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尽快让子宫恢复?如何促进产后子宫恢复-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保健 >产后如何尽快让子宫恢复?如何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产后如何尽快让子宫恢复?如何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2018-09-10

子宫是孕育宝宝的重地,女性生产后,在月子期间注意身体调养,有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那么,产后多久子宫能恢复好?如何判断产后子宫恢复情况呢?如何促进子宫恢复?产后子宫恢复不好怎么办?这些都是新妈妈应该在了解的知识。

产后子宫恢复的过程

产后子宫的复原主要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和子宫内膜三部分。子宫恢复主要是动作的持续收缩,从分娩时将胎儿及胎盘挤出,接着将恶¶排出,此后子宫不断收缩形成血块达到止血效果。最后,子宫再次挤压,将血块排出使子宫体积缩小。


1.子宫体的恢复

胎盘娩出后,子宫会即刻收缩,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宫体,其最高处与肚脐水平同高。之后,子宫体高度每天会降1-2厘米,约在分娩后10-14天,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

2.子宫颈的恢复

生产刚结束后时,因为子宫颈充血水肿,而变得极其柔软,子宫颈壁很薄,7天后才能恢复原状。7-10日后子宫颈内口关闭,直到分娩后大约4周,子宫颈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3.子宫内膜的恢复

胎盘、胎膜与子宫壁相分离,经由母体排出后,会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长出新的子宫内膜。分娩后约10天,除了胎盘附着面,其余部分的子宫腔会完全被新生的内膜覆盖。刚生产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有手掌那么大,产后约2周,直径缩小到3-4厘米,直到产后6-8周愈合。

产后多久子宫能恢复好

1.子宫恢复的时间

子宫是女性在怀孕及分娩时身体内部变化较明显的器官,它由原来的50克增大到妊娠时期的1000克左右。一般情况下,产后子宫需要大约6-8周才能恢复到孕前状态。

2.恶¶与子宫的关系

宝宝降生后,随之而来的是胎盘的娩出,此时产妇阴道会排出一些棕红色液体,包含有坏死的蜕膜组织、血液、粘液以及细菌等,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恶¶。恶¶是否干净是判断女性子宫是否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产后42天:恶¶干净,子宫正常

大多女性的恶¶会在产后28天左右排出干净,当然一些女性可能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42天。因为产褥期是从产后2小时到产后6周,在此期间产妇身体机能都会逐渐得到恢复,子宫也不例外,会恢复到正常女性的身体状态。因此产后42天即6周是子宫恢复的时期,不管是顺产,剖腹产,钳产或臀位助产,在此时间段内恶¶都应该排干净。

4.产后42天:恶¶未干净,子宫异常

若产后42天后,产妇仍有恶¶排出,则说明子宫恢复异常。倘若同时有量、颜色、气味等的异常及变化,则应注意是否为子宫疾病。比如胎盘残留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细菌经由阴道上行性感染或分娩时有隐性感染却未及时治疗,以及剖腹产伤口恢复欠佳等原因,产妇要及时到医院复查并接受治疗。

如何促进子宫恢复

子宫想恢复到产前的大小,就需要更加有力的收缩,因此在产后的一周内,女性会感受到宫缩带来的疼痛感,这种宫缩在哺乳时会尤其明显,但也不至于疼痛难忍。医学专家建议,产后女性要多和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坚持母乳喂养,这是促进子宫恢复的最佳刺激。

1.产后及时排尿

生产过后,产妇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并及时排尿,可以避免膀胱过度膨胀或者经常有膨胀的感觉。

2.产褥期避免长时间卧位

产后的6-8小时,产妇不妨可以直起身子,过了一天左右就可下床走动,这样有助于生理功能以及体力的复原,可有效帮助恶¶排出,促进子宫恢复。在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左卧姿势或者右卧姿势,尽量避免仰卧,谨防子宫后倾,如果子宫已经出现后倾的情况,可以做膝胸卧位来矫正。


3.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孩子免疫力,促进宝宝的健康发育,而且婴儿吸吮乳头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进而促进子宫的恢复。

4.注意阴部卫生

生产过后,产妇要特别注意私密处的卫生,要定期清洗,以防生殖道炎症的发生,从而不利于子宫的复原。

如何判断产后子宫恢复情况

产后子宫恢复是否良好,可由以下两项表面指标做出判断:

· 触摸子宫

刚生产后,女性需检查子宫底,可从肚脐处摸得到,如果恢复良好,则在两星期左右就无法摸到子宫,除非是有子宫肌瘤。

· 观察恶¶颜色

产后,女性要仔细观察恶¶的颜色,看看是否是按照鲜红,暗红,深黑,淡红色,无色这样的变化顺序,倘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产后子宫恢复不好怎么办

产后子宫的恢复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剖腹产的子宫是疤痕子宫,那么它要比正常子宫的恢复时间更长,倘若没有出现伤口发炎或者其它不良的症状,产妇及家人无须担心,并且剖腹产后完全恢复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但是如果子宫恢复受挫,未能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复原,则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进行必要的补救措施,来保护子宫健康以防给产妇带来子宫疾病或者妇科疾病的危险。


子宫恢复体操怎么做

很多女性产后腹部肌肉比较松弛,乳房比较丰满,腰部也很粗,显得肥胖,因此需要做一些适度的运动或者身体锻炼,来慢慢恢复到原来的体型。

· 产后第1周

1.盆底肌运动

这是一项练习慢慢蹲下并站起的运动。产妇可以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每天进行合理锻炼。盆底肌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即使分娩时有缝合的伤口,这项运动也可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2.脚踩踏板运动

脚踩踏板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腿部肿胀,脚踝处用力使两腿向上弯曲,再向下弯曲,可以反复操作练习,以达到良好的影响。

3.增强腹部肌肉的运动

吸气时,缩进腹部的肌肉,保持数秒钟后再呼出。如果身体允许,还可以在产后五天后做压紧腹部的练习活动:平躺在床上,用枕头支撑肩膀及头部,两腿弯起并稍微分开,两个胳膊交叉放在腹部,接着抬起头和肩膀,呼气并用手掌轻按腹部两侧,将两侧紧压在一起,保持数秒,之后吸气并放松,可反复做3次左右。

· 产后第2周

1.向后弯曲

先坐直身体,两腿弯起并略微分开,两手臂合£在胸前,接下来呼气,同时将骨盆稍向前倾,将身体缓慢地向后弯,一直到有腹部肌肉被拉紧的感觉。在身体舒适的状态下,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同时应采用正常呼吸节奏,接着再放松身体,吸气坐直,准备再次练习。

2.向前弯曲

仰卧在床上,两腿弯起,脚稍微分开,两手放在大腿上。接下来呼气抬头,肩膀,身体向前倾,两手尽量碰到双膝,如果不能碰到膝盖,也不要勉强,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最后吸气,放松身体。

3.侧向转体

仰卧在平面上,双臂平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分别靠在大腿外侧。头稍微抬起,身体向左偏转,左手滑到小腿部位。然后继续仰卧,身体右侧重复左侧动作。左右侧交替各2-3次。

帮助子宫恢复的食物

产后子宫恢复是女性比较关心的问题,合理适当的饮食对于子宫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于产妇身体和子宫的恢复,而要以熟食为主,增强身体抵抗力。

2.低脂肪,营养高的汤类

产妇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浓汤,否则不仅会严重影响食欲,而且会不利于体型的恢复,甚至会导致婴儿腹泻等。因此脂肪低,营养高的汤类,如蔬菜汤、鱼汤、面汤等,可以达到母体及婴儿对各种营养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产妇食用辛辣燥热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疮等疾病,也会影响乳汁的质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软饭,蛋类等,更有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

4.补气血的食物

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可以有利于子宫的恢复;例如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锌、维生素等的栗子鸡。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与“产后如何尽快让子宫恢复?如何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相关文章
产后恢复注意事项 产后恢复的误区
产后子宫恢复注意事项 产后如何对子宫进行保养
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 产后如何恢复
坐月子做不到这几点 30天也白费
为啥别人生完孩子更漂亮 你却明显变老了
看过“产后如何尽快让子宫恢复?如何促进产后子宫恢复”还看
产后检查
剖腹产后吃什么好?剖腹产后饮食原则!!
产后盆底修复
产后如何用眼
哺乳期能用护肤品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生儿易患结膜炎的原因
    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原因
    宝宝可能会常有过敏反应
    追查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原因
    哪些宝宝容易患佝偻病?
    有害物质的致畸作用敏感性最强
    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
    预防新生儿脱水的5个方法
    婴儿受影响的程度于致病的原因
    防止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是啥?
    当心“先心病”的各种诱因
    宝宝患上缺氧缺血性脑病怎么办?
    婴儿斜颈的临床表现
    脑瘫早产儿的最佳治疗措施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怎样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宝贝
    剖宫产令"湿肺"宝宝增多
    如何预防早产儿脑瘫?
    新生儿鹅口疮怎么防治?
    宝宝患结膜炎的居家防治与护理
    新生儿疾病都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斜颈”是怎么回事
    导致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应治疗孕妇的感染性疾病
    隐睾有哪些临床表现症状?
    宝宝“胀气”该怎么办?
    易让宝宝窒息的食物有哪些
    产后不同体质适合的食物
    宝宝胀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