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2015-09-24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心理和认知方面。进入幼儿园的头几周相信是所有孩子和父母的噩梦。安全感尚未建立,他们就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然而,德国的幼儿园却有一套成熟的程序,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有着同样的烦恼的父母们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

幼儿入园对幼儿自己、父母和幼儿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骤然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会让幼儿感到焦虑不安。把孩子丢给幼儿园,看着孩子哭着找自己却狠心地转身离开,会让父母感到揪心和不放心。面对哭着闹着找妈妈、拒吃、拒喝、拒玩、拒睡或静坐发呆的孩子,幼儿教师亦难言轻松。

父母陪伴入园适应对儿童有积极影响

这些问题在中国和德国都同样存在。不同的是,德国幼儿园已经找到一种制度模式,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各地的具体实践有异,但其核心特点都是让父母陪伴儿童完成入园适应。因为这一模式首先在柏林提出和发展起来,因此也被称作“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者赖温发现,在入园的头半年,就因病请假的次数而言,那些没有父母陪伴、单独完成适应的孩子比有父母陪伴完成适应的孩子多四倍,而且前者在认知发展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后者。其他的研究者,如罗特曼、齐根海恩、童克瓦·亚姆波斯卡娅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父母陪伴完成入园适应对儿童心理、认知和行为发展有积极影响。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些科学研究的证实,我们以日常的理智也足以认识到这一模式的优点。这可能也是柏林入园适应模式被德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认知基础。

何为“柏林入园适应模式”

柏林入园适应模式所设定的适应期为1至3周,大体上可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为期3天。幼儿园会专门安排一位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负责老师,由她引导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适应。在这3天中,父母(通常是其中的一方)每天陪孩子在幼儿园呆1至2个小时,然后带着孩子回家。在幼儿园期间,父母尽量让孩子自由活动,不主动与其互动,但会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继续充当孩子的安全港。负责老师则通过邀请孩子做游戏的方式与其接触,慢慢熟悉起来。在这3天中,不进行分离尝试。老师的任务是仔细观察孩子及其与父母的互动。

第二个阶段是尝试分离阶段,时间安排在入园后的第四天。父母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告别离开。然后,教师观察孩子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孩子所需适应期的长短。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在刚开始时哭闹,但是经过老师安慰可以很快平息的话,就意味着他只需要一个短适应期(6天左右)。尽管如此,首次分离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0分钟。如果孩子在父母离开后心神不定,不停地找父母,并且不接受老师的安慰,那么,父母须立刻回到孩子身边。这也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2至3周的长适应期。

第三阶段是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开始接手父母的照管任务,负责给孩子喂饭、喂奶、换尿布、陪孩子玩等。如果第四天的分离尝试成功,在接下来的第五天和第六天,分离时间可以逐步加长。如果第四天分离尝试不成功,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天就不许再尝试,须等到第七天时,再重新尝试分离,然后循序渐进。

第四阶段是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已无须在幼儿园,但是要随时都可以在需要时赶过来。当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情绪良好,或者虽然刚开始时哭闹但是接受老师的安慰时,由父母陪伴的入园适应即告结束。这时,幼儿教师取代父母成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港。该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就读期间都是孩子的负责老师。

父母陪伴也有多重效果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体验,德国这种入园适应模式除了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其平缓地完成心理过渡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四个积极效果:

首先,父母在幼儿园期间,有充分的时间让老师了解自己和孩子,也有机会观察和了解幼儿园的各位教师,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能从他们相互之间以及和小朋友的互动中看出其性格特点和教育风格,知道孩子喜欢或不喜欢某位老师的原因。

其次,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会认识幼儿园的其他孩子,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性格特点。这有助于理解孩子日后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知道孩子喜欢的小朋友和矛盾冲突的对象都是谁。

在适应期间,老师会尽量安排父母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游戏、吃饭、睡觉等),以便于了解父母在不同场景下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父母也会由此了解到幼儿园的整个工作流程,知道在每个时间段,幼儿园有哪些活动安排。即便在离开后,父母也清楚地知道孩子在哪个时间段在做些什么。

这种入园适应制度还给父母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监督幼儿园工作的机会。因为德国幼儿园没有固定的入园时间限制,同时要求不能在同一时间让多个孩子进行入园适应,以确保每个孩子都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幼儿园在一年之中不断有父母陪同孩子入园。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时刻处在父母的监督之下。联想到我国幼儿园常遭曝光的虐童现象,这一制度设计的优点尤其值得肯定。

诚然,我国的幼儿园在采用这种模式方面可能还存在着的一些障碍。不过,目前有些幼儿园进行的入园前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似乎说明我们也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个好的开始。

注: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主要表现】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产生原因】

环境的巨大变化【点击查看全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与“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看看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还看
幼儿园请专家开讲座 家长逛厨房发现过期食品(图)
网传海口两岁幼童幼儿园遭虐待 教育部门介入调查
陕西:严禁小学以任何形式组织入学选拔考试
孩子上学前要学拼音吗? 园长和校长“掐”起来
新疆面向全国招录1.18万名学前及中小学教师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园长下令幼儿园用黑校车被罚 6座面包车坐30人
    南京三对双胞胎姐妹高考齐上本科线
    西安幼儿园教师疑似虐童涉事教师称遭胁迫写说明
    广州一小学疑现问题篮球场 11名学生同请病假
    这间破旧幼儿园没有老师 只有被放养的孩子
    四川将立关爱领导组 协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湖北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出了好价钱
    暑期儿童安全事故频发 6岁儿童剪纸剪断手指
    潜江两岁男孩高血压险丧命 创同类手术最小记录
    广西规定中小学生平均每天校内劳动不少于半小时
    康复中心设奥运课堂 助于恢复童表达力
    园长女儿高考630分值得小朋友举牌庆祝?
    熊孩子不分国界 里约奥运五环惨遭破坏
    12岁女孩失联6天被找到 同行男子被警方控制
    杭州一幼儿园忘关紫外线灯 多名孩子眼睛被灼伤
    西安对校园及周边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最小背包客”背后的教育焦虑
    中国诞生两个同名同姓举重世界冠军
    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对打致伤 当事人已停职检查
    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互殴致伤 园方:超范围教学失当
    运用这五种语气让你和孩子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广州增城疑似问题跑道白云疑现“问题篮球场”
    走进校园的皮影戏能否焕发生机
    "双非儿童"难入读香港名校 深圳正研究返回机制
    广州一小学又现“恶臭”篮球场 11名学生病倒
    学生假日帮忙干农活遭老师嘲笑:休学回家插秧算了
    杨志彬:应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哈尔滨幼儿园食用霉变大米续:4名负责人被处理
    瑞典难民儿童卖淫 因无经济来源成牺牲品
    甘肃建2465所行政村幼儿园选拔3000名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