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喂养 >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

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

2018-09-09

很多妈咪在喂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奶水稀稀的、颜色比较清,所以担心自己的奶水质量不好。其实,这很大可能是受“前奶、后奶”的影响。前奶是指在哺乳时,前两三分钟分泌出来的奶水,由于含水量比较丰富,所以颜色看起来比较清澈。后奶就是除前奶以后的奶水,含有比较方法的营养物质,看起来比较浓,颜色比较白。那么,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呢?产妇奶水稀怎么办呢?下面和查字典幼儿网站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小编一起了解吧!

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1、妈咪营养不良。奶水的合成全部都是从妈咪体中摄取而来,健康而营养状况良好的妈咪,她的膳食状况并不会明显影响奶水,奶水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恒定。但是如果妈咪在孕期和哺乳期蛋白质与能量摄入不足或边缘缺乏状态,则妈咪的营养状况就会影响奶水中营养素的分泌水平。奶水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减少,所以妈咪的奶水看起来比较稀。


2、饮食过于油腻。妈咪如果饮食过于油腻的话,油腻的食物会使奶水被稀释,让奶水呈现比较稀澈的状态。

3、情绪影响。如果妈咪在哺乳期间,多次、长时间出现紧张、心情不好、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话,自身健康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奶水中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的合成。

4、疾病因素。如果一些妈咪患感冒、乳腺炎、糖尿病的话,由于药物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奶水的合成,继而影响到奶水的质量,出现奶水比较稀的情况。

5、受季节影响。在炎热的夏季,不少妈咪的奶水会自动变稀,供给宝宝更多的水分,因此即使在夏天,宝宝也不需要额外喝水。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

由于每位妈咪的奶水营养素含量会有所区别,在出现奶水长时间比较稀的情况下,要先确认是否由疾病因素引起的,如果确诊疾病最好在诊治后结合医生的意见进行哺乳。如果由情绪因素引起的奶水稀的话,妈咪为了自身健康和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要做好自身调节。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奶水稀,只要做好饮食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改变:

1、在哺乳时期,妈咪可以合理增加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特别是优质蛋白质、钙、锌、铁、碘和B族维生素,同时要注意各营养素之间的合适比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应分别为13%-15%、27%、58%-60%。

其中,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控制在80g左右,可以从瘦肉、鸡蛋、猪蹄、乳类及乳制品中摄取。脂肪控制在166g左右,可以从大豆油、核桃油、肉类等食物中获取。碳水化合物控制在350g左右,可以从大米、红薯、马铃薯、蕃薯、豆类、葡萄、桃等食物中获取。


2、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果妈咪体内缺钙,在奶水稀的情况下,身体为了保证奶水中钙含量的恒定,就会从妈咪本身的骨钙中吸取,会造成妈咪骨软化、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咪可以多喝钙质比较高的汤水、多晒太阳。

3、补充水溶性纤维素。不少妈咪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纤维素,改变了奶水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妈咪膳食中要注意合理补充。其中,常见的水溶性纤维素食物主要有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等。

4、一项对中国妈咪奶水调查显示,除钙含量低,脂肪含量、锌和DHA含量偏少,应适量增加食用油、坚果、黄油、动物脂肪、海鱼等,促进宝贝脑发育及视网膜的形成,提高免疫力。

5、尽量不要偏食。特别是对于素食妈咪,体内营养素不够全面,影响奶水的合成及营养成分。所以妈咪在哺乳期间要注意综合营养的吸收,要记住自己不少一个人在吃,更为了宝宝。

6、挤掉前奶。一些妈咪由于前奶比较多,所以宝宝总是喝不到营养成分比较高的奶。这时可以先挤掉部分前奶,保证宝宝能喝到充足的奶水。但也要注意,前奶含有比较高的水分,所以前奶喂养时,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所以一般不建议挤掉,可以增加宝宝的吮吸时间。

7、妈咪在哺乳时要让宝宝吃够。不要有时间限制或者频繁换乳房,这样才能让宝宝均衡地吃到前奶和后奶,保证全面的营养。


奶水稀有营养吗

一般来说,奶水稀或浓并不能代表奶水的质量不好,主要是由于成熟的奶水蛋白质和脂肪颗粒比较小,所以即使看起来相对稀、清澈的前奶也含有宝宝必须的营养物质,并不是营养不好。而且和牛奶、配方奶等相比,奶水中所具备的营养素和搭配比例、抗病因子都是牛奶和配方奶难以比拟的。奶水中前奶、后奶营养成分有所不同

前奶:含水量高,能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水分、蛋白质、维生素、乳糖、无机盐及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对宝宝而言,具有很好的解渴作用。

后奶:含有比较多的脂肪,看起来颜色比前奶白,奶水也比前奶粘稠。后奶含有丰富的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能给宝宝提供许多热量,让宝宝有饱腹感,有助于宝宝各方面的成长。

但如果一些营养不良或患疾病的妈咪,无论是前奶、后奶都比较稀的话,营养物质不足的情况下宝宝容易吃不饱,继而影响到身体和智力等发育,此种情况的妈咪要注意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等辅助食物。

奶水稀该怎么办

1、合理充营养物质,比例均衡

如果把摄入的总物质分为100份,为蛋白质约占13至15份,27份是脂肪,碳水化合物在58到60份之间。

蛋白质每天的需求量大约为80克,富含此物质的食物有鸡蛋、猪蹄、乳类等。脂肪不可过多摄入,每天166克即可,可以从大豆油、肉类等补充。碳水化合物每天摄入量为350克,大米、红薯、蕃薯、葡萄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2、适量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在哺育期间,妈妈自身的钙不仅要充足,也要多补充一些。因为妈妈要保证奶水中钙含量充足,不然身体就会吸收骨骼中的钙到奶水中去,容易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等。建议妈妈多喝富含钙的汤水,每天晒晒太阳。

3、适时补充水溶性纤维素

为了不影响奶水质量,妈妈应合理补充身体所需的VB1、B2、C等水溶性纤维素。推荐的食物有大麦、柑橘、胡萝卜等。

4、补脑食物需补充

钙、脂肪、锌和DHA这些有助于宝宝生长发育,可促进脑部发育,但是许多中国妈妈的奶水中的这些含量普遍不。如鱼、动物肝脏、花生、蛋等。这些食物还可以促进宝宝视网膜的形成,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5、全面摄入营养,切忌偏食

妈妈不能因为怕身材走样,只吃蔬菜,而忽视肉类对于奶水质量的重要作用。处于哺乳期的妈妈要全面合理饮食,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充足的奶水。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宝宝。

6、必要时挤掉前奶

有些妈妈前奶比较多,宝宝只喝没有多少营养的前奶就饱了,长期下去易营养不良。可以先挤掉一些前奶,让宝宝多喝有营养的后奶。另外,前奶的水分含量较高,补水效果好,可以省去额外喂水步骤。所以妈妈最好不要挤掉前奶,让宝宝的吮吸时间更长些。

7、让宝宝吃饱

妈妈千万别给宝宝规定时间吮吸,也不要在哺乳时频繁的更换乳房,一定要让宝宝吃饱,这样才可以更均衡的获得营养。

六月后断奶合适吗?

虽然六个月后,母乳里的营养价值降低,但此时并非断奶最佳时机。虽然此时奶粉的营养可能要比母乳高,但宝宝不一定能完全吸收;相反,即使母乳含钙量较低,但能被宝宝完全吸收。宝宝满6个月后要添加辅食,可以为其补充母乳中缺少的铁、锌和钙,所以不用担心奶水营养不够。另外,母乳喂养可以使母子更亲密,感情更深厚。所以建议坚持母乳喂养,不要因为宝宝长大而放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与“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相关文章
学会选择配方奶的几大要点 帮助我们更好的喂养宝宝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方法
母乳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 如何做到不变质
背奶妈妈你要背多久 背奶妈妈的注意事项
看过“奶水稀的原因是什么 产妇奶水稀怎么办”还看
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
人工喂养要了解3大基本程序
八种让宝宝日益强壮的妙招
优质母乳
错误的冲奶粉方法 你中招了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如何养成宝宝良好的睡眠时间?
    新生儿的哪些症状是正常生理现象
    带环后出血是怎么回事 带环后出血怎么办
    产后子宫多久恢复正常大小 产后子宫恢复的标准
    宝宝喝完奶打嗝怎么办 怎么减少宝宝打嗝?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多久对宝宝最好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 职场妈妈应该如何保存母乳
    产后子宫如何快速恢复 产后子宫多久恢复
    婴儿溢奶症状是什么 如何防止婴儿溢奶
    如何避免宝宝呛奶?呛着了怎么办?
    什么是护脐贴 护脐贴什么时候用
    什么是结扎手术 结扎手术有几种
    人工喂养的优点与缺点 人工喂养的奶粉选择
    什么是初乳 初乳有哪些特点
    母乳喂养时间 母乳喂养时间的间隔
    如何进行如何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
    产后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带环后注意事项 带环后多久可以同房
    哺乳期感冒喉咙痛怎么办 哺乳期感冒喉咙痛吃什么药
    哺乳期流鼻涕怎么办 哺乳期流鼻涕会传染吗
    你知道新生宝宝的第一次嘘嘘是在什么时候吗?
    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 混合喂养宝宝大便的正常颜色
    宝宝多大开始才能竖抱呢?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从混合喂养到全母乳的经验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保存时间
    什么是科学母乳喂养 科学母乳喂养的时间
    什么是优质母乳 优质母乳应该是什么颜色
    母乳性腹泻的症状 母乳性腹泻的原因
    如何戒掉宝宝奶睡坏习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