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虐童案引关注 敲响儿童保护警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华裔虐童案引关注 敲响儿童保护警钟

华裔虐童案引关注 敲响儿童保护警钟

2016-03-23

家长们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其中的一个度,稍不留神就会酿成惨剧。尤其是近几年,华裔家庭悲剧频频上演,日渐引发大家的关注。也让大家意识到华裔儿童权益迫切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性。

当地时间15日晚,当纽约市警方拿到尸检报告时,24岁的华裔妈妈李琳终于承认自己将2岁的女儿溺毙在家中的浴缸里,等待她的将是二级谋杀罪、过失杀人罪、危害儿童罪等指控。事件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痛惜小女孩无辜生命逝去的同时,也陷入了对海外华人儿童保护的思考。

虐童案敲响儿童保护警钟

事件发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二层楼公寓中。当地时间13日晚上8时,华裔母亲李琳正在为2岁的小女孩洗澡,只因女孩刚刚尿裤子,盛怒之下的华裔母亲便把女孩的头按在水里以示惩戒,最终致其溺毙。据了解,女孩的父母为福建移民,母亲李琳为全职太太,父亲从事餐馆兼职工作,工作并不稳定,而这名2岁的小女孩也刚刚从中国回到父母身边。据报道,李琳本身也有一段悲惨的童年。虽然李琳童年的悲惨经历或许给她造成了心理阴影,然而李琳亲手杀死自己2岁女儿仍是不可原谅的罪行。

无独有偶,同样在布鲁克林47街相隔不远处,一名39岁的华裔女童母亲邱慧在3月4日被警方逮捕,因为长期虐待9岁女儿而被指控9项罪名。

两次华裔虐童案件一经报道,华人社区哗然一片,纷纷通过媒体谴责这两个女子,认为她们心如蛇蝎,虎毒不食子,怎忍心连自己亲生女儿都不放过。然而事实上,家暴问题普遍存在。据美国卫生与福利部(HHS)2014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因家庭暴力等原因被虐儿童中,约44%是白人,约21%是非裔,约23%是西语裔,亚裔和原住民仅占极小比例,华裔社区家暴问题绝非最典型。

据报道,在纽约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局工作超过28年的罗淑华表示,纽约市每年都会收到将近5万个儿童虐待相关的投诉,而华裔家庭的案件比例占总数的3%。罗淑华呼吁,华裔民众应当更多关注儿童福利保护法,避免过失杀人造成骨肉分离的家庭悲剧。

华裔家庭缘何悲剧上演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华裔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并非独立与平等的关系,而是处于支配与附属的地位。父母常常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而非独立的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丽媛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冲突出现时,华裔父母往往不会基于互相尊重的立场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而寻求更加粗暴的方式去迫使孩子顺从。与此同时,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华裔父母更容易采用体罚等教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海外虎妈狼爸教育成为一种育儿时尚,打骂教育成为父母望子成龙的捷径。当严苛的度掌握不好时,常常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用心良苦的父母也只能自尝恶果。

也有专家指出,棍棒教育的传统观念并不能完全解释华裔父母的家暴行为,家暴本质上是父母的情绪宣泄方式。由于隐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较弱的反抗能力,他们往往成为华裔父母最容易控制与攻击的对象。当压力无处宣泄时,孩子成为父母的情绪处理器。周丽媛分析说,家暴行为往往是祖传的,纵观儿童家暴事件,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家暴行为内化为孩子的部分人格。采用打骂教育的父母大多小时候也被如此教育过,比如案件中的华裔母亲李琳,从小受到继父母打骂的经历也让她使用了相同的教育方式。

除此以外,文化的差异、社会的融入与海外经济压力让华裔父母承受更多的精神负担,华裔家庭亲子关系更加脆弱。海外生存压力比较大,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离异,发泄的途径跟国内不一样,西班牙华人徐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很多动手打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同时,华人交友圈相对封闭,华裔虐童行为往往隐蔽而持久,只有当恶性事件曝光时才会引起华人社区的注意。

家暴来袭,华裔儿童权益何以保障

毋庸置疑,华裔父母与孩子都是家庭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父母不可能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即便有孩子死亡的情况,也可能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西班牙华人徐先生解释到。华裔儿童权益的保障需要华人家庭与社区共同的努力。

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需要父母认识到自身人格的缺陷,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完善的人格对待孩子。周丽媛补充到,教育父母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父母不认为打孩子有问题,更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同时,她认为孩子建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也未尝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解决家暴问题,华人社区的帮助也尤为重要。澳大利亚华人心理咨询师陆玮称,家庭与生活的压力是移民现实存在的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发展到极端,容易引发刑事案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应该主动寻求社区和朋友的帮助。华人社区也可以举办一些法律普及活动、亲子座谈会等,来帮助海外的华人父母强化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与“华裔虐童案引关注 敲响儿童保护警钟”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华裔虐童案引关注 敲响儿童保护警钟”还看
这些运动不利于孩子长高,家长们不要中招
孩子6岁前,家长要教会他这10件事
2岁内的宝宝有这些怪异行为,家长们千万不要干涉
孕晚期这种胎动是卸货征兆,孕妈可立即赶往医院
这几件事别让孩子太早学,顺应成长规律很重要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陕西遭父亲抱摔幼童死亡 夫妻吵架拿孩子出气不能忍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之自卑
    长牙齿的宝宝最怕3件事,宝妈千万要避开
    孩子应该和谁睡觉?看一张画!
    一个睡前故事,坚持下来就是高质陪伴
    高培乳业广州工厂抓实“135”规划力争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禾莯食物净化机掌握关键食物净化技术,筑建家庭食物保护屏障
    不给我看动画片,我就不吃饭 孩子开始和你谈条件
    父母才是孩子永远不会退休的班主任!
     管好他的3-6岁,开启宝宝出色人生
    父母才是孩子永远不会退休的班主任!
    最新研究: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
    五条习惯,三个方法,宝宝顺利入园
    香港消委会针对市面上15款奶粉的检测结论被错误解读
    孩子吃饭喜欢掉饭粒?家长快来收藏这几招
    教育孩子礼貌时,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研究生毕业转行当月嫂 未来育婴行业更规范
    有趣的“棉花糖”实验 避免掉进“棉花糖陷阱”
    《人民日报》文化版 作业帮创始人阐述在线教育发展
    扎克伯格总结的“坏父母”的11种表现 家长们自我检查
    圣特拉慕《看见妈妈》温情短片 刷屏社交网络值得一看
    网课热潮带火防蓝光眼镜 真能预防近视吗?
     教育部:中小学开学后严防抢时间赶进度
    初一学生与保安争执后患精神疾病?校方回应
    宝贝太爱小动物 带他看三部萌宠纪录片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预防悲剧发生的家长“必修课”
    老师催作业被家长拉黑 教育的路上应家校共育
    知乎《小蓝书·新手爸妈篇》 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优质母婴内容
    改变认知失调,让孩子学习上瘾
    “国际家庭日” 网络直播 加强幼儿照护服务和母婴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