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晚上睡觉仍尿床 专家:这是病得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10岁女孩晚上睡觉仍尿床 专家:这是病得治

10岁女孩晚上睡觉仍尿床 专家:这是病得治

2016-05-26

相信每个小朋友都经历尿床,那滋味儿科=可不好受,麻烦妈妈们清新被单不说,还经常被大人们当做笑话谈论,面子尽失。据悉,有的小朋友一直成长到10岁左右还有尿床的现象,让人深感不可思议,对此,提醒各位家长们千万不可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病,必须及时治疗。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实习生胥孜婕摄影报道

24日是第二个世界遗尿日,今年的世界遗尿日主题是关注儿童遗尿,行动就在此时。当日上午9点,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外的广场上举行了世界遗尿日公益宣传暨大型义诊活动,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前来问诊。几张并排的长桌,几把简易的椅子,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义诊现场。家长们拿着号码纸,焦急地等待着,6名坐诊专家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专家提醒,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

勿轻视孩子尿床

遗尿是对儿童的重要创伤事件,它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儿童遗尿有因

尿床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名为 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机器叫娃排尿

遗尿报警器可以帮助儿童的大脑识别其膀胱已满时候发出的信号,让儿童醒来去厕所排尿,一旦儿童被报警器叫醒,就需要在上厕所前把报警器关掉,排便结束后重新设定报警器,以免再次尿床。

家长

最初以为孩子尿床不是病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儿童夜遗尿疾病的知晓率仅为62%,只有不到50%的夜遗尿患儿去医院就诊。

很多父母认为谁家的孩子还没有尿过床呢尿床不是病。殊不知,儿童夜遗尿的危害潜移默化,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还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在义诊现场,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正焦急地抱着孩子向医生询问病情的年轻妈妈。孩子尿床两年了,起初觉得小孩尿床是正常现象,谁晓得后来越来越严重了。

这位年轻妈妈的孩子叫妞妞(化名),今年四岁零三个月,然而从两岁起,妞妞就开始了尿床,起初我们也没太在意,但最严重的一次,孩子一晚上尿了5次床。妞妞妈妈说,为了避免孩子晚上起夜,睡前几个小时基本不会让孩子喝水、吃水果,并且睡前会让孩子先上厕所,可即便是这样,仍然无法让妞妞摆脱尿床的噩梦。

对此,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内分泌科主任、小儿呼吸科主任陶于洪教授表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尿床都不够重视,其实遗尿是对儿童的重要创伤事件,它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陶教授表示,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探因

尿床是因为缺乏抗利尿激素

儿童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是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有2%-3%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陶于洪教授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神经系统发育不好、膀胱容量小以及睡眠障碍、便秘等因素相关。陶教授说,尿床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建议

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用遗尿报警器

10岁女孩泡泡(化名)当天也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华西第二医院举行的世界遗尿日义诊活动现场。泡泡不像其他孩子,她在现场很活跃,完全没有因为遗尿让她有任何性格的改变。

泡泡妈妈性格也很好,没有因为孩子尿床而羞于开口,她很大方地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泡泡一直有遗尿症,家人因为给她治病也没少操心,昨天我朋友听说今天这儿有义诊,我赶紧请假带着泡泡就来了,一会儿看完还要马上送她回学校呢。

泡泡妈很早就发现女儿有遗尿症,之前也去过很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中药西药和各种偏方更是数不胜数,但是都不见效果。最初泡泡上幼儿园时,尿床就很严重,午睡我都不会睡着,因为一不小心睡着了,我就要尿床。有时候白天上课坐着都要尿裤子泡泡笑嘻嘻说。

后来泡泡上小学了,泡泡妈晚上不再上闹钟喊她起床解便了,一是长期夜晚起夜大人的身体受不了,二是不想因为起夜影响孩子的睡眠。从那时起,泡泡就穿上了尿不湿,这一穿就是近4年,直到现在,泡泡都10岁了,每天晚上还是会穿上尿不湿睡觉。所以她到现在都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校外需要住宿的活动,因为她怕同学们知道了会笑话她。

对于泡泡的情况,陶教授表示,长期使用尿不湿肯定是不正确的。家长应首先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其次,再根据医生建议对孩子进行膀胱训练,必要的话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而对于长期遗尿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孩子,还可以考虑使用遗尿报警器。所谓遗尿报警器可以帮助儿童的大脑识别其膀胱已满时候发出的信号,让儿童醒来去厕所排尿,一旦儿童被报警器叫醒,就需要在上厕所前把报警器关掉,排便结束后重新设定报警器,以免再次尿床。陶教授表示,目前主要有两种遗尿报警器,一种是像垫子一样,放置在床上,另一种身体报警器则是夹在儿童内裤上的。

名词解释

遗尿症

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现象,一般5岁以上儿童,每周两次以上夜间遗尿,持续3个月以上即可判断为患有遗尿症。遗尿症常见症状有很多种,比如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日间常尿频、排尿困难等。

小知识

家长如何对遗尿孩子进行指导?

陶于洪教授表示,遗尿症并非无法治愈,轻度患者患者可通过健康教育得到良好治疗,情况严重者也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行为训练以及辅助报警器等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1、家长及时记录孩子遗尿时间,重视遗尿问题

2、除去尿布或者尿不湿

3、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不要一手包办孩子尿湿的床单、衣服,让孩子参与其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鼓励孩子不过分害怕遗尿

6、多与孩子沟通,增强信心,减少孩子自卑心理

家长对遗尿认识的误区

1、给孩子一直用尿不湿:会让孩子对尿不湿产生依赖,认为反正有尿不湿,就无所顾忌,依旧尿床。

2、提前把孩子叫醒:家长为了避免第二天洗床单,晚上提前将孩子叫醒,不仅影响孩子和父母休息,而且对孩子的恢复没有任何好处。

3、不管不问,甚至惩罚打骂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责甚至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

4、白天不让孩子喝水: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而且白天进行膀胱训练需要孩子大量饮水进行憋尿训练。

5、错误的训练方法(如把尿):应让孩子自己上厕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非针对性、顺序紊乱的训练:需要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科学合理训练。

7、重视药物、轻视训练:药物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排尿,学会控制自己的膀胱,因此膀胱训练才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8、求速战速决:遗尿的康复训练是长期过程,家长切勿急于求成,应耐心鼓励孩子。遗尿日义诊现场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与“10岁女孩晚上睡觉仍尿床 专家:这是病得治”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10岁女孩晚上睡觉仍尿床 专家:这是病得治”还看
新生入园,家长十三忌(转给家长)
最伤孩子胃的8种行为,大部分家长都在做
《开学第一课》重量级嘉宾为大家送来开学寄语
国家新增3项福利,生二胎也能“挣钱”
孩子的智力在3岁之前就确定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准爸爸必看,剖腹产到底多遭罪!
    “学会等”能纠正孩子坏性格
    错怪了孩子,你会道歉吗?
    教师节来临 这些火遍全网的老师你pick谁致敬最美教师
    为什么每年出生的男性婴儿比例很高?
    四种换位角度让孩子更有自信
    外滩之窗亮灯致敬教师 这些火遍全网的老师你pick谁
    孕吐反应厉害的宝宝更聪明?真的假的
    父母伤孩子心的6句牢骚话!
    那么孩子不爱喝奶粉,可以往奶粉中添加白砂糖吗?
    父母必须知的育儿良言
    如何处理社交中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睡觉时出现这几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孩子小动作特别多不一定是调皮,可能是抽动症
    孩子太乖巧不一定是好事
    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
    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有什么呢?
    孩子为何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给孩子睡扁头的危害,你清楚吗?
    单亲家庭心理问题分析
    警惕!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换上恐慌症
    这9类药物最容易让儿童中毒,家长需谨记
    孩子脾气坏跟家长有关
    宝宝辅食添加表,妈妈照着做就行了
    宝宝有五大成长危机是什么呢?
    一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你给宝宝吃过吗
    跳过爬直接走的宝宝大脑发育有问题?美国儿科学会这样解答
    想让宝宝少生病,四个小窍门要谨记
    让孩子身心健康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