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感冒的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2、耳鼻喉发炎: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常见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症状。
3、玫瑰疹: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爸妈不用担心。
4、打预防针: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爸妈要另外做判断。
5、败血症: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一般伴有高烧症状,此病危险性高,必须引起爸妈注意。
6、尿道感染: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7、脑炎、脑膜炎: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容易受到爸妈的忽视。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9、肠胃炎合并脱水: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10.川崎症: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从某种角度说,发烧并不是一件坏事,专家认为发烧可以增强免疫力。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发烧太着急,只要控制孩子的体温不要过高,引起高热惊厥就不会有大问题。
一般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选用物理降温;38.5℃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药物降温: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
宝宝发烧39的话,可以吃点退烧药,多让宝宝喝点水,如果烧降下来不是很高了,就用物理方法降温,也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家长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在发烧期间, 建议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不要大量的给宝宝吃鸡蛋,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
只要烧到38.5以上就吃退烧药 一般情况孩子发烧可能是炎症,再就是积食。消炎当然是必要的,积食就得往下打食,但同时必须先退烧。首先,必须脱光衣物,进行散热,千万不能捂着。热散不出来,比冻感冒严重多了。其次,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吃退烧药。
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宝宝长牙这段时间会出现烦躁、哭闹、咬人、咬东西、啃手指、流口水、睡眠质量下降、轻微腹泻等问题,有些严重宝宝则会发烧。在给宝宝详细检查中,一般会化验血常规,看是否因长牙有了炎症,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针对于宝宝长牙发烧,儿科医师会建议在宝宝长牙期,爸爸妈妈应多学习退烧知识,一定要在家备一些退热贴以及退烧药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长牙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所以酒精擦浴和冰枕降温不适合宝宝。
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最好,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擦拭额头脸部,爸爸妈妈要注意,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