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须知的新式分娩方式(2)-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分娩百科 >分娩方式 >孕产妇须知的新式分娩方式(2)

孕产妇须知的新式分娩方式(2)

2016-05-25

分娩提倡一减一加

减:减少医疗干预

分娩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包括疼痛在内的生理反应,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就是有益的,合理的;滥用手术或药物镇痛,无疑有违这一自然法则。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行动,口号就是减少干预,回归自然,明确规定除有医学指征之外,对产妇不使用药物镇痛和手术,即所谓剖宫产手术分娩和注射药物的无痛分娩,只是适合妊高症、心脏病、甲亢、骨盆狭窄、胎位不正以及严重产痛等产妇的一种选择性、补救性手术。

加:更人性化

与减少医疗干预相对应的目前国际上围产技术的潮流是回归自然的人性化分娩,比如分娩过程中增强产妇的主动性以及分娩过程中家庭式服务,让分娩的操作更科学,产程更顺畅,产妇更轻松,母子更健康。

主动分娩

不要觉得生产完全是医生的事,你的主动配合很重要。子宫收缩的显著特点是有节律性,也就是说,每次收缩后都有间歇,每次疼痛都有缓解期,掌握这一特点进行深呼吸可帮助自己放松镇痛。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在产前掌握一些伸展、扩胸、瑜伽等运动知识,诸如有节奏地移动、晃动骨盆。如此你就可以连同你的身体一同参与分娩而不是与身体抗衡。你将会准确地体会到什么运动及姿势可以减轻疼痛,如何使骨盆开大以便让BB娩出。

深呼吸秘诀:每逢子宫收缩就做深呼吸运动,直至一阵宫缩过后再恢复正常呼吸。

作用:深呼吸运动可以增加氧气的吸入,从而减轻子宫肌肉的疲劳,并且转移注意力,保持镇静,使子宫收缩既有力又协调。

找人陪伴

想必导乐分娩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这是当今国内外推荐的一种新的重要分娩模式。是由一位有分娩经验、有人际交流及支持技巧的妇女或助产士陪伴在你身边,从心理上给予你支持和安慰,而且在你疼痛难忍时,给予你适当的按摩,减轻你因阵痛引起的不适。在北京妇产医院花200元就可以找一名这样的有经验的助产士来陪伴你。

分娩家庭化

提倡分娩人性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分娩家庭化,分娩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应该由家庭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许多医院开始实行美国式的 birthcenter服务,即将产房布置家庭化,有沙发、床、电视,很温馨,然后准妈咪生育,准爸爸一直陪伴在身边,这种家庭式的分娩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北京妇产医院还提倡由爸爸来亲手剪断脐带,让爸爸参与到妻子的生育中来,不仅能让分娩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更能增进夫妻感情。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与“孕产妇须知的新式分娩方式(2)”相关文章
分娩的方法 分娩注意事项
申请无痛分娩的标准 哪些情况不能申请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会拉长产程吗 无痛分娩为什么在国内难以推行
无痛分娩在国内的现状 无痛分娩安全吗
无痛分娩的必要性 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
看过“孕产妇须知的新式分娩方式(2)”还看
诱导分娩
分娩方式优缺点
如何根据孕产妇的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孕产妇应该如何减轻自然分娩的痛苦?
分娩时如何有效的用力方法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孕妇上火?去火有妙招
    预防早产儿,这样做
    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的预防手段
    缓解孕吐的食疗方法
    怀孕38周胎儿在干嘛呢?
    孕妇长期卧床的危害
    胎位异常的辨认方法
    健康度孕期,孕妈妈要多吃这些食物
    月经时间和预产期的关系
    准妈必做的事件
    孕妇胀气怎么办?
    孕妈咪身体的各种变化,你知道吗?
    怀孕后检查是否宫外孕
    孕期远离7大不良生活习惯
    孕妈妈缺钙的表现
    胎教:光敏感训练的方法
    菠菜补叶酸的美味食谱
    早孕反应看胎儿性别
    孕期便秘怎么做?
    注意:孕前缺营养身体会“报警”
    什么颜色利于母婴健康
    乙肝妈妈能够母乳吗?
    试管婴儿移植后能吃的食物
    给宝宝绑腿或腊肠包的危害
    导致孕妇难产的各种原因
    注意:过期妊娠宝宝死亡率高
    适合胎教阅读的书
    女性怀孕肾积水怎么办?
    孕妇的健康喝水
    胎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