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喂养 >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

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

2018-09-07

父母一定有疑问,怎么判断自己平时的喂养类型呢?与宝宝自己独立进食不同,喂养强调的是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这也是顺应性喂养的核心。那么,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

家长的喂养方式及态度受文化背景、家长及儿童的特点影响,一般常见有应答型、控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4种喂养互动模式。不同的喂养互动模式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各不相同。


1 、应答型。此类喂养者在喂养过程中能有效区分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家长:决定在哪里、何时及提供何种食物。儿童: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应答型家长是指导孩子进食,给孩子进食设定规则、给予进食进餐示范,与孩子正面谈论食物,并对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发出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及时反馈。这一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进食更多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减少垃圾食品摄入及超重发生。


2 、控制型。小心哦!据统计,约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现出控制型喂养模式。这类家长可能忽视儿童的饥饿信号,采用强迫、惩罚及不恰当的奖励方式促进儿童进食。比如,乖乖吃饭,可以多看一集动画片等。这一方法在初期很有效,但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均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风险增加。


3 、溺爱型。采用这种喂养模式的家长无固定的进餐规则,常不分时间、地点、环境迫切满足儿童的进餐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或多种食物,而忽视儿童在就餐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最终导致儿童摄入适宜食物不足,而高脂、高能量的食品摄入增加,从而增加超重风险。


4 、忽视型。这一类型的喂养者在父母中占少数。这一类型的家长不能尽到抚养儿童的责任,与儿童间缺少言语及肢体交流,忽视儿童的进餐信号及生理、情感需求,甚至不为儿童提供食物,从而导致儿童生长障碍。部分家长可能自身存在情绪障碍,如抑郁等。

在顺应性喂养过程中采用应答型喂养互动模式,不仅能使家长对孩子更多地关注饥饿和饱足信号,并能明白自己在喂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能够以自主、负责的态度喂食,那么,孩子也终将学会以自主、负责人的态度进食,最终,孩子能够获得支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相关文章
学会选择配方奶的几大要点 帮助我们更好的喂养宝宝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人工喂养方法
母乳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 如何做到不变质
背奶妈妈你要背多久 背奶妈妈的注意事项
看过“你是哪种喂养类型 你和宝宝的互动式怎样的”还看
母乳的成分
如何混合喂养
新生儿吃奶时间长
新生儿溢奶 家长如何预防
兔唇宝宝的喂养方法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奶茶妹妹曝怀孕写真 与刘强东相拥
    新生儿游泳有利于胎粪早排除
    袋鼠式护理有助于你的宝宝
    怎么消除妊娠纹
    宝宝不睡觉,妈妈一个举动导致孩子脑出血
    如何科学的护理早产儿呢?
    惊!看手就知孩子命运和健康状况
    详解 产后乳腺炎
    待产包大公开,告诉你最实用的待产物品有哪些
    早产和体重偏低免疫器官不成熟
    对早产儿出院后护理不规范
    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婴儿奶癣该如何用药,婴儿奶癣的症状
    早产儿于体重满2公斤才能接种
    如何预防宝宝漾奶?
    观察孩子是否对周围感兴趣
    宝宝高智商的象征!你家宝宝有么
    婴儿戴手套导致手指被截肢,婴儿能戴手套吗
    早产儿的产后喂养和护理很关键
    抬头训练降低脑瘫可能性
    应时刻注意宝宝的保暖情况
    脑瘫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新生儿漾奶的护理方法
    婴儿纸尿裤会导致尿布疹吗,尿布疹的预防
    给早产儿补充盐分发育有益
    生儿子和生女儿的区别
    宝宝智商高低就看出生时这一动作
    早餐给宝宝吃这个,宝宝一天都不饿
    早产儿体重低该如何喂养?
    娇弱的早产儿又该如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