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2020-04-07

 我们常常觉得依赖他人相当于自己无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好,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然而,《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学会适度依赖,才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一、什么是适度依赖?

《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来总结适度依赖的概念: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马伊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句话适合于夫妻之间较强势的一方,可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就完美诠释了适度依赖这个概念:我有我强大的自我意识,所以说如果你无法让我依赖的时候我可以换了你,然而因为你跟我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乐于请求你的帮助,这就是惯着你。

同样的概念运用到孩子的身上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拿一开始骑无脚蹬自行车的孩子来说,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孩子迟早也会学会骑车,只是时间的问题,孩子本身乐于学习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他之所以求助于妈妈,是因为跟妈妈的亲密关系,认为妈妈会帮助自己更加快速地学会骑自行车这件事。

然而,妈妈对于孩子向自己求助这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她跟大多数父母一样,认为孩子要么依赖、要么独立。然而,教育孩子并非非黑即白,在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其实还存在着适度依赖这个词。

二、为什么我们要允许孩子适度依赖?

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独立,不能太依赖他人。然而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婴儿最初生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抚养者的照顾,根本存活不下来,父母给孩子提供日常所需的食物,也要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粮食(关怀、爱和肯定),有了这些,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意识。这就是婴儿和母亲最初的情感依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依恋研究专家玛丽美茵发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儿童的依恋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共通性,大致分为三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

这种依恋模式的婴儿会把母亲当成自己的安全基地,母亲跟自己分离时有可能会哭,有可能不哭,如果他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更愿意跟母亲待在一起。这种孩子性格比较平静和自信,更容易信赖他人。

这样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会及时察觉到孩子的需求,并且及时满足孩子。这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内心时刻相信事情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的孩子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这样的人大多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不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坏,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

这样的孩子胆小、易怒,看起来焦虑、紧张,时刻担心自己被抛弃,对世界充满敌意。

回避型依恋

这样的孩子对待自己的抚养者和陌生人态度都一样,妈妈在时无所谓,妈妈走了也漠不关心,当抚养者抱他们时,他们常常持拒绝态度。

这类孩子大多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很小的时候就练就了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有什么事情不愿意让人帮助,也不愿意依赖别人。

针对以上三种童年时期的依恋类型我们就可以看出,只有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对自己有适度的依赖,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安全、有效的依恋关系,在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坚信自己不是一个面对,从而变得坚强和自信。

三、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适度依赖关系?

前面我们说了,适度依赖是介于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的一个词语,那么这个中间的度如何把握呢?

了解过分依赖和疏离,把握适度依赖的度

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中,作者把过度依赖又称为依附性的关系模式,因为过度依赖的人总是通过依附于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身边有个孩子今年8岁,要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让奶奶给穿衣服、早饭奶奶怕耽误时间,一口一口喂给他吃,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依附于奶奶来逃避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那他就是个过度依赖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凡事依赖他人,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就寻求帮助,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相比这个孩子来说,我们老家农村还有一个留守儿童,上小学二年级就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做早餐,自己洗衣服、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人人都夸他自理能力强。这个孩子就是标准的疏离型的孩子。

疏离型的孩子固然自理能力强,但是习惯了一个人不依赖他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容易错过正确学习的机会和途径。

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才能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

想要把握好那个度,建立跟孩子之间适度依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父母可以自我检查是否存在以下三点:

1、 过度保护;2、权威主义;3、过早地单独面对社会及学习压力

前两种是过于包办或者要求孩子绝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所以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变得过于依赖他人;最后一种则是让孩子过早承受压力,并且不给予一定的帮助,要么让孩子受挫、失败,在压力下变得不敢尝试、自我怀疑,继而更加依赖他人,要么在压力下迅速成长,变得不再依赖任何人。

想要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则要在以上三点中找出折中的教养方式,在该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帮助孩子,从帮助中引导孩子成长。

正确捕捉过度依赖和疏离信号,才能培养孩子适度依赖技巧

其实,孩子是否是过度依赖或者是疏离都是有迹可寻的,比如过度依赖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三种表现:

过度求助(稍有难度的事情就求助于大人,不给予帮助就大发脾气)、低自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对一切都悲观,容易哭泣退缩和贬低自己)、过于幼稚(经常出现一些退行行为,比如吃手指等)。

那么对于孩子的疏离也有三种显著的行为:

孤立(不愿意跟父母亲近,也没有朋友,不愿意与同伴相处)、举止不当(比如自杀行为、暴力倾向、蓄意破坏行为)、负面的自我认同(比如一些反社会行为等)。

家长想要改变孩子过度依赖和疏离行为,只需正确捕捉到两者的信号,针对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具体引导和帮助就可以。

适度依赖的教养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摆脱过度依赖和疏离,还要让他们掌握适度依赖的技巧,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给予他人帮助并且得到别人的帮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与“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还看
儿童青少年过敏性疾病高发 需加强全病程管理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负能量?
这些隐患极大的糖类食物 千万别给宝宝吃
夏季宝宝腹泻该如何护理?儿科医生有5点提示
7岁女童偷东西亲妈报警 并非最佳教育方式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幼儿园奇葩作业难倒一众家长遭吐槽:臣妾做不到
    调查显示乡村义务阶段教育弱势化空心化趋势加剧
    3名13岁男孩分工施救不慎掉入冰窟窿的9岁男童受表彰
    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母亲教唆"打出血来"
    武汉10岁男孩遭绑架4小时咬开绳索机智逃脱
    醉酒男子列车上猥亵12岁女童 辩称误以为是女儿
    杜绝"山寨"孕婴童展 参展还需擦亮眼睛
    台湾虎妈教育观:小学4年级前对孩子严厉点
    江北某小区4个孩子家中躲猫猫10岁女孩爬窗坠楼身亡
    荔轩小学开展普法讲座 家校融合构建法治校园
    2016第七届华南国际幼教产业博览会即将开展
    6岁男孩因感觉父母受欺负划车教训车主
    幼儿园门口家长遇劫机警保安出手相救仅花3分钟
    延安某中学女教师微信群里留言开会让狗咬了被停职
    广州一小学教师午休被吵一中午打了16名学生
    中小学新校长要经历的成长三部曲
    重庆7岁男孩大雨中为保洁阿姨撑伞获赞
    南京小学生汇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引家长反思
    三岁男童被困车内民警砸窗救人
    湖南14岁女孩来例假忍痛上体育课猝死家长讨说法
    朝阳某小学男子汉培养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近视率下降
    湖北某中学生在教室猛打同学头部24棍引热议
    攀枝花14岁女孩6年间无故晕倒500多次醒后与常人无异
    中国主题公园聚焦峰会——家庭娱乐中心在沪隆重召开
    女教师讲台上晕倒不幸离世学生:我们想你了
    广州:男子在幼儿园门前抢劫女家长
    深圳首部校园毒品题材的微电影在龙岗盛平小学开机
    南京粗心父母坐车弄丢孩子幸被乘务员发现及时送回
    广东越秀四岁男孩手背疑被老师用订书针扎伤
    北京某学校建充气膜体育馆应对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