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成长是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事,不少宝宝幼儿时期都患上佝偻病,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那么,下面爸爸妈妈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佝偻病的检查有哪些。
佝偻病的检查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从而导致发生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一般检查方法是对血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进行检查,常用的有血生化检查、尿钙检测、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和X线骨龄摄片等。
1、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 、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针对佝偻病的血生化检查,主要是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
(2)尿钙测定: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但是尿钙测定并不是一次就能检测准确,需要进行多次检测才能对佝偻病的诊断有更准确的参考价值。
2、其他辅助检查
(1)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发现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特异X线表现,早期X线长骨骺部钙化预备线模糊;极期钙化预备线消失、骨骺端增宽、骺端呈杯状或毛刷状改变,骨质稀疏、骨干弯曲变形或骨折。
(2)X线骨龄摄片:发现骨龄落后。
佝偻病的原因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而老百姓又常称之为“软骨病”。佝偻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疾病防治工作大见成效,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比如哈尔滨市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的平均发病率已由70年代的60.84%降到了90年代的11.0%,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小儿佝偻病那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概括地讲,本病是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质不能沉积在骨骼上,致使出现骨骼畸形。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如下:
1、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所谓摄入(吃入)的维生素D系指外源性维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维生素D3-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含25国际单位,每公斤肝类含15-50国际单位。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线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由紫外线照射而来。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就是维生素D3。因此,孩子通过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就可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3。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因素,也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良,如现代高层建筑的遮挡;空气污染以及整日闭门不出等。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包括:
(1)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人乳中钙、磷的比例适当,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因磷含量过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2)生长发育过快: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给不足就易发生佝偻病。此外,早产儿原本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加上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往往影响钙、磷吸收,易导致佝偻病。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的多发生在2-3岁儿童身上,初期发病在3个月左右的宝宝身上较为多见,在发生佝偻病后,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摩擦枕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尿钙测定等。虽然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缺乏,但也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上一篇:宝宝能用风油精吗宝宝用风油精的危
下一篇:孩子不爱吃饭吃什么食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