
如果陌生人问到家里的情况,例如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都有那些豪车等等,孩子一定要装穷,不要把家里的具体情况跟陌生人讲太多,反而说:“我最近烦死了,爸爸妈妈老吵架,欠债太多,都来要钱的,他们都快被讨债鬼堵住了。”另外,孩子要尽量争取对方的“同情”,孩子可以跟对方聊天,比如问一些诸如“叔叔,你有孩子吗?你的孩子多大了”之类的问题。
当然,这个要求对孩子来说有点高,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定,因为陌生人并不是都长着凶恶的脸,他们也有日常交流,10岁孩子应该有能力听懂他们的交谈,并择机对话。
常识四:让孩子学会留下小标记,找到机会就要果断逃跑。
一旦意识到陌生人开始图谋不轨,例如没有按时送自己回家,或者开始态度改变,显示出某种恶意。孩子依然要不动声色,保持镇定,例如跟随他们走到十字路口,孩子可以将身上重要的物品扔出来,给后面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警察叔叔提供重要的线索,这一次的小子欣的市民卡就是一个很好的物证。
在欧洲的故事里面,人们爬山的时候会被提醒:“你应该事先准备一块醒目的红布,或者一把雨伞,如果你掉到坑里了或者悬崖下,那一瞬间,赶快把你的雨伞或红布打开,要么扔出去,要么制造一个醒目标记,便于后续的人寻找。
这就是面对危险的时候,学会留下个人标记的重要性。
常识五:最后,父母要教孩子学会“金蝉脱壳”。
很多悲剧的产生最终还是孩子不会及时逃跑,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一旦瞅准了机会,就要果断逃生。
曾经有一个例子,当时抢劫犯把一个抢来的孩子扔在后座上,快速开车离开。结果由于碰上了红灯,不得不停车。说时迟那时快,孩子就“噌”地打开车门跳了下来,拔腿就跑到警察叔叔跟前得到保护。在章子欣事件里面,如果孩子在网约车里听到租客和爸爸对话,爸爸已经明确说到再不回来要报警,此时小子欣就应该明白事情变的糟糕了,就应该当机立断,趁着网约车司机在,就要找理由下车,例如“哎呦,肚子疼,要上厕所,叔叔快给我停一下车”、“我要回家,司机叔叔,请送我去车站,我告诉你我家的地址”等等,此时网约车司机就会敏锐觉察到问题,或许会暗中一键报警,有可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这些常识需要父母在平时的陪伴中演练给孩子看,带着孩子演习,所有的技能不是读书读会的,是需要训练的,例如今天晚上你在这里读到这些常识,不是读给孩子听一遍就算了,这样孩子是学不会的,而是要模仿一些场景,模拟一些具体的环境,当然不能是过于让孩子感到恐惧的,而是一种游戏式的交流。几次巩固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当他下一次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也许会因为父母曾经陪他演练过一些技能而得以化解危机。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就是因为爸爸和他演练过海啸发生的原理,告诉他当海水短时间急剧退去,意味着一场大海啸就要来临,并且用家里的脸盆盛了水演示给他看,非常形象的演示。那天,当他发现潮水急剧后退,沙滩上留下许多鱼,其他人都忙着捡拾,他却呼唤家人后撤,结果就保全了家人和周围离得近的朋友的生命,当然这是自然常识的演练,在社会常识上道理是相同的。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一起试试吧!
上一篇:致同学致友人,虽然现在联系很少,
下一篇:书海那么大,暑假去看看—暑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