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护理,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护理极为重要。医护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精湛的技术。护理中既要动作轻柔、敏捷,又要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以便给予恰当的处理,减少病死率。在护理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保暖新生儿,自母体娩出后即受到低于子宫温度的气温刺激,在低温的条件下,新生儿代偿性地产热,依靠提高新陈代谢率,这需要增加氧的消耗,有时可增加2~3倍。产热的来源主要靠棕色脂肪组织。在低温时还可通过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但血管收缩时组织得到的氧量减少,易产生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又可使肺部血管收缩以致肺吸氧减少,呈恶性循环。新生儿还可通过活动的增多而产热,即物理性产热,但这不是主要的。新生儿生长发育慢,易引起皮下组织硬肿,且常伴有酸中毒,低血糖、心脏功能低下、凝血机制紊乱、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状态。一切护理操作,特别是新生儿外科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如不注意保暖,体温可下降3℃左右,这样就要动用小儿体内的储备以增加代谢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切口的愈合,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保暖极其重要。
新生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中性温度,即在此温度中人体只需最低的新陈代谢率就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同时蒸发散热量最少。当新生儿腹壁温度为 36~37℃时,其体内耗氧量最少。新生儿在穿着温暖的衣物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4~26℃,保持湿度在45%~65%,充分的湿度可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早产儿的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体温。通常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采取暖箱保暖方式。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中性温度,见表7-1。
喂养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喂养,既要保证质和量的需要,又要适合于小儿消化道的功能。
母乳为最适宜的喂养方式,其中含有抗体、补体、溶菌酶、乳酸过氧化酶、乳铁蛋白、脂肪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有预防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凡病情允许,且具有吸吮吞咽能力的可直接哺喂;如吸吮能力弱而吞咽能力尚好者,可用小勺或滴管喂养。如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均不全者,可用胃管喂养。喂后以采取右侧卧位为佳。遇外科情况如肠闭锁、肠穿孔等不宜从胃肠道喂养者,可用肠外营养。
预防感染新生儿及早产儿,尤其是异常新生儿的抵抗力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护理中重要的一环,做好室内日常保洁及消毒隔离工作,室内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机定时开启,工作人员提高洗手意识,接触每一个患儿前、后使用手消毒液洗手;患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应进入病室,必须进入时需戴口罩。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合理用氧凡新生儿、早产儿及异常儿发生发绀、呼吸困难或情况欠佳时,应给予氧气吸人,症状消失即可停用。必要时可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d。哺喂时易发生发绀的患儿,可在哺喂前后吸氧数分钟,氧的浓度以30%~40%为宜,切忌浓度过高,以防氧中毒。
在应用呼吸器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心率、血压、神经反射变化;呼吸器与自主呼吸有无抵抗;呼吸频率;通气是否适当;呼吸道的湿化及是否及时清理分泌物等。注意患儿体位变换,预防各部位压疮等。
监护对高危患儿进行监护是特别护理的重要部分,必要的监护设备有助于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积极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床旁监护:为最重要的监护,应由技术熟练的护士在床旁为患儿进行护理,连续观察病情,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心率、呼吸、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等。护士在认真记录各项指标的同时,还需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现象;皮肤有无发绀、发花,湿冷等现象;记录肢体活动及对刺激的反应;记录出入量。应用机械呼吸器时应监护气体进入肺部的情况,注意胸部的活动度、插管和面罩的位置是否合适等。
心电血氧监护仪: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床旁监护设备,可连续监测患儿重要生命体征变化,包括末梢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为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客观依据。
开放辐射抢救台:一方面为危重症患儿提供了良好的保暖设施,同时具有对患儿体温监测功能;另一方面便于病情观察,便于对患儿救治过程中采取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
上一篇:常用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下一篇:如何对新生儿的耳朵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