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2018-05-07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6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6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杰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最近几年大家对于托幼服务和学前教育非常的关注,有社会的、专家智库也提出了很多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于托幼服务的全程监管,并且要加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请问教育部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什么具体举措,以及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现在进展如何?谢谢。

陈宝生: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之一。现在各方面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这里我澄清一个概念,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学,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指的这一部分。现在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亲们,这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烦心事”之一。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前一段时间,我们组织进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个是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到十几个省区去进行调研,摸清情况。一个是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还有一个是请驻外使领馆对所在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情况、做法、经验、问题进行调研。现在我们正在处理这三个方面得来的大量的信息,撰写调研报告,和有关部门协调,会同来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给大家简单的报一报情况。经过这一次调查,我们的感受是,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前教育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现在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的幼儿46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中等人口国家的概念,是很大的数。二是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适龄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了79.6%,国务院曾经批准过一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十年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提出的是80%,到2020年达到80%,2017年达到79.6%。这是什么水平呢?单纯从毛入园率来看,它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和五年前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是用于幼教的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我们用于幼教事业发展的投入是28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总量这几年年均增长16.9%,我指的是这2800亿,财政性资金五年增长了77%,这个量是很大的。四是我们重构了中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从2016年开始,我们实施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开始实施第三个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下来,五六年时间,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发展到25.5万个,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情况,规模庞大。

我为什么说重构了学前教育体系,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过去公办的就是机关等办的一些幼儿园在改革过程中消失了,我们两个行动计划起步的时候,我们的幼儿园数量少的可怜,五六万起步,现在25.5万,就这么几年时间,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起来了。所以,这就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我们在幼儿教育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有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人口巨大,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反映出我们在幼儿教育市场方面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人们育儿行为和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挑战是革命性的。有没有的问题,刚才给大家报了一个数,毛入园率79.6%,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突出起来了。

我们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继续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因为家长们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一个优质幼儿园,入一个便宜的幼儿园。就近、优质、便宜,而我们现有的状况是在众多的幼儿园里面,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这个问题需要破解。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还有保教过程中,管理和安全问题也存在着诸多漏洞、薄弱环节,这也是需要破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像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所以今年开始我们将继续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好学前教育问题。

首先,要实施好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把这个计划落实好。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毛入园率达到85%,这两个目标我们要确保实现。二是在前一段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个新时代既符合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能较好适应幼儿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我们正在做这个事。三是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挂牌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满足入托、入园的需求。四是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幼儿园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小学不同,和中学更不同,涉及到幼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孩子的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并举,让孩子能够安全地、快乐地在幼儿园里面生活成长。五是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事,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的课程,所以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现在4600万在园幼儿,教育部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对教师、保育员和学生的比例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保教比大体上老师是1:15,保育员是1:30,叫做每个班“两教一保”,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按照我们现在的教育,220多万幼儿教师,4600万在园幼儿,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现在要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是76万。

卫计委对今后的人口预测有一个数,到2020年有431万幼儿到达入园年龄,要增加431万入园的幼儿,把这个数再换算,我们要缺29万老师,缺1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大家可以算一算,我们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190万。这就是一个大账,所以师资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幼师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保育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这里我要说一点,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的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现在我们好多幼儿园主要指民办幼儿园,低工资、低待遇,一个幼儿老师2000块、3000块钱工资,不能安心从教、从保,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到幼儿园去工作,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

最后一个措施就是立法。我们正在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这个事我们要加快进度,当然它要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因为法律的产生它有生命周期,它有自己的程序设计,只有在时间中它才能成熟,在过程中它才能通过。这就是我们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大体上跟大家通报一下。谢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与“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看
孩子小时候要严管 长大后要智取
帮助走出舒适区培养自信的女孩 与她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失败
3-9岁孩子的安全注意事项 各种伤害预防值得你收藏
郭麒麟《庆余年》走红,郭德纲是这么家教的
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残疾儿童跟班就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冬季宝宝易烫伤 慎用偏方儿
    孕期抑郁症用药 流产风险将增加
    陆毅秀贝儿美妆照,宝贝适合化妆吗?
    准妈妈养宠物要知道弓形虫病
    哺乳期安全用药 5个细节需注意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宠物
    关于弓形虫感染的4个疑问
    准妈可以用电脑吗?
    准妈妈在家的4个安全隐患要当心
    孕期看电视的6大禁忌!
    孩子吃成人药 容易招来不良反应
    暑假来临 家中的潜在危险你知道多少?
    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有哪些
    生活中的6种致癌物 孩子必须远离
    宠物毛会引发胎儿过敏吗?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孕妈选购衣服的技巧
    怀孕可以看电视吗 ?
    警惕,让孩子远离身边的这些危险!
    妈妈和宝宝同睡别做5件事
    有关抗生素知识的几个问题
    天王嫂“示范 怀孕后宠物何去何从?
    孕妈打扫卫生七点注意事项
    安全无小事 为宝宝扫清安全隐患
    孩子被烫伤应该怎样处理!
    冬春季节孩子长水痘 忌用激素类软膏
    孕妈看电视须知
    冬季取暖婴儿不宜用电热毯
    乐活·视野: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宠爱”
    居家生活谨防“三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