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翻足?宝宝内翻足有哪些症状-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什么是内翻足?宝宝内翻足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内翻足?宝宝内翻足有哪些症状

2018-09-10

内翻足即小儿足部畸形,一旦患病将影响宝宝正常行走,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家长不容小觑。那么,什么是内翻足?内翻足有哪些症状?内翻足的病因是什么?内翻足的诊断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内翻足的推拿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什么是内翻足

1.定义

它是一种脚部畸形问题。主要表现为:脚掌有向内收缩或者向内翻卷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出现跟骨内翻等问题。


2.发病率

新生儿有内翻足的可能性并不高,患病几率约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四点五;男宝宝的发病率是女宝宝的两倍;单侧内翻足发病率要高于双侧内翻足。

3.分类

内翻足有两类,分别是先天性和后天性。如果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那么诊断起来会比较容易,一般宝宝在出生后就可以发现其是否患有内翻足。另外一类是后天性的,此类诊断起来比较复杂,因为后天性可由脑瘫、脊柱裂、外伤等多种疾病引发,很难确定。

内翻足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为:前脚掌宽厚并且内收、脚趾蜷缩、跟骨窄小并且内卷,足部下垂并有空凹等。肌肉萎缩导致足部活动功能不健全,站立时主要依靠足背中外部用力,此部位负担会很重。

内翻足的病因

· 中医解释: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孩子先天体质虚弱所致。

· 西医解释:胎儿发育有问题,胎位异常,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不良等都会导致该问题。

内翻足的诊断治疗

新生儿腿部肌肉比较柔软,腿部各个结构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可以在此期间,采取正确的按摩方法与及时有效的措施,让绝大多数的患儿重新恢复正常,其中松软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治愈率最高。即便是治疗起来困难的僵硬型内翻足,长期坚持不懈的按摩也会帮助患足逐渐恢复健康。

新生儿时期是治疗内翻足的最好阶段,宝宝越小,腿部肌肉生长速度越快。而早期的治疗就是利用新生儿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对患儿的脚进行矫正。此外因为新生儿的脚比较松软,所以尽快治疗不仅更容易达到矫正效果,同时还能促进肌力的恢复。

内翻足的推拿治疗方法

· 显着疗效

1.推拿助大脑发育

推拿一方面促进运行气血、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性地治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为患儿大脑以及智力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

2.不同的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有快有慢,缓慢而轻柔的手法能让人感到平静,急促而有力的手法能让人更加精神。

(1)采用轻柔而又缓慢的手法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改善疲劳肌肉的营养状况。而强劲而又急促的推拿手法则会有相反的效果。

(2)补髓揉筋的推拿采用的也是轻柔的手法,它针对的部位是内收肌,配合点穴的同时,对髋、膝关节进行活动调节,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3)此外坚持不懈的关节活动,可以让部分肌肉疲劳并降低肌张力,从而有效提高肌力、帮助肌肉成长。

3.促进肌肉组织新生

(1)推拿可加强局部循环,降低痛感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的问题。还能促使粘连的滑利关节被松解,从而让变性的肌肉组织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

(2)推拿会将一些细胞蛋白质转化为活性胺化合物和类组织胺物质,而这些物质配合推拿时产生的热能,可以促使血管扩张、改善肌肉萎缩、帮助肌肉组织修复。


· 未来前景

当代医学认为,点穴疗法主要就是刺激穴位附近的神经,而这种刺激最终会传导至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也会根据刺激对神经系统做出调整,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改善病变部位细胞的再生能力、提高恢复速度。

目前,根据研究与临床试验,推拿降低肌张力的效果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遗憾的是,临床综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异常报道较多,导致人们忽视这一疗效。

根据科学的临床试验表明,推拿可以有效缓解肌张力,而且因为是手工推拿,所以基本没有副作用,非常值得推广。不过,目前推拿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健全的体系,报道案例也并不多,同时还缺乏科学严谨性。

如何治疗内翻足

治疗内翻足以矫正为主,越早矫正,患儿宝宝恢复的几率越大。治疗内翻足只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另外一种是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不足1岁:手法扳正

哺乳的时候,可由两人一起用手进行扳法矫正,具体操作方法:一人将患儿腿部弯曲,并且固定住膝关节,另一人一只手收握住患儿脚踝上方,另一只手托住足前部跖面并且施加力道迫使其足外翻、外展及背伸。每日两次,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患儿骨折。

之后用绷带对足部进行残绕,方法是:从内跖面向足背外方向进行缠绕,并且最后将脚束缚在正确的矫正位上。注意缠绕的时候多加观察,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如果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足部外翻的阻力消失,那么就可以用足托进行巩固治疗。

一般坚持到一周岁以后,患儿的脚会恢复正常。即便是没有恢复正常,这种治疗方法也能松弛痉挛的软组织,为下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2)1-3岁:分期的手法矫正

将患儿全麻并且平躺屈膝15°(或俯卧玩膝90°),与此同时,一人要扶住患儿的膝关节与小腿,另一人则要用手进行矫正并用石膏固定。一到两岁的宝宝平均两周更换一次,两到三岁的宝宝平均一个月更换一次。

此外一定要注意术后宝宝的状况,如果宝宝感觉到足部不适并且开始哭闹,足部更是出现石膏压迫的现象,那么应该及时就医,并在受压位置骨质突出部位开窗。

TIP:病情较轻的患儿,只要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治疗,那么基本都可以痊愈,而且也无需担心并发症。如果想要巩固治疗效果,那么可以使用Denis-Browne轻便夹板。

2.手术治疗

(1)对于治疗失败的3-15岁孩子,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跟腱延长术、胫前肌移位术、软组织松解术等。其中跟腱延长还包括直视下延长、皮下跟腱延长、关节囊切开及韧带切断。

(2)对于15岁以上还没有治愈的孩子,手法矫正已经不具有效果。严重的内翻足患者可采用三关节融合手术,再用石膏固定,等待关节处骨头愈合。

(3)患儿宝宝成功治愈的指标:

a.宝宝的足部可以任意活动自如。

b.宝宝的脚应该位于小腿纵轴外展45度左右。

c.患儿宝宝先前患有内翻足的时候足部凹陷,现在健康后足跖面是比较平坦。

d.可以进行X拍摄,通过X光片了解足部恢复情况,比如骨纵轴与距骨纵轴的角度是否正常;足纵弓及横弓恢复情况。

e.从脚跟后面看,宝宝的脚略微向外侧倾斜。


3.预防并发症

(1)预防局部皮肤坏死

在手术之前,要时常按摩足内侧肌肤,此外在手术时,跟腱延长的切口也要尽量呈现弧形,确保切口之间皮瓣的宽度。

(2)注意手法要轻柔

儿童骨折或者踝部脱臼,在用手扳正的过程中,手法要做到缓慢而轻柔,不可用力过度。

(3)避免发生石膏压迫

在固定石膏之前,要用脱脂棉垫在骨骼的突出位置,注意不要垫太厚。切记,在石膏正在塑形期间,不可用手按压。当石膏塑形后,如果患儿产生哭闹不止,那么就有可能发生石膏压迫的情况,此时应立即就医,并且立即在突起部位开窗检查。

(4)血液循环障碍

在石膏固定时,患儿的脚趾要¶出来,便于观察。若发现脚趾泛白,患儿宝宝不适并且哭闹不安,那么就有可能是动脉缺血;若足脚趾肿大泛紫,那就有可能是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肢体坏死,因此情况较轻的应立即开窗减压,情况严重的应取下石膏,待运血恢复正常后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与“什么是内翻足?宝宝内翻足有哪些症状”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宝宝咳嗽怎么办 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 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矫正
看过“什么是内翻足?宝宝内翻足有哪些症状”还看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便秘
新生儿血管瘤
新生儿发热
唇腭裂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得了产后尿潴留,要怎么进行治疗呢
    专家介绍:月子病多数是肾虚
    新妈妈身体恢复必备的10大守则
    产后预防风湿疾病的6大妙招
    产后坐月子 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
    新妈妈产后发烧的原因及对策
    新妈妈产褥期间的月经恢复状况
    女性产后盗汗的饮食调养方法
    新妈如何预防产后突发子宫脱垂的症状呢
    产后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
    新妈妈子宫恢复的4个注意事项
    产后妊娠纹的3大祛除方法
    产后恢复期间的7大注意要点
    产后如何避免伸腕肌腱炎和腕管综合征呢
    新妈妈产后的4种疼痛需对症处理
    分娩后,新妈咪盗汗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产后乳房遭遇各种不适症状该怎么办呢
    产妇们都会面临着哪些恼人的月子病呢
    新妈妈产后应该怎样避孕?
    新妈妈的产后减肥健身操
    预防产后腰腿痛的方法有哪些呢
    治疗产后女人中毒性菌痢的偏方
    产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如何用鸡蛋祛除产后妊娠纹?
    新妈妈产褥期间如何进行运动?
    产后运动不当会引发哪些疾病
    产后如何尽早预测恶露异常的症状呢
    产后妈妈该如何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
    产后调养腹痛之苦的5款食疗方法
    防治产后宫缩痛的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