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选择水中分娩有哪些好处?-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分娩百科 >分娩方式 >孕产妇选择水中分娩有哪些好处?

孕产妇选择水中分娩有哪些好处?

2016-05-25

水中分娩产妇身体恢复快

由于分娩时间相对较短,产妇体力消耗没那么严重,产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其它分娩方式,产后恢复速度提高近一倍。在水里分娩的贝贝妈特庆幸自己选择了水中分娩,专家指出,虽然水中分娩是生产界的时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水中分娩。水中分娩要求胎儿最好在三千克左右,不能偏大,且胎位要正,才有水中分娩的资格。此外,患有心脏病,产前出现胎膜早破、有难产倾向和有内脏并发症的产妇不能在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新生儿不会呛水

刚生下来的宝宝又不会游泳,在水里不会给呛到吗?对于这样的疑问,专家表示,对新生儿来说,在水里和在羊水里一样,宝宝都不会通过口鼻呼吸,其肺是不参与通气的,所以不会呛水。通常宝宝第一次自己呼吸时,就会哇哇大哭,那是因为他离开了温暖的子宫,受到外界的刺激,哭能帮助婴儿肺的扩张和膨大,哭表明了宝宝的呼吸系统正常工作。

哪些准妈妈适合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产妇想在水里生宝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生产方式。想要水中分娩的准妈妈,必须经专业医师指导,并通过一系列正规的产前检查,才能明确是否适宜水中分娩。

生的时候不会那么累,在水里很舒服,紧张感也没那么强烈,而且产后恢复特别快,我生完后仅躺了半天,下地去厕所都没有头晕眼花的感觉,第三天会阴部的伤口就不怎么痛了。这是一位新妈妈对水中分娩的真实体会。

水中分娩轻松自在,有助缩短产程

产科专家表示,水中分娩方式让生孩子的过程变得轻松、自在。泡在温水里,人的身心会变得镇静放松,热水可以帮助产妇全身放松,宫颈扩张,缩短产程。水中分娩利用了水的浮力,能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相较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水中分娩不仅出血量少,会阴也没有严重破损,不需要常规的侧切。

能顺产的准妈妈才有资格水中分娩

准妈妈身体各方面情况正常,无妊娠并发症,可以经阴道分娩的准妈妈才具有水中分娩的资格。相反,患有心脏病,产前出现胎膜早破、有难产倾向和有妊娠并发症的准妈妈就不能在水中分娩。

繁衍后代一直是人类最重大的工程,妈妈们在孕育和产下新生命的同时,有的不止是心理上的恐惧感,更多的是要承受分娩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疼痛。现在有了水中分娩这项技术,准妈妈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再也不必担心和害怕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与“孕产妇选择水中分娩有哪些好处?”相关文章
分娩的方法 分娩注意事项
申请无痛分娩的标准 哪些情况不能申请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会拉长产程吗 无痛分娩为什么在国内难以推行
无痛分娩在国内的现状 无痛分娩安全吗
无痛分娩的必要性 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
看过“孕产妇选择水中分娩有哪些好处?”还看
家有哮喘宝宝注意 八个控制尘螨的方法
了解准妈妈不想顺产的原因
催眠分娩法
生孩子疼吗
分娩方式优缺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母乳喂养的禁忌症与非禁忌症
    全面了解剖宫产
    母乳喂养这几个数字你一定要知道
    妈妈的乳头内陷这样做
    小胸妈妈也能把宝宝喂养的饱饱的
    新生儿多久喂一次奶合适?
    新生儿可以过早喂辅食吗?
    2017母乳喂养姿势大全
    母乳喂防肺炎
    注意:早产儿超轻儿易脑瘫
    母乳需要“好搭档”
    世界卫生组织:尽量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喝水吗?
    想要一个漂亮的小宝宝这些习惯不能有
    宝宝吃饱的4个信号
    怀孕知识7问7答
    给宝宝洗澡的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的棘手问题怎么解决
    什么时候可以停止给宝宝喂奶
    初生宝宝的睡眠有“时差”是正常现象
    注意:母乳喂养注意补充维生素K!
    宝宝什么样的大便是正常的?
    健康的母乳喂养 18 大好处
    想让宝宝有好看的头型,要这样让宝宝睡觉
    怀孕期间这8次检查必须要
    专家解答:母乳喂养需要作好哪些准备?
    宝宝肚脐形状 看出宝宝身体健康问题
    准妈妈如何预防早产、难产
    什么样的喂奶姿势是正确的?
    预产期到了 宝宝还不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