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44人参加完升学宴后相继发烧呕吐入院就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吉林44人参加完升学宴后相继发烧呕吐入院就医

吉林44人参加完升学宴后相继发烧呕吐入院就医

2016-08-20

开学在即,全国各地升学宴、谢师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该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可是没想到近日,吉林44人在参加完谢师宴之后陆续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并入院就医。目前,是否是食物中毒,原因尚不明确。不管如何,希望各部门对于食品安全这块儿一定要加强监管,确保人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8月19日,吉林市数十人在参加完升学宴后,突现发烧、恶心、呕吐等疑似中毒症状,目前已有44人相继入院就医。

19日晚19时,记者看到,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诊大厅内,已挤满输液治疗的患者。大厅内临时增加了许多病床,10余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我们是8月18号参加朋友的升学宴,孩子考上大学了嘛,庆祝一下。中午和晚上在饭店宴请亲友,我是中午去的。正在输液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中午和晚上能有100多人去就餐,其间饭菜都是普通的家常菜,没有豆角、酸菜等易引发中毒的食物。

现在感觉头晕,迷糊,还发烧、腹泻。刘女士面色苍白,浑身无力。据了解,19日凌晨时分,陆续有人感觉身体不适,相继入院。

接到信息后,吉林市丰满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卫生机构对疑似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同时,由卫生、疾控中心、食药监局、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对该事件展开调查。

吉林市丰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李艳宏称,目前对相关食材和患者呕吐物已经取样检验。饭店留样的菜品只有两样,地瓜和四喜丸子,其他的留样都没有。李艳宏说,目前尚不能确定原因。(记者 苍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与“吉林44人参加完升学宴后相继发烧呕吐入院就医”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吉林44人参加完升学宴后相继发烧呕吐入院就医”还看
新生入园,家长十三忌(转给家长)
最伤孩子胃的8种行为,大部分家长都在做
《开学第一课》重量级嘉宾为大家送来开学寄语
国家新增3项福利,生二胎也能“挣钱”
孩子的智力在3岁之前就确定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婴幼儿体检:1岁前宝宝发育指标评估
    孩子挑食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
    民法典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跟小编一起了解七大看点解析
    人大代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建议
    当孩子进入“识字敏感期”,我们能做点什么?
    孩子胆小又害羞?教你三招养出勇敢宝宝
    没准备怀孕的小姐姐看过来:盘点不同国家主流的避孕方式
    ”幼升小的牛蛙战争“ 不要把能力测试当作应试
    阅读分4阶段 你家宝宝在哪时期?
    人大代表:家庭教育尽快立法 父母需持证上岗
    多问孩子“为什么” 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小学阶段全部开设科学课 家长们要为科学启蒙做准备
    博士生毕业成巨婴,孩子心理健康需要家长注意
    查字典网关注两会:带大家看学前教育“好声音”
    聚焦两会母婴关注 让女性儿童保障更完善
    新生聋儿四成是由于环境因素
    后疫情时代 中小学生开学季防护指南
    日本小学午餐 注重科学的营养配比,从“食”到“食育”
    网络游戏应建立分级制度 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夏季防蚊裤,妈咪OK教你如何正确选择
    预防手足口病 避免4个饮食误区
    中国父母三大焦虑原因出炉 对自己和孩子期望高
    宝宝奶粉最好喝到几岁?这个年龄千万不能停
    育儿知识:家长要牢记这7种奶粉喂养错误方法
    “伪独立”培育的孩子 会造成爱和安全感的缺失
    育儿知识: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小儿脑瘫?
    快速解读“宝宝好营养 关键三岁前” 爸妈必看
    孕期购物为防被坑,这些东西不要买
    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安保
    人大代表建议将儿童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什么是"罕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