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月子百科 >哺乳期 >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

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

2015-03-02

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

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消炎药一般用于炎症的治疗,剖腹产的妈妈担心伤口感染,会考虑服用消炎药。但是,因为哺乳期是个特殊的时期,对于新妈妈来说,服用消炎药等药物,尤其需要注意。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消炎药的服用还是要谨慎为好,以免影响对宝宝正常的哺乳。

1、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宝宝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众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嫩的宝宝来说,影响还是不小的。

2、虽然大部分药物在一般剂量下,都不会让宝宝受到影响,但仍建议哺乳妈妈在自行服药前,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况,以便医生开出适合服用的药物,并选择持续时间较短的药物,达到通过乳汁的药量最少。另外,乳妈妈如果在喂了宝宝母乳后服药,应在乳汁内药的浓度达到最低时(一般在4小时候)再喂宝宝,这样宝宝才会更加安全。

3、以下药物是哺乳妇女应忌用或慎用的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母亲退乳。故母亲在哺乳期中不可轻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基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宝宝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哺乳期吃消炎药要停奶多久

有时候哺乳期妈妈不得不要服用一些药物,例如牙疼、手术伤口发炎等,新妈妈只能通过服用消炎药来缓解病情。如果是在哺乳期服用消炎药,新妈妈要注意要停奶一段时间,一般是3天的时间最好。

喂奶期间的妈妈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会通过奶水来影响到宝宝的,遇到必服的药物,如果不是哺乳期间可以服用的,就需要暂停母乳一段时间。在用药期间最好暂停哺乳,一般停药三天后可以哺乳。期间最好改配方奶喂养,母乳用吸奶器吸出。

哺乳期吃药的注意事项

哺乳期妈妈服药后,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所以用药要特别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用药原则,容易会对宝宝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2、不应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3、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分回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期妈妈不宜采用药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滥用中药。有些中药会进入乳汁中,使乳汁变黄,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黄、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相关文章
哺乳期感冒可以喂奶吗
哺乳期能吃西瓜吗
哺乳期上火吃什么药
哺乳期能吃避孕药么
哺乳期能吃紧急避孕药吗
看过“哺乳期能吃消炎药吗”还看
催奶的方法
哺乳期不能吃的东西
哺乳期能吃丝瓜吗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能不能喝咖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崩漏
    宫颈腺囊肿
    产后宫颈息肉
    产后头痛
    产后荨麻疹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产后内脏下垂
    剖腹产护理
    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
    产后阴道痉挛
    产后耳鸣
    宫颈肥大
    产后心脏病
    阴道上皮内瘤变
    产后皮肤瘙痒
    产后萎缩性阴道炎
    产后阴道疾病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产后月经疾病
    贝赫切特病
    产后宫颈上皮内瘤变
    产后皮肤松弛
    产后闭经综合征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外阴前庭炎
    结核性盆腔炎
    输卵管脱垂
    阴道肿瘤
    产褥中暑
    产后子宫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