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一女婴误吞玩具"海洋宝宝"取出时膨胀至10倍-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江苏常州一女婴误吞玩具"海洋宝宝"取出时膨胀至10倍

江苏常州一女婴误吞玩具"海洋宝宝"取出时膨胀至10倍

2015-12-22

玩具就好像是小朋友们的小伙伴儿,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和玩具打交道,但是各位家长们一定要小心注意,在给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玩具的安全性来考虑,否则这些孩子的小伙伴们可能就会成为他们的安全隐患,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哦。

中新网南京12月21日电 (通讯员 钱群华)剖腹探查手术结束后,江苏省常州市女婴渝渝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一个被误吞下去的海洋宝宝曾令她备受煎熬。21日, 常州市儿童医院对外展示了被吞下肚的海洋宝宝,由于长期吸收人体消化液,它的直径已经膨胀至2.5厘米,并且变为了深蓝色。

最近,8个月大的渝渝有些反常,既不肯吃奶、一喂食就吐、还常常哭闹。几天下来,眼看着渝渝精神越来越差,担心渝渝生病的外婆带着她前往常州市儿童医院就诊。

在医院做过腹部平片后,医生发现孩子存在肠梗阻的症状。但是,在经过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后,渝渝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缓解。5号下 午,医生为渝渝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我们发现,在小肠靠近屈氏韧带的地方,有一个异物堵塞了肠管,切开后发现是一个球,直径大概2.5厘米。常州市儿 童医院外科主任袁捷介绍到。

取出的球被称为海洋宝宝、水养球等,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高分子材料,吸水后体积可以膨胀几倍到几十倍。被渝渝吞下去的海洋宝宝原本只有0.2厘米,正是因为在人体内吸收了消化液,膨胀至10倍以上,堵塞住了孩子的肠道。

据渝渝妈妈回忆,海洋宝宝原本是渝渝姐姐买的玩具,猜测是不懂事的渝渝把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当成食物误吞下肚的。海洋宝宝的化学成 分多数为聚丙烯酸钠的复合材料,含苯、铅等元素,有厂家为了使产品色泽更鲜艳、更富有弹性,还会添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从渝渝肚中取出的海洋宝宝就因 为受到消化液的刺激,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深蓝色,其中潜在的伤害难以估量。

目前,渝渝已经脱离危险,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外科病房。虽然还插着胃管,但小家伙的精神还不错。袁捷提醒,婴幼儿缺乏辨识能力,家长平时一定要多加当心,不要让小孩子轻易接触到药丸,细小的生活用品和玩具,以免发生意外。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与“江苏常州一女婴误吞玩具"海洋宝宝"取出时膨胀至10倍”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江苏常州一女婴误吞玩具"海洋宝宝"取出时膨胀至10倍”还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是感统失衡吗
请不要打着喜欢的名义,逗哭我的孩子
孩子说话晚,是天赋秉异?还是资质太差?结果竟是这样
为了防止孩子近视,家长们也是拼了,可怕的画面出现了
宝宝上火了会有哪些蛛丝马迹 如何改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宝宝的谦和性格
    轻松应对孩子的不情愿
    伤面子不利宝宝成长
    儿童性教育越早越好
    勇敢自信造就“完美宝宝”
    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宝宝爱啃指甲有可能是缺少关心
    幼儿习惯和教育模式的养成
    小气宝宝如何教导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父母更轻松
    宝宝常见心理疾病
    要让孩子学会宣泄
    心理学规律父母必知
    孩子说谎的利弊有哪些
    破解宝宝心情密码
    孩子任性怎么办
    男孩女孩的性别优势有何不同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专心吃饭?
    孩子的情商教育,父母的四大误区
    孩子的同情心哪去了?
    悉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让宝宝走出消极心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错误谁来买单?
    从宝宝的涂鸦能看出宝宝性格吗?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两、三岁孩子的数学智力教育
    0-3岁宝宝语言能力发育特点
    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让孩子远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