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设立一个底线,别让“了解孩子”,成为一个枷锁-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优生优育 >备孕百科 >育儿心理学:设立一个底线,别让“了解孩子”,成为一个枷锁

育儿心理学:设立一个底线,别让“了解孩子”,成为一个枷锁

2020-04-20

在孩子2岁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无微不至,也应当无微不至。此时的孩子是不懂事的,也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

当孩子逐渐长大,仍处于一切都为孩子操心的父母,就会停滞不前,曾经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助力,就会变成孩子生命中最艰难的成长阻力。

这种让青春期孩子窒息的,密不透风的爱的背后,从何而起,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失衡?

起源:进入“俄狄浦斯情结”的母亲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年幼的时候,被深信预言的生父所抛弃,在功成名就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俄狄浦斯王得知原来自己过去杀害的一个老人,是自己的父亲,而跟自己同床共枕并生下两名孩子的女人,是自己的母亲。

羞愤之下,既是俄狄浦斯王后、又是俄狄浦斯王母亲的生母自杀了。俄狄浦斯王刺瞎自己的双眼,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以此惩罚自己杀父娶母的过错。

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节”来形容恋母/恋子情节,并在心理学界被广泛应用。弗洛伊德认为当孩子到达3~5岁的时候,就会进入“俄狄浦斯期”。

而“俄狄浦斯期”,往往是很多家长停滞成长的时期,孩子的身心在不断成长,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此之前,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延续。

在“俄狄浦斯期”之前,我们需要怎么样照顾一个婴儿?满足他的一切要求:饿了给吃的,渴了给喝了,哭了给抱抱...

这一切显得那么简单,仿佛孩子仍然和我们是一体的,也只有一个意志:孩子认为这个意志是自己,妈妈也从潜意识中认为孩子必然会听自己的话,随自己的操纵而喜怒哀乐。

带着这种育儿的方式进入到了“俄狄浦斯期”,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尊重孩子自由探索世界的发展,那么孩子会认同父母,心中就会有一个“积极的妈妈”的形象;

反之,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仍然用婴儿时期的方式操控孩子,只单纯了给予孩子“爱”,那么孩子就会不认同父母,在双方心中也会产生“叛逆”的形象,“恐怖的二岁”就这样形成了。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此阶段父母的停滞不前,从此就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生根发芽。到青春期(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时,“我的孩子以前很乖,青春期就变得叛逆无比,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这样的话就成了父母的口头禅。

实际上,父母的“以前很乖”仍停留在孩子的婴幼儿期,而此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与第一个叛逆期(2~3岁)不同的是,此时孩子已经不再是那个无法反抗、任人摆布、世界里只有父母的啼哭小儿。

换言之,当孩子已经走出“俄狄浦斯期”的时候,父母仍然停留在孩子2岁以前的心理状态。

父母仍停留在“俄狄浦斯期”的表现

当父母仍停留在“俄狄浦斯期”的时候,在心里面,父母认为孩子仍处于新生儿的状态,从而导致以下表现:

包办型溺爱

包办型溺爱,即所有事情都帮孩子提前操办好,这类型孩子完全不需要面临“选择”,父母早已帮他们选择好并安排好一切后续的事宜。

放纵型溺爱则不在此列,包办型溺爱是父母在操纵孩子,而放纵型溺爱则相反,是孩子在操纵父母。

总挑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上网时(即便是健康的、控制时间的上网),担忧孩子的“学习问题”:就例如有一些家长,面对学校布置的网上作业时,立马就想到孩子因此接触网络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一些家长直接“掐断”孩子与网络的任何接触。

当孩子的学习问题解决,父母又开始担忧孩子的“交友问题”,再到孩子成年后,又担心孩子的“伴侣问题”。总希望了解孩子的一切。

总之,不管儿女怎么样,父母总能找到孩子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儿女就是问题儿童。

从意识上看,父母是担心儿女成长不健康了,但实际上,他们是接受不了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接受不了孩子独立就要和自己分离的事实。

潜意识中置换自己的焦虑

那些永远能发现儿女是“问题儿童”的家长,其实是置换了自己内心的焦虑。

难道父母想了解儿女的想法,不应该吗?做妈妈的就是用这种逻辑来控制住儿女,“发现儿女的问题”是非常有利的控制发展,因为不论儿女怎么发展,也是不完美的,也必然会有“成长的问题”。

既然儿女是“有问题的”那么作为母亲,为此焦虑并投入巨大的经历教育儿女,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逻辑。所以,我们还是要黏在一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怎么想的:“既然我做什么事情都被你挑刺,我做什么都不行,那我就什么都不做好了。”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将3岁前的新生儿分成了三个时期:

正常自闭期:0~1个月,此时期孩子只沉浸在睡觉、吃、拉的简单世界里,仿佛仍然在母胎内;

正常共生期:2~6个月,此时孩子仍然视母亲与自己为一体,认为当只有一个意志(孩子的意志。)

分离期:6个月~36个月,婴儿逐渐认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

在6个月以前,孩子有着“全能自恋”的特点(即我就是全世界,我是唯一掌权者),他也在用行动证明着这一点:饿了、尿湿了、不舒服了,只要一出声母亲马上就会满足他的需求。

随着孩子成长,到16~24个月的时候,他会进入分离期中的“和解期”:孩子仍然有全能自恋的倾向,也正在尝试走出这一错误认识,但现实和他的理想是冲突的。

能走会动的他,发现自己并非所想象中的全能,他发现母亲是多么的强大,但又同时发现,离开了母亲他们无法独立。这是最基本的矛盾。这也就是“恐怖的2岁”的来源。

一方面孩子想要离开妈妈独立,另一方面能力不允许,现实不断地给予孩子挫折感。

纵我所接触的青春期案例中,父母往往会这样回应我:“我再不逼他一把,他就考不上好学校了!成绩可怎么办?马上考试了!等考完试我再好好改行不行?”

其实很多家长意识到这样的情况,明白自己这样做只会令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但他们认为无法放下自己密不透风的“爱”的风格。

家长如何让自己走出“俄狄浦斯期”?

实不相瞒,让家长走出“俄狄浦斯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普遍认为一个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是12~18岁,也就是说,父母已经延续了这种育儿习惯、育儿思维至少12年的时间,要改变这种思维和习惯是何其困难?

所以并没有“立马见效”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倘若家长真的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或许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以起到帮助:

立下真心实意的改变自己的决心,“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实际上,在心理学中,如果对方并不想改变,旁人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

理解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彻底了解孩子的一切想法。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更需要心灵上的空间。

设立界限准则,设立底线:只要孩子好学习不做坏事。(即便孩子的成绩差得离谱);

反省自己,是不是特别害怕孩子离开你?

丰富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如果只有儿女的存在,那毫无疑问你只能倾尽全力的粘着儿女;

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把情感重心放到与爱人的关系上来,让伴侣填补心中的情感空洞。

淅爸有话说:接受分离,接受孩子的成长,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成长。不要默认我们就比孩子强,不要无视孩子在不断成长的事实。像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像我们。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与“育儿心理学:设立一个底线,别让“了解孩子”,成为一个枷锁”相关文章
孩子讲这3个口头禅,家长要警惕,会让孩子情商“直线下降”
金秀警方返还赃物获群众点赞
换季等于生病?宝宝秋季高发的4大疾病,家长别大意
这五类家长带娃,很容易被人贩子盯上,尤其是第一种,很常见!
一孕傻三年,你怀孕时都做过哪些傻事?宝妈们的经历太可爱了吧
看过“育儿心理学:设立一个底线,别让“了解孩子”,成为一个枷锁”还看
睡前故事《我的牙掉了》
小孩不专心?专家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提升专注力的3小技巧!家长赶快学起来
孩子霸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二胎和独生家庭父母晚景怎样?老人现身说法,不必等30年才知
孕妈注意,怀孕后,患这个病的胎宝宝,男宝要多于女宝!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越来越多的娃出现鸡胸?孩子营养不良,父母的责任是最大的
    导致试管婴儿移植后出现便秘现象的发生的原因
    孩子做事情有点拖沓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宝宝学画画,美国专家:家长传授的经验,影响孩子的人生
    每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个缺席的爸爸
    担心孩子不给自己养老?年轻时在这方面多留个心眼,将来无惧威胁
    让宝宝认识色彩的过程是渐变性的
    穷养不能毁掉一个孩子,而是家长的这些行为,让人感到惋惜!
    老人们经常说,小孩子的衣服不能晚上放在外面,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孩子一个耳屎为何要全麻才可以掏出?都是因为宝妈没注意这些细节
    宝宝学走路困惑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小猪佩奇——校车旅行》
    两性相处,征服男人心的好办法:做个“不主动”的女人
    孩子的性教育从3岁就要开始了,家长做好3点,避免孩子被伤害
    如何在不折腾孩子的情况下,提高TA的专注力?
    孩子喜欢“左耳进右耳出”,讲道理没用对方法,别怪孩子听不进去
    火车上,让人“揪心”的一幕,4岁的小姑娘背着宝宝在车厢里穿梭
    20年后,有两女儿的家庭,会收获四大喜事,比有两儿子幸福多了
    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此重要
    跟领导微信聊天回复“嗯”被批评,孩子会说话的能力要从小培养
    儿子以蚊子多为借口不写作业,妈妈布下天罗地网,爸爸看后不淡定
    为您解析孕后小便次数增多的原因
    奚梦瑶怀孕坐实?除了肚子,身体这些部位也会暴露你的孕妈身份
    人生如戏,在婆家就像大型宫斗剧,女主心眼不够还真活不到最后!
    爱对孩子说如下三句话,往往是没本事的父母,耽误他们一生
    这样敷脸美不了白,只会让脸变成“细菌培养皿”
    要论长肉谁家强,不出意外孩他娘
    孩子不愿分床睡,妈妈要注意,可能不只是胆小
    要想让女儿嫁得好,就要提前教会她三件事,否则以后会过得很遭罪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9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