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0-1岁百科 >婴儿护理 >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

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

2016-07-29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这类宝宝体质比正常的婴儿要弱,身体发育不成熟,所以需要更加的呵护。

早产儿出生后一般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等到没有疾病症状的时候就可以出院,但是出院以后父母还是需要小心护理,早产儿应该怎么护理呢?

早产儿的发育情况早产宝宝和正常婴儿比发育的相对慢一些。早产儿的不成熟表现在6个方面:

1.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所以早产儿需要在暗箱内进行孵育。

2.呼吸费力或者出现呼吸暂停。不成熟的肺影响了早产儿呼吸,往往需要人工呼吸机及一些特殊药物,以帮助其成熟。

3.早产儿的肝功能不成熟,所以皮肤黄疸出现早,而且程度较重。不及时采取光疗等措施控制黄疸的进程,会出现大脑的不可逆的损伤——医学上称为胆红素脑病。

4.早产儿肝功能不成熟还可导致全身出血,特别是脑出血、肠出血。维持早产儿体温稳定、血糖正常、呼吸平稳等是预防出血的基础。

5.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可早产儿往往不能进行正常吸允,需要一根插入胃内的细管进行喂养,而且正常母乳或配方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需要在母乳中加用母乳添加剂。

6.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更是如此。全身感染是最容易出现在早产儿身上的病症。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必要的抗生素可预防和控制感染。

早产儿的和正常婴儿区别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早产儿怎么护理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

注意保暖

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精心喂养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

婴儿抚触

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与“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相关文章
为什么新生婴儿一定要哭 不哭打屁股
新生儿白天不睡觉怎么办 宝宝白天不睡觉正常吗
奶瓶的保质期是多久 奶瓶多久更换好
如何给婴儿选购贴身衣物?
新生儿很多“异常”不是病
看过“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还看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
婴儿防蚊虫叮咬
婴儿胸腹部按摩
宝宝能穿袜子睡觉吗
婴儿能吹空调吗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怀孕初期怎样易流产
    素食妈咪孕期注意 或致胎儿发育不良
    这些避暑用品孕妈不能用
    准妈妈 这些地方最危险
    孕期生病什么药准妈妈吃了没事
    孕期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胎停育
    孕妇切忌口渴才饮水 准妈妈喝水有讲究
    二胎剖腹产最佳时间怀孕39周
    孕妇晕倒该怎样急救
    乙肝妈妈如何做到优生优育
    羊水少 不宜采取膝胸卧位来纠正胎位
    准妈妈孕期一定要预防的五种病
    孕期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六招缓解孕早期“害喜”症状
    孕妇打狂犬疫苗对胎儿有害吗
    怀孕期间不容犯的“错”
    保胎 别滥用黄体酮
    妊娠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孕妇怎样做才能让腹中胎儿快乐成长
    孕妇不小心照了X射线怎么办
    孕期间患乳腺癌不可不治
    感冒用药需谨慎 怀孕前3月感冒以中草药为主
    八类高危人群须警惕宫外孕
    孕期女性患心脏瓣膜病风险大
    孕期“安全药”未必安全
    孕妇血压低 改变睡姿可调整
    有流产史的孕妇慎摸肚子
    孕妇血压高怎么办 降血压食谱推荐
    准妈妈应警惕7大危险信号
    谁会被列入“高危险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