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2020-04-07

 我们常常觉得依赖他人相当于自己无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好,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然而,《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学会适度依赖,才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一、什么是适度依赖?

《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来总结适度依赖的概念: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马伊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句话适合于夫妻之间较强势的一方,可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就完美诠释了适度依赖这个概念:我有我强大的自我意识,所以说如果你无法让我依赖的时候我可以换了你,然而因为你跟我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乐于请求你的帮助,这就是惯着你。

同样的概念运用到孩子的身上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拿一开始骑无脚蹬自行车的孩子来说,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孩子迟早也会学会骑车,只是时间的问题,孩子本身乐于学习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他之所以求助于妈妈,是因为跟妈妈的亲密关系,认为妈妈会帮助自己更加快速地学会骑自行车这件事。

然而,妈妈对于孩子向自己求助这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她跟大多数父母一样,认为孩子要么依赖、要么独立。然而,教育孩子并非非黑即白,在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其实还存在着适度依赖这个词。

二、为什么我们要允许孩子适度依赖?

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独立,不能太依赖他人。然而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婴儿最初生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抚养者的照顾,根本存活不下来,父母给孩子提供日常所需的食物,也要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粮食(关怀、爱和肯定),有了这些,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意识。这就是婴儿和母亲最初的情感依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依恋研究专家玛丽美茵发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儿童的依恋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共通性,大致分为三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

这种依恋模式的婴儿会把母亲当成自己的安全基地,母亲跟自己分离时有可能会哭,有可能不哭,如果他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更愿意跟母亲待在一起。这种孩子性格比较平静和自信,更容易信赖他人。

这样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会及时察觉到孩子的需求,并且及时满足孩子。这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内心时刻相信事情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的孩子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这样的人大多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不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坏,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

这样的孩子胆小、易怒,看起来焦虑、紧张,时刻担心自己被抛弃,对世界充满敌意。

回避型依恋

这样的孩子对待自己的抚养者和陌生人态度都一样,妈妈在时无所谓,妈妈走了也漠不关心,当抚养者抱他们时,他们常常持拒绝态度。

这类孩子大多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很小的时候就练就了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有什么事情不愿意让人帮助,也不愿意依赖别人。

针对以上三种童年时期的依恋类型我们就可以看出,只有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对自己有适度的依赖,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安全、有效的依恋关系,在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坚信自己不是一个面对,从而变得坚强和自信。

三、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适度依赖关系?

前面我们说了,适度依赖是介于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的一个词语,那么这个中间的度如何把握呢?

了解过分依赖和疏离,把握适度依赖的度

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中,作者把过度依赖又称为依附性的关系模式,因为过度依赖的人总是通过依附于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身边有个孩子今年8岁,要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让奶奶给穿衣服、早饭奶奶怕耽误时间,一口一口喂给他吃,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依附于奶奶来逃避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那他就是个过度依赖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凡事依赖他人,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就寻求帮助,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相比这个孩子来说,我们老家农村还有一个留守儿童,上小学二年级就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做早餐,自己洗衣服、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人人都夸他自理能力强。这个孩子就是标准的疏离型的孩子。

疏离型的孩子固然自理能力强,但是习惯了一个人不依赖他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容易错过正确学习的机会和途径。

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才能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

想要把握好那个度,建立跟孩子之间适度依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父母可以自我检查是否存在以下三点:

1、 过度保护;2、权威主义;3、过早地单独面对社会及学习压力

前两种是过于包办或者要求孩子绝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所以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变得过于依赖他人;最后一种则是让孩子过早承受压力,并且不给予一定的帮助,要么让孩子受挫、失败,在压力下变得不敢尝试、自我怀疑,继而更加依赖他人,要么在压力下迅速成长,变得不再依赖任何人。

想要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则要在以上三点中找出折中的教养方式,在该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帮助孩子,从帮助中引导孩子成长。

正确捕捉过度依赖和疏离信号,才能培养孩子适度依赖技巧

其实,孩子是否是过度依赖或者是疏离都是有迹可寻的,比如过度依赖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三种表现:

过度求助(稍有难度的事情就求助于大人,不给予帮助就大发脾气)、低自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对一切都悲观,容易哭泣退缩和贬低自己)、过于幼稚(经常出现一些退行行为,比如吃手指等)。

那么对于孩子的疏离也有三种显著的行为:

孤立(不愿意跟父母亲近,也没有朋友,不愿意与同伴相处)、举止不当(比如自杀行为、暴力倾向、蓄意破坏行为)、负面的自我认同(比如一些反社会行为等)。

家长想要改变孩子过度依赖和疏离行为,只需正确捕捉到两者的信号,针对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具体引导和帮助就可以。

适度依赖的教养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摆脱过度依赖和疏离,还要让他们掌握适度依赖的技巧,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给予他人帮助并且得到别人的帮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与“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还看
上海10月底将开展中国主题公园聚焦峰会聚焦儿童业态
北京爱心企业援助孤守儿童
进口儿童汽车座椅过半不合格
北京全面落实流动儿童接种疫苗 儿童保健
广州3岁女童珠江欣赏夜景不幸失足落水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巧口英语在上海进行上市路演机器人教你学英语
    晋州市实验中学举行第七届"名师流动课堂"同课异构活动
    重庆完成"全面改薄"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毒跑道进校园招投标验收均存在漏洞
    义务教育阶段网络小说盛行男生爱科幻女生爱穿越
    江苏省推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哈尔滨尚志市3名小学生抽冰尜时掉进冰窟窿死亡
    海南儋州严查违规补课乱收费 违纪人员被处分
    初三学生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海淀区又增设一所航空航天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冬季如何远离"诺如病毒"
    2016年第三届昆明孕婴童展将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北京推出定制你的科技馆之旅活动
    学生熬夜学习猝死不该全耐应试教育
    贫困地区的学校不能遗忘体育的重要性
    遭遇校园暴力超五成的学生不求助是怕丢脸
    只给糖不给钙和盐的教育误区你绕过了吗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广东3岁男童食用茶叶蛋后身亡 家人厂家各执一词
    江西南昌12岁少年直播LOL月入3万
    宁波市多所学校生源爆满高价学区房不能就近入读
    徐州3岁弟弟手臂卷进机器截肢5岁哥哥施救也被绞
    重庆巴蜀中学给家长出"半期试卷"结果出人意料
    调查显示超6成妈妈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心骨
    杭州11岁女孩参加夏令营遭查房男教练猥亵
    超过7成的父母认为两个孩子好
    超4成的父母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就想送孩子出国留学
    广东11岁男生坠亡生前被疑偷东西遭老师体罚
    探访问题少年特别学校:特别的爱与教育
    宁波开展"智慧校园智慧后勤"经验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