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吗

2017-08-08

母乳不足性黄疸,宝宝需要增加母乳摄入量,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常常发生在母乳喂养早期,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导致的。由于母乳摄入不足,导致孩子的肠蠕动缓慢,胎便排出延迟,肠道胆红素的重吸收会增加,从而形成高胆抑制状态,表现为黄疸。这种情况,只要让宝宝的母乳摄入量增加,多吃多排,黄疸自然减轻。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的观念已经过时很久了另外一种指的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肝糖增加,表现为黄疸。丁国芳教授指出,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是60年代的提法。现在不再推荐中断母乳喂养3天作为诊断母乳性黄疸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实际上,无论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更换人工喂养,随着日龄的增加,胆红素水平均可以降低。

母乳性黄疸,也最好不要随便停喂母乳。原因有三:首先,中断母乳喂养,无益于胆红素的消退,并且,母乳性黄疸的大多胆红素水平会小于15mg/dl,不会构成健康风险,一般不会形成胆红素脑病。其次,母乳性黄疸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晚期,此时,新生儿已经习惯了纯母乳喂养,突然中断母乳喂养,由于不适应奶嘴和配方奶,可能在中断母乳喂养的几天里,总的摄入量会减少,大便和小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水平会不降反升。最后,如果短时间中断母乳喂养,重新恢复喂养后,可能会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返回到纯母乳喂养时的水平,这种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会使母乳妈妈对喂母乳造成不好的担心。因此,丁国芳教授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大部分是可以坚持母乳喂养的。有研究证明,早期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摄入母乳量呈负相关。所以,在新生儿早期应该重视母亲分娩后30~40小时的泌乳关键时期,提高泌乳量,尽可能增加哺乳的频率,至少8~12次/天。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期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丁国芳教授还认为,即便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期,也是可以母乳喂养的。首先,她认为,新生儿皮肤黄疸的出现不是停止或者中断母乳喂养的理由。中断母乳喂养无益于胆红素的消退。即使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接受光疗时,应允许并安排母亲母乳喂养。

即便需要中断母乳喂养,也要保存母乳,做好恢复母乳喂养的准备在罕见的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可能有必要中断母乳喂养,也可以将母乳保存起来。并注意保持母亲的泌乳量,为以后恢复亲喂做好准备。

成功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的关键。成功的母乳喂养恰恰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而成功的母乳喂养取决于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良好吸吮和初乳的摄入,尽快排出胎便。有研究证明,早期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摄入母乳量呈负相关。所以,在新生儿早期应该重视母亲分娩后30~40小时的泌乳关键时期,提高泌乳量,尽可能增加哺乳的频率,至少8~12次/天。同时,要避免给宝宝添加不必要的水。因为摄入水分也会增加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如果宝宝体重偏低,吸吮能力较差,可以把母乳吸出来给宝宝进食。如果在足够频繁的吸吮仍然母乳不足的情况下,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7%,则可以给宝宝适当补充配方奶。此外,出院前的检测和出院后的随访也是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环节。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母亲分娩后早出院(≤72小时)已经很普遍了。出院前,应建立识别和监测新生儿黄疸护理制度。应该对监测胆红素水平和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并确定初始随访时间。在出院时,依据出院前测定的胆红素值结合新生儿日龄、胎龄和临床的高位因素制订好出院随访计划,按时复查,也可以避免出现严重问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与“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吗”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宝宝咳嗽怎么办 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 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矫正
看过“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吗”还看
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发烧
唐氏综合症
先天性唇腭裂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分娩时,胎儿从妈妈身体脱离瞬间是啥感觉?过来人的答案让人感动
    新生儿的理想体重,不是8斤8两而是这个数,说明发育很好
    有出处的宝宝名字推荐男孩
    等父母老了才知道,养儿子和女儿真不一样,别再被忽悠了
    致同学致友人,虽然现在联系很少,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
    “姐弟恋:男四十一枝花,女四十豆腐渣,你人老色衰时,他风华正茂”
    比算命更厲害!个人化成绩单改变孩子的学习命运!
    这种胎动说明宝宝有异常,要赶快去医院,孕妈别犹豫
    大S生育观惹争议:女人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身高?儿科医生:“元凶”是孩子常吃2种饭
    有了这30首儿歌,哄睡这件事,爸爸也一样搞的定!每天还不重样哦
    这五类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情商不会太低,以后也会过得很幸福
    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4个地方看看,胜过吼1千句
    这3个部位是孩子的“敏感区”,家长可别“瞎”护理,尤其是夏天
    如何避免章子欣悲剧重演?这5个救命常识,父母要和孩子经常演练
    粗粮这样吃,让宝宝快乐得尖叫!助消化防便秘,拌一拌就做好
    家长对孩子做这四件事情,会偷走孩子的视力,第三个家长们全中
    这3种“汤”再营养也少给小孩喝,可能会对肠胃有压力,阻碍发育
    当所有育儿技巧都失效的时候,我该怎么做?
    孩子晚上不肯睡,父母打骂之后就睡着,这是为何?看完才明白缘由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躲猫猫》
    书海那么大,暑假去看看—暑期推荐好书
    拌饭拌面都一级棒!比肉松酥脆易做,每一口都是优质蛋白和DHA
    初二女儿早恋,妈妈的做法与众不同,她没有阻止,只说了7句话
    小朋友书包上有根绳,幼儿园老师忍不住扯出来,直言家长真有才
    35岁二胎妈妈查出胃癌晚期,她的朋友圈让无数人泪奔: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婴儿搭配不到8-12个月的辅助食谱
    孩子在公车上解大手,引众人不满,爷爷奶奶的“辩解”引网友争议
    打造360度沉浸式体验 雀巢助力中国家长预防过敏,防御“小敏感”
    三伏天,孩子总是不吃饭,看了孩子的早餐,医生:没有营养还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