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本草纲目》言∶甘蔗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利大小肠、止渴消痰、除烦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烦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1、甘蔗不仅是冬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
2、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
3、甘蔗汁多味甜,营养丰富,被称作果中佳品,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此外,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
4、甘蔗含糖多,甘蔗糖类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5、同时咀嚼甘蔗,对牙齿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美容脸部的作用。
6、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
甘蔗可食部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钙、磷、铁等成分。甘蔗汁中含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氨基酸。茎节含维他命B6,茎端含维他命B1、B2。蔗糖主要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甘蔗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都对于人体健康有益。甘蔗渣中含有对于小鼠艾氏癌和肿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类等药理作用。
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然而无论对人多营养、有益的东西,还是有负面的作用,大都因食物的性味变化,和人的体质、虚实,是否相宜或禁忌等影响有密切关系。一般人群都可食用甘蔗,但是脾胃虚寒、胃腹寒疼的人群就不太适宜食用甘蔗了。
产妇能吃甘蔗。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产妇尽快恢复体力。甘蔗的含铁量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非常适合刚刚生产完的产妇作为补血的食品。
甘蔗,又名竹蔗、竿蔗、干蔗、薯蔗等,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特别适合产妇食用。产妇食用甘蔗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甘蔗有抗衰老的作用。甘蔗是多种氨基酸的大本营,天冬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络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丁一氨基丁酸等应有尽有。而氨基酸对保证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需要、促使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发挥、延缓人的机体衰老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2、甘蔗有清热消炎的作用。甘蔗被广泛运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高热不退、肺燥咳嗽、大便干结的治疗上,中医古籍《日华子本草》、《日用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再新》中都有记载。甘蔗还具有和胃下气之功,对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吞咽不适等表现出的症状有缓解、改善、消除和治疗的作用。还有医籍记载甘蔗具有解酒毒、解河豚毒、解疮火诸毒的功能,恰是谚语中“清热又消炎”含义的典型体现。
甘蔗味道甜美,它有非常好的生津止渴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对产妇的身体恢复很有帮助,但是在食用上有些地方要注意的。
甘蔗因为甘甜爽口,深受市民喜爱。但市场上如果看到红甘蔗,就不可食用。食品专家提醒,如果甘蔗梗发红,则表示甘蔗梗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发酵或病害,产生霉素,切勿食用。
甘蔗梗经过较长时间的贮藏,部分甘蔗梗内部会发生肉质发红的现象。如果食用了这种发红的甘蔗梗,可能因为食用过多发红甘蔗,发生中毒。甘蔗梗发红是因为甘蔗梗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发酵现象或者发生了赤腐病、稍腐病等病害。因此,在发酵过程或者发生病害过程中,往往产生了多种霉素。如果市民食用了这种毒素后,则可能会产生头晕、呕吐等中毒病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提醒不要食用已经发红的甘蔗梗。
甘蔗生津解渴、润喉去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甘蔗的甜,源于它所含的高糖分,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产妇要谨慎食用。虽然甘蔗含糖量高,但一点都无损它里面所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为产妇身体带来的好处。
1、甘蔗莱菔汤:甘蔗200g,鲜萝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去渣取汁,随量服用。
源于《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芦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热除烦、解酒毒和化食下气之效。用于酒食过度,烦热面赤,呕逆少食。
2、甘蔗生姜汁:甘蔗250~500g,生姜15~30g。分别切碎,略捣绞汁,和匀服用,或煎热服。可分3~4次服。源于《梅师集验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气止呕。蔗汁虽寒,姜汁虽温,但合用则性较平和。用于阴液不足,胃气上逆,反胃呕吐,或噎膈饮食不下。
3、蔗浆粱米粥:甘蔗500g,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适量,煮成稀粥食。源于《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润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热。用于脾肺不足,阴虚肺燥,烦热咳嗽,咽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