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 产后伤口怎么护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保健 >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 产后伤口怎么护理

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 产后伤口怎么护理

2017-04-26

剖腹产,从最开始的难以被大众接受发展至现在越来越受到年轻准妈妈们的“喜爱”。甚至有一些产妇为减少分娩过程的痛苦,或者为选择一个吉日良辰,而将剖腹产作为首选分娩方式。

另外,选择剖腹产的准妈妈们又担心手术会给身体带来疤痕。那么是选择横向切口好还是纵向切口好呢?

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横切伤口

伤口高度约在耻骨联合上方3、4厘米,伤口长度大约10-15厘米。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都是横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则在中线处纵剖而进入腹腔内。

纵切伤口

伤口介于肚脐与耻骨联合之间的正中线,伤口长度大约15厘米。

横切与竖切只是手术切口选择的问题。横切是以色列人开创的一手术方式,主要是利于术后早期拔尿管、切口因重力的作用压力较小利于康复等等。不管横切与竖切,再次妊娠都强调必须在三年以后,否则很容易会发生子宫破裂等现象。

其实,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并不大,最重要的是产后护理。

剖腹产伤口怎么护理1. 勤换药

准妈妈要规律换药,保护伤口不被水沾湿,要保证刀口和附近的皮肤是干净的,以免发生感染。

2. 不能挠痒

如果刀口的愈合状态较好的话,医生会建议用外用型硅凝胶对刀口进行治疗。因为刀口在愈合期会十分痒,刺激着准妈妈,这时一定不要抓痒,而使用外用硅凝胶可以减轻伤疤的瘙痒,防止伤疤生长,促使它尽快愈合。

3. 较晚揭痂

剖腹产的刀口千万不能较早揭痂,这样可能会撕裂皮肤里层的脱真皮组织,使伤口恶化造成瘙痒。

4. 加强营养

不管什么手术都是对身体的损耗是非常大的。因此准妈妈们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多吃鸡蛋(但术后一周内不建议吃以防胀气)、肉等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以改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远离辣椒和大蒜这样辛辣的食品,这些食品不利于刀口的恢复。

提问:剖腹产到底是怎样剖的?所谓的剖腹产并不是划开一刀就能取出胎儿,剖腹的方式是先在准妈妈下腹部划开约15公分左右的伤口,再依序切开皮下脂肪、肌膜、腹肌、腹膜层、子宫肌肉层,最后是划开羊水腔,然后娩出胎儿。在取出胎盘后,用可吸收的“肠线”,俗称“美容线”依序缝合以上各层,最后再缝合腹部皮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与“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 产后伤口怎么护理”相关文章
产后恢复注意事项 产后恢复的误区
产后子宫恢复注意事项 产后如何对子宫进行保养
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 产后如何恢复
坐月子做不到这几点 30天也白费
为啥别人生完孩子更漂亮 你却明显变老了
看过“剖腹产横切竖切的区别 产后伤口怎么护理”还看
产后祛斑
月子后遗症
产妇睡姿
产后月子病分为几种形式呢?
新妈妈看过来,产后这样吃营养又健康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生宝宝便秘时该怎么办?
    新生宝宝患病时的征兆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护理二
    新生儿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百日咳的预防接种法
    新生儿尿路阻塞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治疗方法
    胎儿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脓疱病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宝宝的出生月份与疾病的关系
    新生宝宝生病时的三大表现症状
    新生儿多囊肾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新生宝宝鱼鳞病应该怎样护理?
    夏季护理宝宝“冷哮喘”的方法
    新生儿泪囊炎的病因与治疗法
    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主要治疗方法
    新生儿先天性髋脱位的防治及护理
    新生儿溶血症的表现症状
    宝宝感冒时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新妈妈如何预防宝宝的黄疸病症发生?
    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有哪几种?
    宝宝“猩红热”时需预防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应该怎样进行护理?
    怎样防治新生儿肛门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护理一
    夏季宝宝凉席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脊柱疾病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具体原因及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光疗”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