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怎么清理宝宝的眼屎-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1-3岁百科 >幼儿护理保健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怎么清理宝宝的眼屎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怎么清理宝宝的眼屎

2016-08-16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宝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会发现,宝宝忽然之间眼睛里面的眼屎变多了,那么宝宝眼屎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不同的眼屎透露的健康问题新生儿泪囊炎

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常在眼角处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

应对方法:家长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压迫泪囊,按在宝宝的鼻根及眼睛的内眦中央的部位,顺时针的方向挤压脓液,宝宝的眼角就会有一部分脓液流出来,家长为宝宝擦干净,在医生指导下点抗生素眼药。当按摩和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宝宝6个月后,进行探通术。

Tips:1、若是发病初期,且症状较轻,可暂时先不用抗生素眼药,只需坚持按摩。2、滴眼药水时,应将药水滴入外眼角。若双眼均需滴药,则应先滴病变较轻的一侧,再滴较重一侧,中间最好间隔3~5分钟。

淋球菌性结膜炎

多由于母亲罹患淋病,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通常患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断地产生。

应对方法:在医生指导下用1%的硝酸银溶液点眼,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

黏性眼屎

多见于结膜炎。若分泌物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应考虑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若分泌物较为黏稠、略带淡黄色,且与日俱增,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应对方法: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状,结膜冲洗有助于炎症消退。

水样眼屎

往往提示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上火等。婴幼儿的鼻梁骨发育尚未完全,部分孩子可能有内眦赘皮,伴有倒睫,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水性分泌物增多。

应对方法:妈妈们可先行观察,并注意清洁宝宝的双手,定期修剪大人和宝宝的指甲,以减少细菌感染眼睛的机会。

淡粉色眼屎

如果发现宝宝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应该考虑眼睛外伤。眼分泌物呈淡粉或略带血色,应考虑角膜溃疡。

应对方法:一旦诊断角膜溃疡,应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阻止溃疡扩大。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时须在眼局部及全身同时用药。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感染因素

由于新生儿宫内感染或生产过程中接触阴道含有细菌的分泌物、接生操作者污染的手或者出生后所接触的用品不清洁。如护理人员的手、孩子自己的手、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毛巾等去擦拭孩子的眼睛,引起孩子结膜发炎,使得孩子眼屎过多,黏稠。

非感染因素

有的孩子鼻泪管被上皮细胞残渣堵塞或鼻泪管黏膜闭塞,使得泪液和泪道内的分泌物稽留在泪囊而引起泪囊炎,这样的患儿在泪囊处有一囊性肿物,表面略发青,如果轻轻压迫眼睛内侧的泪囊部,可见到有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从眼睛内角下缘的泪点中溢出,肿物消失。

给宝宝清理眼屎的正确步骤洗

妈妈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

消毒棉球在温开水或淡盐水中浸湿,并将多余的水分挤掉(以不往下滴水为宜)。

如果睫毛上黏着较多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球先湿敷一会儿。

再换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

Tips:一次用一个棉球,用过的就不能再用,直到擦干净为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与“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怎么清理宝宝的眼屎”相关文章
宝宝总是感冒 如何应对
关于肺炎球菌疫苗7问 什么是多价疫苗?
宝宝嘴角烂了怎么办 宝宝烂嘴角抹什么药
宝宝可以吃盐蒸橙子止咳吗?
宝宝游泳要小心游泳性耳病
看过“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怎么清理宝宝的眼屎”还看
宝宝感冒发热6大问题一一解答
为4个月宝宝挑选玩具
冬季预防宝宝感冒
孩子抱着宠物睡觉好吗
秋冬季,感冒患儿的用药护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产后宫颈息肉
    阴道上皮内瘤变
    带下病
    月经先后不定期
    输卵管积水
    子宫积脓
    产后荨麻疹
    产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产后子宫肉瘤
    宫颈肥大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外阴擦烂
    产后月经周期异常
    产后心脏病
    崩漏
    结核性盆腔炎
    月经后期
    产后月经疾病
    贝赫切特病
    产后皮肤瘙痒
    卵巢肿瘤
    月经先期
    产后宫颈上皮内瘤变
    产后痛经
    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
    外阴肿瘤
    经间期出血
    产后尾椎骨疼
    产褥中暑
    输卵管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