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0-1岁百科 >婴儿成长发育 >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

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

2016-07-13

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

孩子的动作发育是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而后发展到下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口溜“一月会哭,二月笑,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当然在孩子的动作发育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到了爬的年龄就是不会爬,让孩子的父母感到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不爬的孩子究竟是何原因?

第一、 爬的动力不够。孩子会独坐之后,就会独立玩耍了。孩子稳稳地坐在地板上或床上,两个小手就可以抱着或双手交换着玩具玩了,这就是孩子独立的开始。但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地坐着玩,不安安心心的坐着非要爬呢?这就是孩子开始不满足手中玩的东西了,当他看见周边不远有他感兴趣的玩具和东西时,他就要试图前往探取。这就告诉我们,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是孩子想爬的真正原因和动力。如果这时孩子还不具备爬的能力时,他就只有翻滚过去探个究竟或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先有滚后有爬的缘故。滚过去毕竟没有爬过瘾,更没有爬有利于向前探索和取物。因为,爬是在两眼的指引下直奔目标,而翻滚则有点瞎蒙的感觉,很有可能偏离目标方向。

如果这时,家长已充分满足和代替了孩子对周边东西探索的需求,孩子不用爬大人就已经将孩子所想要的玩具或感兴趣的东西送到了他手里,孩子也就失去了爬行的原动力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懒于爬行,一旦错过了爬行的关键期,再想让孩子去爬就没门了。

要想孩子愿意爬,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满足孩子的需求,一定要设法引诱和鼓励孩子前往探物才行。

第二、 爬的肌力不强。我们都知道,孩子爬行是一个全身的运动,需要四肢、颈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参与。爬行对于一个刚刚满八个月的孩子而言,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体力活,没有一定的肌力是难以完成。孩子一出生时,脂肪比较多,而肌肉的发育欠佳。这是为了适应孩子的生存的需求,吃得多,睡得多,动得少的缘故。随着孩子逐渐的发育,抬头,翻身和独坐之后,孩子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活动的次数也就多起来,肌肉的发育也随之增加,肌力也变得越来越“Strong”。这就为孩子的爬行储备了肌力,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开始爬之前,时常将孩子抱在怀里,很少让孩子抬头、翻身和坐,当然也包括不给孩子做婴儿被动操,这样让孩子失去了肌力锻炼的机会。一旦孩子开始学习爬行的时候,孩子就必然四肢无力,感觉好辛苦,好累,而不是很轻松、很“Easy”。这时孩子就很容易地本能的放弃了爬行,或赖着趴着不动。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些小胖墩中间,不愿或懒得爬的原因。这些小胖子,越胖越不想动,越不活动肌力就越弱,别说要他爬,就是翻个身都很困难。

要想孩子有力气爬,平日一定要多活动,多锻炼,多做婴儿被动操,增强孩子的肌力才行。

第三、 爬的协调能力差。爬行需要肌力做支撑,但仅仅有肌力孩子依然不会爬?这又作何解释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爬行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爬行是一个四肢协调运动的过程,需要四肢左右交替,上下前后运动才能爬行。除了四肢协调运动之外,爬行还需要孩子抬头向前张望,这就需要眼睛和颈部肌肉的参与。从孩子最初的匍匐爬,进而手膝爬,最终像猴子一样手足着地爬,这就需要腰背、腹部的肌肉协同四肢一起协调运动才行。如何在孩子爬行中保持孩子的身体平衡而不摔倒,并能随时调整爬行的方向,向前、向左、向右甚而转身,这就需要大脑的平衡功能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孩子的爬行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将感觉运动协调统一指挥的大脑。

如果一个孩子只有健全有力的四肢,如同只配有硬件的电脑,是无法正常的工作。还必须要安装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才能将所有的硬件有机连接起来发挥其电脑的强大功能。而这个电脑软件就是孩子大脑的感觉运动统合功能。

在孩子爬行的过程中这个协调运动的能力是受左右大脑共同支配的结果。如果孩子的左右脑缺乏链接,我们将此称之为大脑感觉运动统合障碍。那么这种大脑感觉统合能力差的孩子就肯定不会爬行,至少爬起来很难看,如有的侧着身爬、有的仅靠上肢的力量拖着身体爬,还有的甚至像海豹一样用腹部蹭着地向前爬,有的干脆坐着挪动着身体向前移动等。我们曾经遇见一个七个月大小的男孩,是一个典型的感觉运动统合障碍的孩子,眼睛不能注视和追视,坐不稳,开始仅仅按照脑瘫来康复,虽然肌力有了明显的改善,能独坐了,四肢能支撑起身体,但就是不会爬。后来调整方案增加了感统训练,孩子眼睛的注视也开始有了进步,四肢的协调性提高了,随之爬也就有了明显的起色。这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协调功能是孩子爬行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四肢的协调,也就谈不上孩子的爬了。

那么如何促进和增强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坚持给孩子做抚触、婴儿被动操,前者从孩子的浅感觉刺激入手,后者是通过四肢的被动运动来刺激孩子的深感觉,两者共同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此外,家长您还要允许孩子吃手、玩手、吃脚和玩脚。这些都是孩子眼手口和眼足口的高级精细协调功能,加上孩子的左右翻身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持续地刺激大脑,锻炼大脑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左右大脑的功能链接。孩子一旦有了这些很强的全脑协调统合能力,爬行起来自然就很顺畅很容易了。

记住,要想孩子能爬,必须要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第四、 缺乏大人的支持和帮助。孩子的爬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大人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在孩子爬行的初期,由于孩子的上肢力量强于下肢,孩子的爬不是向前而是开倒车,这就需要大人用自己的双手顶住孩子的双脚,让孩子借力向前爬。当孩子缺乏爬的动力时,还需要大人分工合作,有的在前面用玩具引诱孩子,有的则在后面推孩子的脚,让孩子体验爬行带给自己的成功和快感。这样孩子慢慢就会主动爬行了。总而言之,在孩子爬行的早期,需要家长花时间耐心陪着孩子爬。

如果这时家长缺乏耐心,没有信心,过早让孩子放弃爬,甚而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代替爬,那么孩子很自然地就放弃了爬。一句话,孩子愿不愿爬,会不会爬与家长您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爬行需要感觉统合的支持,当然爬行也可以大大促进感觉统合的发育。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高级功能的基础。所以爬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太重要了。

今天我们与各位家长聊聊孩子不爬的原因,就是为了不让所有的孩子错失爬行的关键时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与“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相关文章
宝宝小腿弯曲是佝偻病吗?
宝宝一直流口水正常吗?
爸妈该如何给1岁宝宝立规矩?
养一个聪明宝宝的十个方法全揭秘
缓解宝宝便秘的常规方法分享
看过“不喜欢爬行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呢?”还看
宝宝骨骼发育的过程是怎样呢?
孩子行为怎么了解他的心理
让宝宝听力更灵敏的10条黄金法则
宝宝运动能力不需要“拔苗助长”呢
新生宝宝的6个原始反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家长的这种方式,只会毁了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笨
    计算你和别人的关系,不要允许你打我!
    如何避免章子欣悲剧重演?这5个救命常识,父母要和孩子经常演练
    新生儿的理想体重,不是8斤8两而是这个数,说明发育很好
    就生个孩子,腹部变化这么夸张?产后宝妈都担心的问题,今天有答案了
    35岁二胎妈妈查出胃癌晚期,她的朋友圈让无数人泪奔: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利用暑假换新居,选择涂料很重要,颜色打造孩子高智商
    大S生育观惹争议:女人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三种类型的孩子,看似聪明,但实则走上社会遇事很容易屡屡不顺
    儿童绘本故事推荐《躲猫猫》
    分娩时,胎儿从妈妈身体脱离瞬间是啥感觉?过来人的答案让人感动
    书海那么大,暑假去看看—暑期推荐好书
    小朋友书包上有根绳,幼儿园老师忍不住扯出来,直言家长真有才
    家长对孩子做这四件事情,会偷走孩子的视力,第三个家长们全中
    QuickAsACricket
    孩子情商决定未来,家长用这些方式引导,娃长大后情商不会低
    要美更要健康!孕期穿着有讲究
    有了这30首儿歌,哄睡这件事,爸爸也一样搞的定!每天还不重样哦
    孕妈臀部大,就会好生养?妇产科医生大实话告诉你,别误会了
    哈佛教授开门见山:凡是将来有出息的孩子,妈妈都有这些特征
    有出处的宝宝名字推荐男孩
    孩子在公车上解大手,引众人不满,爷爷奶奶的“辩解”引网友争议
    这种胎动说明宝宝有异常,要赶快去医院,孕妈别犹豫
    致同学致友人,虽然现在联系很少,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
    关于婴儿洗澡的10个禁忌,父母应该知道!
    为何“性早熟”的娃越来越多,医生:这些食物上了黑名单,别坑娃
    这3种“汤”再营养也少给小孩喝,可能会对肠胃有压力,阻碍发育
    赵丽颖产后亮相身材恢复,哺乳期这些小心机让你美回来!
    等父母老了才知道,养儿子和女儿真不一样,别再被忽悠了
    这3个部位是孩子的“敏感区”,家长可别“瞎”护理,尤其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