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的症状表现与注意要点-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产后疾病 >月子病的症状表现与注意要点

月子病的症状表现与注意要点

2016-05-23

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月子病主要是妇女在分娩之后一个月内所受到疾患,其中包括的外感或者内伤而引起的,假如在月子里的病症没有治好。妇女在生产后,会因为筋骨腠理大开,体力虚弱,内外气虚,如果此时又赶上风寒侵入,或情绪波动大,或过多行房事,都会引起月子病。

月子病的症状一般表现:

怕冷,怕受风,爱出虚汗,关节酸痛。遇到低温,天气不好等时候会疼痛加剧。还有由于心情抑郁而引起的月子病。这会伴有麻木,心慌,抽搐,胀痛等症状;而在月子期里多行房事会引起的四肢乏力,腰酸,嗜睡等月子病;由于心情不好而引起的月子病还导致大小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根据大多数月子病人的病因,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1、孕妇产后一月内禁止房事,否则可能危害生命。最好,三个月后才可。

2、保持心情平稳,不怒、不燥、不急,心胸开阔、少思少想。

3、坐月子期间孕妇不可过多活动,也不可长时间站立、久坐,以免劳累过度留下病根。

4、坐月子期间准妈妈饮食要有节制,不可太撑太饿,不要吃性凉、辛辣的食物;除主食以外的食物不要吃的过太多,更不可过度减肥。

5、坐月子期间妈妈们不要穿拖鞋、凉鞋,短袖上衣、裙子,春秋冬季要戴帽子做好保暖;出汗后一定要等汗下来后,再出门;不可以用凉水洗脸、手、脚、澡(夏天也不可以)

保健:寒凉病是月子期最容易的疾病,如、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脾胃虚寒等,早治疗早安全,所以一旦发现患了月子病,就要积极治疗,可以使用以下小偏方。

用量:红花30克、转经花30克、荆条30克、鸡蛋7个、红糖30克,熟地30克、苏木30克、

用法:把苏木、转经花、荆条,红花、熟地、用水煎开后20分钟,放入荷包蛋,煮熟后在碗里放入红糖,再加入药汤和鸡蛋,吃蛋也要喝汤。每次一碗,每天三次。在第一天月经时开始吃。(必须在月经来潮时吃)。不全也没关系,同样保健。

如果家里很室温较高,请在浴缸里放上方风湿的中药水,烫透,把汗,逼出来,以前受到的风寒也就出来了。浴后要马上上床睡觉,以免冻到。值得注意的是,浴后要避好冷空气,决不能受风寒,否则会加剧。如果感到发麻,可以用花椒枝子水烫发麻部位,也可用花椒枝子水烫手和脚,最好时间长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与“月子病的症状表现与注意要点”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患产后痔疮 产后痔疮的危害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产后并发症是什么 产后大出血容易在什么时候发生
产褥感染产妇宜取的体位跟预防治疗措施
产褥感染怎么办 产褥感染的七大处理方案
看过“月子病的症状表现与注意要点”还看
产后手指关节痛
外阴前庭炎
崩漏
产后心脏病
产妇便秘怎么办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生儿秋冬季节的护理方法
    为了宝宝健康 冬季如何帮宝宝吹散寒气
    自然分娩的26个纯天然减痛方法
    要小心护理新生儿娇嫩皮肤
    如何淡化剖宫产伤疤
    新生儿血压的测量方法与成人相同
    缓解宝宝感冒症状的3个家庭妙方
    爸爸妈妈应如何护理新生儿溶血症
    过百日的宝宝不适宜刮眉毛
    盘点那些生产后的美丽杀手
    什么样的饮食才营养
    父母必读 孩子跌伤头部该如何护理
    解析宝贝头发常见的五大问题
    揭秘!做爱后倒立真的能助孕吗
    宝宝出牙时状况百出 妈妈应该如何护理
    宝宝补钙吃什么好
    八招教你断奶后要怎么减肥
    冬季宝宝饮食 妈妈需注意的四个原则
    12个月宝宝辅食食谱
    婴儿从一开始就容易饿容易醒
    必读 宝宝长牙期间的护理技巧
    针对冬季小儿感冒的应对措施
    宝宝不缺钙还需要补钙吗
    五种最佳受孕姿势,一击即中
    给新生宝宝洗澡 父母应该怎么做
    备孕须知:这一天只要同房就怀孕
    产后妈咪身体抗衰老 这样护理
    爱因斯坦:"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都一事无成"
    抚摸和被抚摸是不需要语言的
    产伤儿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