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2015-09-24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心理和认知方面。进入幼儿园的头几周相信是所有孩子和父母的噩梦。安全感尚未建立,他们就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然而,德国的幼儿园却有一套成熟的程序,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有着同样的烦恼的父母们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幼儿入园对幼儿自己、父母和幼儿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骤然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会让幼儿感到焦虑不安。把孩子丢给幼儿园,看着孩子哭着找自己却狠心地转身离开,会让父母感到揪心和不放心。面对哭着闹着找妈妈、拒吃、拒喝、拒玩、拒睡或静坐发呆的孩子,幼儿教师亦难言轻松。

父母陪伴入园适应对儿童有积极影响

这些问题在中国和德国都同样存在。不同的是,德国幼儿园已经找到一种制度模式,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各地的具体实践有异,但其核心特点都是让父母陪伴儿童完成入园适应。因为这一模式首先在柏林提出和发展起来,因此也被称作“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者赖温发现,在入园的头半年,就因病请假的次数而言,那些没有父母陪伴、单独完成适应的孩子比有父母陪伴完成适应的孩子多四倍,而且前者在认知发展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后者。其他的研究者,如罗特曼、齐根海恩、童克瓦·亚姆波斯卡娅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父母陪伴完成入园适应对儿童心理、认知和行为发展有积极影响。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些科学研究的证实,我们以日常的理智也足以认识到这一模式的优点。这可能也是柏林入园适应模式被德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认知基础。

何为“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所设定的适应期为1至3周,大体上可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为期3天。幼儿园会专门安排一位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负责老师,由她引导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适应。在这3天中,父母(通常是其中的一方)每天陪孩子在幼儿园呆1至2个小时,然后带着孩子回家。在幼儿园期间,父母尽量让孩子自由活动,不主动与其互动,但会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继续充当孩子的安全港。负责老师则通过邀请孩子做游戏的方式与其接触,慢慢熟悉起来。在这3天中,不进行分离尝试。老师的任务是仔细观察孩子及其与父母的互动。

第二个阶段是尝试分离阶段,时间安排在入园后的第四天。父母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告别离开。然后,教师观察孩子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孩子所需适应期的长短。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在刚开始时哭闹,但是经过老师安慰可以很快平息的话,就意味着他只需要一个短适应期(6天左右)。尽管如此,首次分离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0分钟。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心神不定,不停地找父母,并且不接受老师的安慰,那么,父母须立刻回到孩子身边。这也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2至3周的长适应期。

第三阶段是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开始接手父母的照管任务,负责给孩子喂饭、喂奶、换尿布、陪孩子玩等。如果第四天的分离尝试成功,在接下来的第五天和第六天,分离时间可以逐步加长。如果第四天分离尝试不成功,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天就不许再尝试,须等到第七天时,再重新尝试分离,然后循序渐进。

第四阶段是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已无须在幼儿园,但是要随时都可以在需要时赶过来。当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刚开始时哭闹但是接受老师的安慰时,由父母陪伴的入园适应即告结束。这时,幼儿教师取代父母成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港。该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就读期间都是孩子的负责老师。

父母陪伴也有多重效果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体验,德国这种入园适应模式除了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其平缓地完成心理过渡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四个积极效果:

首先,父母在幼儿园期间,有充分的时间让老师了解自己和孩子,也有机会观察和了解幼儿园的各位教师,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能从他们相互之间以及和小朋友的互动中看出其性格特点和教育风格,知道孩子喜欢或不喜欢某位老师的原因。

其次,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会认识幼儿园的其他孩子,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性格特点。这有助于理解孩子日后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知道孩子喜欢的小朋友和矛盾冲突的对象都是谁。

在适应期间,老师会尽量安排父母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游戏、吃饭、睡觉等),以便于了解父母在不同场景下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父母也会由此了解到幼儿园的整个工作流程,知道在每个时间段,幼儿园有哪些活动安排。即便在离开后,父母也清楚地知道孩子在哪个时间段在做些什么。

这种入园适应制度还给父母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监督幼儿园工作的机会。因为德国幼儿园没有固定的入园时间限制,同时要求不能在同一时间让多个孩子进行入园适应,以确保每个孩子都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幼儿园在一年之中不断有父母陪同孩子入园。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时刻处在父母的监督之下。联想到我国幼儿园常遭曝光的虐童现象,这一制度设计的优点尤其值得肯定。

诚然,我国的幼儿园在采用这种模式方面可能还存在着的一些障碍。不过,目前有些幼儿园进行的入园前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似乎说明我们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个好的开始。

注: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主要表现】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产生原因】

环境的巨大变化【点击查看全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与“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还看
一位妈妈给孩子立下10条家规,刷爆朋友圈
《以家人之名》:好爸爸,竟是这样炼成的
给宝宝吃肉,要注意这3点,吃错了伤脾又积食
长期使用奶瓶有这些危害,家长不可不知
这位母亲的三块巧克力,是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扬州中小学生寒假作业最贴心 成绩好还能"免写"
    江苏3岁幼儿输液后死亡
    2015年中国孕婴童行业年度评选火爆开启!
    李克强: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
    冬季长跑成山西太原中小学生寒假作业主要内容
    寒假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愁坏爸妈
    合肥市蜀山区8所学校试点"电子书包"
    重庆惊现奇葩寒假作业:坚持一个月不碰手机和电脑
    河南拟将每年为农村教学点培养1000名全科教师
    小学老师按成绩高低布置作业引热议
    福建教育厅提醒学生家长谨防两类诈骗
    微信朋友圈拉票蔚然成风 网友吐槽与微商没有区别
    父亲醉酒躺倒路边 3岁儿子寒风中默默守护
    重庆妈妈每天为女儿做"童话早餐" 让女儿高兴上学
    志愿服务成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教育部规定送教下乡 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不少于4次
    云南迪庆怒江拟将实施14年免费教育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二年级小学生被陌生人接走捅伤 该向谁追责
    二孩试题考问"二次教育" 小学生神回复哪个最赞
    陕西某中学实行男女生分区就餐 学校:防止早恋
    南京仙林湖小学幼儿园将建停车场 新增300个车位
    青海拟将对省内六州藏区普及15年免费教育
    "低头族"漫画集引爆网络 看看你都中枪了没
    2015年北京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4.06%
    寒假补习班火爆 家长:孩子放假在家也是看电视
    北京政协委员聚焦"入园难"问题 为二孩一代未雨绸缪
    足坛"大腕儿"任校园足球冬训教练 组成超豪华教练团
    9岁女孩遗落大巴车无人发现 半夜独自跳窗脱险
    红领巾日照服务厅网络平台正式开通
    南京拟将在全市确定10所轮滑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