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免疫接种措施-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宝宝疫苗 >新生宝宝的免疫接种措施

新生宝宝的免疫接种措施

2015-12-14

  新生宝宝,从母体来到这个大千世界,相对免疫功能不足,对一些疾病缺乏抵抗能力。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疫接种措施。

  一、 乙肝疫苗的接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的要求,对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含7月1日出生)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将与其它计划免疫的疫苗接种一样,免费接种(不含接种费)。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氢氧化铝针剂,疫苗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均为单人份液体疫苗,要求新生儿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注射细则如下:母亲为HbsAg阴性的新生儿,第一针按10ug接种,第二、三针均为5ug接种。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三针均按10ug接种。 (父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按母亲为HBsAg阳性的接种剂量进行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全程接种三针,接种时间为0、1、6个月,新生儿即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一个月接种(1-2月龄),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5-8个月龄)接种。接种方法:新生儿一般于右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注射,可无任何反应。

  二、 卡介苗的接种

  为了预防婴儿感染结核,新生儿期即开始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培养的减毒活性疫苗,接种卡介苗后机体可产生细胞免疫。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

  1、 皮上划痕法,应用的卡介苗制剂浓度较高。每毫升含卡介苗75毫克,呈乳白色悬液状。

  2、皮内注射法,卡介苗制剂每毫升含0.5-0.75毫克,皮内注射0.1毫升,此方法较准确,OT阳性率可达96%以上,目前多采用此法。 正常反应:皮内接种后2-3周出现红肿硬结,约10*10mm包块,中间逐渐化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穿破后呈溃瘤,最后结痂,脱落后留下一永久性圆形疤痕。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个月,局部无疼痛,无需特殊处理。 异常反应: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0mm,不消退或形成脓疡和溃破。除腋下淋巴结外,颈部及锁骨上下淋巴结也可肿大。不要轻易切开,因不易愈合。自行破溃后局部可涂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异烟井软膏。 也有少数孩子接种后局部无反应,如接种三个月后仍无反应者应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复查,必要时可复种。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与“新生宝宝的免疫接种措施”相关文章
宝宝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表
卡介苗最晚应该什么时候接种
这5类自费疫苗再贵也要打 否则孩子容易生病还影响发育
什么是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的接种对象
黄热病疫苗是什么 黄热病疫苗注意事项
看过“新生宝宝的免疫接种措施”还看
儿童适用副作用低的疫苗
宝宝急性中耳炎的表现及预防
打了“丙球”后,隔几天才可接种活疫苗
建议宝宝接种的四大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生儿眼屎多不是上火所致
    早产儿如吸氧不当会失明吗
    新生宝宝大脑智力开发(二)
    新生儿打嗝的三大原因
    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
    对待巨大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头颅血肿并不可怕
    温箱宝宝谨防失明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三)
    早产宝宝的护理原则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新生儿营养上(图)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四)
    早产宝宝要用“袋鼠式护理”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新生儿保健(图)
    哭闹会让宝宝呼吸暂停
    妈妈怀抱胜暖箱更适合早产儿
    早产宝宝多重才是安全范围
    新生儿房间空调如何设置
    新生儿肚脐异常怎么办?
    新生宝宝特殊的生理现象
    为什么新生儿呼吸时嗓子发响
    新生儿不宜用的药物
    新生儿长牙
    乳母不要代替宝宝服药
    宝宝胎记是病吗
    新生宝宝的语言智力开发(一)
    帮新爸妈一起了解新生儿营养下(图)
    早产宝宝易患厌食症
    怎样避免新生儿意外伤害事故
    早产儿出生后面临五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