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的征兆与注意事项-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分娩百科 >待产 >分娩前的征兆与注意事项

分娩前的征兆与注意事项

2016-05-25

女性怀孕后,就等待着生产日的来临,基本上会在怀孕38-42周,但究竟在某日、某时就难以预测,许多产妇都是第一次生产。对于要准备的事项,及何时该去待产,面对这些问题时很无助。

一、生产前心理准备

1、许多准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面对的问题,因此一旦面对这些问题时很无助。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过妊娠和分娩等相关的心理准备后,他们便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心理保护。

2、在进行长时间的生产心理准备时,应该让孕妈妈真正了解产痛的意义,消除对母子的负面影响,并让孕妈妈在分娩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有利于调整随后的母子关系。

3、母子关系是二合一的关系。宝宝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孕妈妈必须行使支持功能,保护孩子免受过分的外部和内部的压力。

二、生产前容易忽视的征兆

多数产妇能预测预产期是那一天,但却无法预测是什么时刻。另外还有一些变化也许不为人们所重视,举例如下:

1、产妇感觉好像胎儿要掉下来一样,这是胎儿头部已经沉入产妇骨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分娩前的一周或数小时。

2、阴道流出物增加。当临产时,子宫颈胀大,分泌物就会流出来。这种现像多在分娩前数日或在即将分娩前发生。

3、水样液体的涓涓细流或呈喷射状自阴道流出。这叫做羊膜破裂或破水。这种现像多发生在分娩前数小时或临近分娩时。

4、有规律的痉挛或后背痛。这是子宫交替收缩和松弛所致。随着分娩的临近,这种收缩会加剧。由于子宫颈的胀大和胎儿自生殖道中产出,疼痛是必然的。

5、真假生产的辨别。有的产妇会时而出现分娩的假象通常假分娩宫缩无规律,且宫缩程度不如真分娩剧烈。辨别的办法是检查阴道,看子宫颈的变化。

三、临产前的物品准备

1、带上一瓶婴儿润肤油,因为对于刚刚来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来说,母亲的抚触按摩可以减轻他(她)的不安、烦躁,而且能早早地感受到母爱。

2、新生儿每日大小便次数频繁,您可以用婴儿护肤柔湿巾方便地帮宝宝清洗臀部,然后再用些婴儿护臀霜来保护他(她)的小屁股。

3、刚出生婴儿的皮肤皱褶处大都比较黏湿,如果您每次给宝宝洗澡后用一些婴儿爽身粉轻拍在这些部位,会让您的宝宝感觉清爽舒适。

4、准备一包脱脂棉和方巾,随时帮宝宝清洁皮肤表面的污物。给宝宝母乳时,您可以用方巾垫在乳房下方,以防止乳汁弄污衣服。

5、准备纯正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沐浴露和婴儿洗发精,宝宝出院后洗澡时使用。出院时,您需要一条软毯(厚薄根据季节而定)来包裹宝宝回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与“分娩前的征兆与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史上最全的待产包 待产包里准备什么
易早产的高危孕妈妈 如何预防早产
早产宝宝有哪些并发症 早产宝宝易患并发症
早产的迹象 早产的并发症
进产房后孕妈多做这几件事 有利于加速开指
看过“分娩前的征兆与注意事项”还看
准妈妈产前的七个准备 你做好了吗
关于产前必知小常识 准妈妈收好
孕妇临产前不可忽视哪些准备工作
孕产妇孕晚期的饮食建议
孕晚期在家紧急分娩,该如何应对呢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接种卡介苗后有啥反应
    注射卡介苗后咋没动静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首针最关键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宝宝出生后第一针-卡介苗
    卡介苗只能适合婴幼儿接种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新生儿预防接种要注意什么
    婴幼儿疫苗接种常识篇
    哪些儿童不宜打防疫针
    接种卡介苗注意的事项
    肺炎球菌疫苗的概述
    防双流夹击尽早打疫苗
    满月时宝宝的预防接种
    外皮擦伤慎打破伤风针
    宝宝常见疫苗简要介绍(二)
    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打了卡介苗为何不管用
    注射疫苗后宝宝还会感冒吗
    提高宝宝抵抗力的简单方法
    服糖丸后别马上喂热水
    新生宝宝是否需打免疫蛋白
    宝宝常见疫苗简要介绍
    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措施
    出生不打维K后果严重
    甲流疫苗 打一针够不够?
    打乙肝疫苗遵循“016”原则
    儿童接种免疫的误区
    医学界相继推出了几种新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