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人们就想到早教,想到早教就想把孩子送去早教班。
有个朋友特别想把孩子培养成像最强大脑选手一样优秀的人,所以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了早教班。但是早教班一周上两次课,她上班又没那么多时间,就让老人陪着孩子去。长期下去,她也不知道孩子在早教班到底学了啥,学的怎么样,反正跟没去早教班的孩子差不多。她有些纳闷,上早教也没有赢在起跑线上,还花了那么多钱,感觉很不值。
很多朋友都没有搞清楚早教的真正作用,往往会把早教等同于早教班。
Dr.魏解释说,早教是“早期儿童教育”的简称,也可以称之为学前教育。是在孩子上学之前涉及到的婴幼儿养育和教育。
3岁以内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如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就会被“激活”。
科学研究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在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幸福感都高于没有参加过早教的孩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 评估认为,孩子早教的经济投入在未来的回报比例是最高的。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早教就是教孩子认字、背唐诗等知识,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实际上早教应该侧重于培养亲子感情,促进孩子在语言、动作、独立性、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狭隘的知识传授。
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家长都送孩子去了早教班,内心非常焦虑,认为没有让孩子去早教班就会输在起跑线,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现在的早教班参差不齐,大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老师的水平还不如家长。《教育观察》发表过一篇文章,是对宁波早教机构的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灵活性不够:早教机构大多为连锁机构,课程统一,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城市的、所有家庭的孩子,老师多是照本宣科,并不能根据城市、家庭、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显得生硬,有的孩子跟不上进度
专业性不够:调查显示,一家早教连锁机构有3个分校,只有一位教师是幼儿教育相关专业毕业,大多数教师为英语专业毕业。大部分老师自己没有做过父母,也没受过多少学前教育,就是拿了一个早教证,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当老师了。在对待孩子的耐心程度、技巧上都不如父母,课堂上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控制,课堂所以没有保早教班也不要遗憾。
课堂效果不佳:在早教高峰时间段,孩子多,再加上家长一起上阵,教室里显得很拥挤。一旦出现一两个孩子哭闹,课堂秩序无法控制,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引起家长的不满,影响亲子互动。
所以,把孩子送去早教班,表面上看是花了很多钱,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有早教机构的人士说,早教其实是对父母的教育,要求父母一起参与其中,在课堂上给父母做好示范,让父母回家教孩子。可是父母认为报了早教班,就是指望老师帮助孩子成长,在家疏于对孩子进行早教。
《从出生到3岁》传递的理念是:父母在最初三年的主要育儿目标,不是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而是培养社会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但是很多早教班、很多父母与此背道而驰,认为早一些教孩子知识,才会高人一等。
现在很多早教班宣传具有蒙氏特色、全脑开发、艺术特长等特色,还有的甚至宣传由哈佛权威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亲临指导,3 岁幼儿能书写千个汉字、能口算万以内加减法等,很多内容完全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会让孩子感到快乐,不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
很多家长也给孩子准备了很多闪卡、学习书籍,在家教孩子认字、写字、背唐诗,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孩子被强迫学习、强迫记忆,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超出能力的知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会给孩子早教,怕错过关键发展期,就早早地给孩子买了早教机,无限制地给孩子看电子产品。
电子的声音虽然很美,但是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表达感情、不能抱着孩子、不能和孩子互动给。相对来说,孩子更喜欢父母的声音。
有位德国人在书中说,一个5岁的女孩看一个电视节目,是一个很专业的阿姨在讲故事,讲得很生动,然后小女孩一会儿就去找妈妈了。妈妈不太理解,就问她为什么不听了,女孩回答说“电视上的阿姨不能抱着我。”
江苏扬州的2岁半女童近视900度,原来是家人从1岁左右开始给她看手机,每次都看很长时间,带来了不可逆的近视度。医生提醒3岁以下的儿童不要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Dr.魏认为:代表孩子智力发育水平的能力有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创造力等。要从这几个方面给孩子做早教,更大程度塑造孩子大脑,孩子就会赢在起跑线上。
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玩具,如小车、积木、毛绒玩具等,让孩子通过认识不同的玩具认识这个世界。
给孩子看一些绘本,让孩子通过书籍了解各种事物,动物、植物、车辆、蔬菜、家居用品无所不包。
利用家里的工具、器具,让孩子运用五官去感受他们,实现对事物的多维探索。
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也注意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花草树木、车辆、建筑等一切有形的东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观察孩子,一步步提供更加复杂的玩具,让孩子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和宝宝说话、多给宝宝读书、给宝宝唱儿歌、和宝宝说童谣,多和宝宝交流互动,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一般在1岁左右会说出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语言,但是他的听力在胎儿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就不跟孩子说话,他都能听懂。对孩子进行大量的听力输入以后,孩子在该说话的时候,就会把以前输入的语言表达出来。
运动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孩子的大运会从趴着、翻身、会坐、会爬、会站、会走逐步发展起来,在这期间,大人要给予协助和鼓励,帮助宝宝发展大运动。
同时要注意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也就是手的灵活性,一步步的从吸吮拇指、用手抓握东西、用手捏起小东西、自己会拿勺子、会用筷子、会撕纸、会扔东西、会穿针引线等发展起来,家长要给予积极的指导。
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年能力很差,吃喝拉撒都需要大人的照顾,一岁以后就要开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这些生活自理问题。
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不仅要和爸爸妈妈等家人接触,以后还会和小朋友、老师、陌生人打交道,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我们要正确回应孩子的要求,带孩子和小朋友多接触,逐渐让孩子和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连接。
创造力是孩子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能力。给孩子准备画纸、画笔、乐器、智力玩具,让孩子发挥各种创造力,自己自由的画画、创造出脑海中想要的东西,我们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大脑在使用中逐渐发展起来,不使用就会退化。
综上,父母就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早教课一周一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实际上学到的东西很少。做早教的主力还应该是父母,父母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贴心陪伴,孩子必将应在起跑线。
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上一篇:陈少霞42岁三胎产女,高龄产妇先
下一篇:孕妇怀孕8个月,只因忽略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