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新妈妈发烧时的护理及缓解方法(4)-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疾病 >哺乳期新妈妈发烧时的护理及缓解方法(4)

哺乳期新妈妈发烧时的护理及缓解方法(4)

2016-05-24

香油拌蛋

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发烧愈后的咳嗽

鼻子插葱

发烧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药棉。

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发烧很快痊愈。

四、哺乳期妈妈如何预防发烧

1、居室通风

新妈妈的居室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防止发烧病毒感染。

特别提醒:通风时应先将新妈妈和宝宝暂移到其他房间,避免对流风直吹而着凉。

2、防寒保暖

冬天坐月子,新妈妈的居室既要舒适安静,又要防寒保暖。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24℃,如果家中没有暖气,可以开空调或电暖器保持房间里的合适温度。

3、湿度适宜

冬天家中有暖气,应特别注意居室内的空气不能过于干燥,空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咽痛等。可在室内用加湿器或放盆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室内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5%~65%。

4、注意休息

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睡眠。好心情、好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饮食均衡

饮食要营养均衡。在冬天,新妈妈应适当多吃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能促进细胞正常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应多饮水,多排尿,及时排除体内毒素,有助于抵抗发烧病毒的侵袭。

6、皮肤清洁

新妈妈出汗比较多,衣裤、被褥常被汗水浸湿,容易使病菌繁殖生长。因此,新妈妈的衣裤和被褥必须勤换勤晒,这样不仅能保持清洁,而且还能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

7、隔离消毒

冬季是发烧多发的季节,在月子里,哺乳期的妈妈应尽量少会客,以减少感染发烧病毒的机会。若家中有人患了发烧,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房间里还应及时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以每立方米食醋5~10毫升的比例,加水将食醋稀释2~3倍,关紧门窗,加热使食醋在空气中逐渐蒸发掉,有消毒防病的作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与“哺乳期新妈妈发烧时的护理及缓解方法(4)”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患产后痔疮 产后痔疮的危害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产后并发症是什么 产后大出血容易在什么时候发生
产褥感染产妇宜取的体位跟预防治疗措施
产褥感染怎么办 产褥感染的七大处理方案
看过“哺乳期新妈妈发烧时的护理及缓解方法(4)”还看
产后痛经
乳腺炎
产后痔疮
月经后期
产后风湿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婴儿脐带护理是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什么原因
    青春期很可能也会长青春痘
    选择合适的早产儿配方奶粉
    早产儿腹泻主要是因为的什么
    护理新生儿肺炎恢复期也重要
    家族遗传因素可能造成发生唇腭裂
    哪些宝宝容易得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出血症如何诊断?
    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预防?
    家长说这样的话,怪不得宝宝不喜欢你
    护理是预防宝宝患病的关键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光照疗法
    哺乳期减肥如何避免奶水不足
    哺乳期妈妈的饮食
    小儿糖尿病的检查与测定
    巨结肠的治疗一定要手术吗?
    宝宝鼻腔进异物,妈妈一定不能自己拿
    早产宝宝更需要母乳喂养
    先天性巨结肠症状有哪些?
    宝宝瘀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视网膜病变已经不是罕见的事
    训练方法让宝宝健康的成长
    宝宝蛲虫病怎么办
    宝宝被昆虫叮咬后会有什么反应?
    新生儿黄疸是可以检测的
    早产儿护理:预防感染
    如何区分白化病与白斑
    宝宝急救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