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上小学课 家长疑问-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幼儿园孩子上小学课 家长疑问

幼儿园孩子上小学课 家长疑问

2015-09-23

近日,有家长反映,部分幼儿园现在上课的内容,对孩子来说太难了,都是小学课本的内容,不仅孩子很累,家长也反感。

近日,市民张女士向笔者反映,自己的宝宝今年4岁,在某私立幼儿园读中班。张女士说,本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老师带着玩,学一学画画、唱歌等才艺,但是从今年开学以后,老师每天上课都会给孩子讲数学加减法、语文生字等小学课本的知识,每天晚上她还要陪着孩子写至少半个小时的作业。张女士说:“前几日,老师留了60道数学题,我家孩子才4岁,哪儿能坐得住。我一直哄着孩子写,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些题做完,孩子一直喊累,我也是身心疲惫。问问身边的朋友,不少朋友说自己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这样。”

记者调查发现,幼儿园“小学化”大多存在于私立幼儿园。对此,一些孩子家长也表示很困惑,“孩子才四五岁,这么早学这些,感觉挺吃力也挺累的,而且一旦现在学习太累出现排斥心理,以后不爱学习了怎么办?”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想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等到上小学时,自己家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做两位数的加减法、认识多少汉字时,更加笃定现在多学点、吃些苦不算什么。有的家长甚至表示,她还特意把孩子转到了教这些知识的幼儿园,怕孩子将来跟不上。

面对家长的这种矛盾心理,相关专家表示,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课程。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进行知识学习,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更不利于将来的学习。同时,小学生入学后,将会统一从零起点学习,没必要过早对孩子施加压力。

幼儿园小学化可能造成的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幼儿园孩子上小学课 家长疑问”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幼儿园孩子上小学课 家长疑问”还看
新生入园,家长十三忌(转给家长)
最伤孩子胃的8种行为,大部分家长都在做
《开学第一课》重量级嘉宾为大家送来开学寄语
国家新增3项福利,生二胎也能“挣钱”
孩子的智力在3岁之前就确定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事情有什么呢?
    如何跟宝宝玩?4招提高宝宝玩商
    在爱和尊重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自信
    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德育?
    孩子的五大情感需要 你有留意吗
    各血型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呢?
    8个方法让孩子性格变好!
    如何才能不会伤到孩子的拒绝
    如何夸奖宝宝更有效呢?
    孩子哭了,理还是不理?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心理
    多说“我爱你”好处多
    引导宝宝克服“怯生”的小游戏
    大人需谨慎:孩子不能随便吓!
    付出你的爱,给予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
    父母主动培养孩子的方法
    父母溺爱孩子容易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如何培养孩子6种黄金性格
    孩子发脾气要怎么做才好呢?
    不要当着幼儿的面评价别的孩子
    宝宝哭闹怎么办?哭闹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各血型孩子的性格解析有什么呢?
    如何培养宝宝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
    让宝宝简单快乐长的小秘诀
    孩子嫉妒心强源于缺乏安全感!
    怎么帮助宝宝把胆子练大
    防止父母误解孩子的小策略有什么
    宝宝情绪压抑时的各种表现行为
    父母过分溺爱宝宝 不利于宝宝成长
    什么是蛋壳心理?如何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