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上)-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分娩百科 >分娩过程 >孕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上)

孕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上)

2016-08-17

女人生孩子就像是人生中小死了一场。的确,很多妈妈一辈子都忘不了分娩时那撕心裂肺的疼,有些妈妈每当想起此事时还心有余悸。因此,当很多女性得知自己怀孕后,在喜悦之后也不免担心和害怕。 可是,为什么有不少产妇在分娩时大呼小叫,大喊其痛!而有些产妇却能默默忍耐,一声不吭!

一、产妇对分娩疼痛表现不一的原因

首先是对分娩的过程缺乏科学的了解。女性在怀孕末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相对减少。雌激素可提高子宫肌肉对催产素及其他刺激子宫收缩物质的敏感性,加上宫内局部压力的增加,促使子宫产生强有力的宫缩。

其次是恐惧心理和疼痛敏感因素所造成。产妇的恐惧心理也是因为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只是道听途说,便认为分娩非常疼痛,甚至痛苦不堪,因而对分娩异常恐惧。还有些产妇平时就对疼痛很敏感,又轻信一些经产妇添枝加叶的形容,便想象着分娩时如何疼痛,这样势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的心态肯定会加剧分娩时的疼痛。

其实,分娩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孕妇在临盆时,体内支配子宫的神经感觉纤维数目已很少了,一般不会产生强烈的痛觉。客观地说,分娩是有痛觉的,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会牵扯子宫邻近的某些组织器官,产生局部痛感。体力劳动者平时活动量大,分娩时比较顺利,痛感也相应减轻。脑力劳动者或平时活动少的孕妇,常常因极度紧张和恐惧而加剧疼痛。

由此看来,分娩的疼痛因人而异。但是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对宝宝非常有益。

二、分娩时妈妈的疼痛对宝宝益处

有些产妇及家人误认为:剖宫产可免受痛苦,既不改变体形,又能保证婴儿的安全,剖宫产生的宝宝很聪明等,因此盲目地追求剖宫产。这主要是对正常分娩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分娩时的疼痛对母子更有好处

分娩过程中子宫的收缩,能让胎儿肺部得到锻炼,让表面活性剂增加,肺泡易于扩张,出生后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少。

子宫的收缩及产道的挤压作用,使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大大减少。

宝宝经过产道时,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头部充血、可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孕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上)”相关文章
宫缩的症状 真假宫缩的区别
二胎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 顺产疼还是剖腹产痛
产后同房注意事项 产后同房的那些事
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 顺产和剖腹产的利弊
顺产侧切疼吗 侧切会影响性生活吗
看过“孕产妇分娩时疼痛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上)”还看
子宫内翻
新新好男人陪着老婆生产去
分娩并发症
顺产产程
分娩中的异常现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雾霾天,宝宝应该怎么护理?
    徐若瑄苦恼宝宝频抠破脸,宝宝为什么爱抓脸?
    孕期不晒太阳,小心新生儿佝偻病
    产后根治便秘的好方法
    新生儿口腔如何清理?用纱布?不行!
    培养宝宝自控能力的亲子游戏
    盘点宝宝喝夜奶的几大弊端
    徐若瑄产后恢复神速,和爱子迎接第一个圣诞节
    婴儿感冒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护理好?
    产后拒当黄脸婆,多吃这几款美容餐
    什么时候受孕最好,最佳怀孕时间及月份
    冬天快速怀孕的小诀窍
    产妇冬季坐月子吃什么好?
    有些婴儿为什么回避别人目光?
    生化汤配方 生化汤的功效作用及做法
    宝宝吐奶要紧么 宝宝吐奶怎么办
    婴儿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新消息:将取消二孩审批
    哺乳妈妈如何吃?奶水更营养
    孕妇内衣、内裤应如何清洗?
    二胎时代,照顾老大心理五部曲
    冬季孕妇保暖不可用暖宝宝
    孕期睡不着?教你安眠技巧睡好觉
    产妇坐月子的最佳居住环境
    宝宝出生后,睡眠不够怎么办?
    0~6岁宝宝睡眠知识,妈咪必看
    这六种牛奶不要给宝宝喝!宝宝应该喝什么样的牛奶?
    孕妇能不能吃牛肉?注意事项有哪些?
    7
    父母慎闯!孩子脾胃调理4大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