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11%产后妈妈失控,担心照顾不好宝宝!-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坐月子 >研究:11%产后妈妈失控,担心照顾不好宝宝!

研究:11%产后妈妈失控,担心照顾不好宝宝!

2015-09-22

  调查显示,这种着魔失狂的想法在新父母中相当常见。目前,有一项新研究指出,产后患上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在最新一期《生殖健康》杂志中,研究人员对200位产后2周~6个月内的美国女性进行了调查。

  

  产后2周时的筛查显示,11%的女性有强迫症。在产后6个月,这些妈妈中有一半已经康复,但又有5.4%的新增病例。整体来看,似乎有1/6女性得过严重的产后强迫症。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评估这些数字,强迫症实际上只影响总人口的2%~3%。在土耳其和巴西的研究已经发现,生宝宝后得强迫症的概率会增加。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是大脑回路中有关危险监测和避免伤害的部分功能失调的结果。如果是这样,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产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对艰难的育儿生活的一种过度反应。

  不错,爸爸妈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小婴儿有多么脆弱,但是担心太多也会让你的内在神经瘫痪。

  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DanaGossett是这项研究的发起人,她本人在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曾经历过这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

  对新父母来说,可能有某种强迫症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比方说清洁和卫生方面的强迫症,Gossett指出,但如果强迫症影响了婴儿和父母的正常生活,那就是不合适的,是病态的。

  此外,关键是有些父母的产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相对缓和,有些父母的症状则比较严重,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遗憾的是,新父母有时候会对自己的症状避而不谈,因为他们担心别人会认为自己疯了。

  其实大可不必。这些父母应该意识到,和产后抑郁症一样,产后强迫症也是相对常见、并且能够治愈的一种症状。

  而且,和产后抑郁症一样,得产后强迫症的不只是妈妈。以前的研究在新爸爸身上也发现过强迫症的症状。

  看起来,第一次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患强迫症的危险因素。

  你在产后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症状呢?如果有相似症状,家人应多关心准妈妈,准妈妈也要“敞开”自己的心声,及时和家人进行沟通,相信与家人的交谈会让你的生活重新布满阳光的!别担心,你能照顾好自己的宝宝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研究:11%产后妈妈失控,担心照顾不好宝宝!”相关文章
坐月子要不要洗头?怎么洗头?
冬季坐月子怎么吃水果更健康
2017冬季坐月子美味食谱
中西方坐月子的老规矩 你是哪一方
坐月子可以喝五红汤 五红汤的做法
看过“研究:11%产后妈妈失控,担心照顾不好宝宝!”还看
产妇冬季坐月子暖胃暖身饮食原则
产后瘦身,看看明星辣妈们有啥妙招?
哺乳姿势正确,为何乳头还皲裂?
坐月子能上网吗
坐月子吹空调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婴儿吐奶解决方法
    跪、爬、蹲、站,是锻炼宝宝的何种机能?
    宝宝会自个儿笑正常吗?
    宝宝歪头斜视Q&A
    宝宝长不高,全因你犯了这些错
    9~10个月宝宝的成长手册
    夏季宝宝喝多少水好?
    7个提高宝宝智力开发的方法
    宝宝发音不好,父母应该积极查找原因
    如何缓解宝宝吐奶?
    6~7个月婴幼儿能力训练
    宝宝20种高智商表现,你知道多少?
    宝宝的感知发育正常吗?
    宝宝感冒护理教程
    宝宝有斗鸡眼怎么办
    新生儿为什么长的很丑?
    你所不知道的婴幼儿性启蒙教育
    宝宝长牙的时间和顺序
    玩具选得对,婴儿运动技能发育好
    5个月宝宝的成长发育标准
    妈妈的日记:小墨宝成长记
    什么是六龄齿?
    无肛男婴生命垂危 家徒四壁向社会求助
    怎样陪玩能开启宝宝的智力?
    宝宝缺铁容易得什么病?
    宝宝长牙期的三大饮食误区
    新生儿屁股发青正常吗
    夏季宝宝发烧怎么降温?
    7~9个月,是学习爬行的关键期
    婴儿床边挂玩具,小心宝宝成“斗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