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产 产后必须预防这3种病-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疾病 >中医妇产 产后必须预防这3种病

中医妇产 产后必须预防这3种病

2017-07-18

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许多产妇及家人缺乏调养知识,不懂如何在家自我调理。做不好月子的产妇,往往会在产后出现各种问题。在中医看来,产后易患以下三病。

根据中医理论,产后“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许多产妇及家人缺乏调养知识,不懂如何在家自我调理。做不好月子的产妇,往往会在产后出现各种问题。在中医看来,产后易患三病:

病痉:产后失血过多,营卫失调,腠理不固,汗出过多,易感风邪。血虚则筋脉失养,复感风邪,便出现痉挛抽搐等症状,致成痉病。

郁冒:产后失血、多汗,以致津血亏虚,阳气偏亢。此时若复感外邪,郁闷昏冒,便发而为郁冒。

大便难:由于产后失血、汗多,津亏液耗,大肠失于濡润,可见大便艰难。

以上三种情况,在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病机皆为“血虚津伤”。所以,产妇必须慎风寒、善摄养,注意养血护津,以防此三病的发生。

辨体质开出“调理方”

为了让产妇在月子期间把体质调好,目前正在为产妇推出中医调理的康复计划,因此在产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使用中医的方法调理。

在产后,中医通常有三审:先审产妇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查胃气之强弱。

所谓“望闻问切”之后,对产妇进行体质辨识,根据每位产妇的不同体质特点制定出个体化的月子调理方案。“产后调理,体质为本”。潘明沃说,中医把人体的体质分为九种,每一种体质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结合中医师的专业分析,将定出个体化的产后调理方案和饮食指导,产妇在回家“坐月子”期间按照调理方案进行,把体质调好,避免遗留各种“月子病”。

我们对产后常见的三类疾病进行了一下描述,并给出了产后调理的中医方法。现在你应该知道如何预防产后疾病了吧。所谓郁冒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所导致的,而便秘更是一种产后常见的不适,病痉也是我们需要预防的一个重点。要预防这些产后的常见疾病,我们不仅要按照上面的中医方法进行积极调理,同时我们也要安排好月子中的保健工作,无论是饮食调理上,还是日常生活上,我们都要特别注意,否则染上这些疾病是小,影响了一生的健康可就是大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中医妇产 产后必须预防这3种病”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患产后痔疮 产后痔疮的危害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产后并发症是什么 产后大出血容易在什么时候发生
产褥感染产妇宜取的体位跟预防治疗措施
产褥感染怎么办 产褥感染的七大处理方案
看过“中医妇产 产后必须预防这3种病”还看
产后手指关节痛
宫颈腺囊肿
卵巢上皮性肿瘤
乳腺囊肿
产后皮肤松弛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教宝宝说话最重要的四点,爸妈要牢记
    孕妇居家五个安全要点 要知晓
    妈妈从不给宝宝吃加工食品,宝宝免疫力超强
    早产儿出暖箱后应该如何维持体温正常?
    宝宝不吃奶瓶,母乳也不足,需要断奶吗
    与产假有关的福利和权利
    孕妇适合做哪些运动 孕期运动注意事项
    如何胎教让胎儿智商高
    新生宝宝打嗝时的应对方法及预防措施
    改变宝宝睡眠坏习惯的方法
    新手父母为新生儿穿衣服时的注意事项
    适合10个月婴儿宝宝的护理与保健常识
    陪产假有多少天
    新生宝宝便秘的原因及家庭护理方法
    关于产假的问答
    女性备孕的注意事项
    给新生宝宝手臂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合6个月婴儿宝宝的护理与保健常识
    脸书创始人首次给爱女换尿布 收获50万个“点赞”
    宝宝太粘人怎么办,如何处理
    新生儿耳部卫生清理保健的注意事项
    适合5个月婴儿宝宝的护理与保健常识
    备孕期用药的注意事项
    冬天如何坐好月子 如何科学坐月子
    新生儿口腔卫生清理保健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眼部卫生清理保健的注意事项
    胎教音乐推荐十二首
    男性备孕要注意什么?
    护理新生宝宝须知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家长护理新生宝宝时常见的误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